甘孜日报 2024年01月28日
2023年泸定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雅康高速大渡河大桥。
化林坪—古道红村。
新春送春联活动。
文化惠民活动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段勇士路雕塑。
非遗文化——贵琼刺绣。
◎江水 本网记者 周燕 文/图
推出“山水红城共金秋、康养泸定安逸游”四条精品线路,川藏茶马古道泸定段、泸定大熊猫栖息地等9个五级资源入选第一批中国特品旅游资源推荐名录,岚安锅庄与岚安刺绣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泸定县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公共图书馆二级馆,泸定县文化馆被评选为2023年四川省全民艺术普及示范基地,“泸定县文旅志愿服务队”被评为2023年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团队。
泸定先后荣获“国家旅游名片”、国家旅游年度臻选康养旅游目的地、全国避暑旅游十强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等国家级“金字招牌”……
2023年,泸定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全年荣获国家级表扬3个、省级表扬6个、州级表扬8个、县级表扬5个,8名同志获得国家、省、州、县级个人表扬。可谓硕果累累、收获满满。
泸定因一段历史而被人铭记,因一抹红色而历久弥新。漫步在泸定,处处涌动着文旅产业千帆竞发、异彩纷呈的澎湃热潮。康养泸定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美好形象在热门旅游版图上熠熠生辉,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2023年,泸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州委、州政府“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决策部署,围绕县委工作思路,积极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化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红色泸定、康养福地”为品牌,深挖“红+绿+古”文旅资源,做强文化旅游点,大力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路耕耘一路歌,泸定文旅事业亮点频现,接续不断的深度融合成果,无不彰显着全县上下砥砺前行的足迹与辉煌。202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7.47亿元,同比增75.45%和75.57%,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1.42%和149.27%,厚积薄发的文化旅游产业正令这片红色土地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全域布局树品牌 构建文旅新格局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作为甘孜“东大门”的泸定,在文旅发展上自是登高望远。2023年,泸定出台《泸定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实施细则(试行)》。《实施细则》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全域布局、打造品牌,结合区位、资源优势,为泸定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给出了“指南书”。
泸定最靓丽的名片是山水,泸定最厚重的底蕴是文化,泸定最优秀的禀赋是生态。
泸定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川西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川西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也是“最美国道318”旅游黄金线路进入甘孜涉藏地区的第一站。
泸定拥有文化旅游资源1999个,五级文旅资源27个、全国文保单位5个、国家和省级文旅品牌6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是全国、全省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重点景区。
泸定全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阳光充足,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闻名遐迩的康养之地。
三者各有其美,三者又美美与共。立足“诗和远方”谋篇布局,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积极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深化“旅游+”跨界融合,大幅提升“红色泸定、康养福地”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培育壮大旅游新业态。
最是靓丽一抹红,“红色”是泸定最绚丽的色彩。“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造就了泸定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大渡河的湍急,体验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勇;还可以去红色古寨岚安,瞻仰无名英雄烈士墓和红军医院遗址,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也可以登上天堑二郎山,追寻“英雄十八军”的光荣传奇……
泸定坚持讲好红色故事,积极探索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去年以来,紧紧围绕红色资源,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胜地,让泸定这片热土洋溢着优秀的红色基因。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获赠编号为032的天安门广场红旗一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教育基地”称号;“飞夺泸定桥VR·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入选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单;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年接待研学旅行团队1854批次,64.1万人次,长征干部学院泸定桥分院累计开班800余期,接待学员5万余人次。以“飞夺泸定桥”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系列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广受欢迎……
不仅如此,全县各地多点发力、多点开花。
古道山歌响彻山谷,新村寨楼引人驻足。去年9月,化林坪“古道红村”试开园仪式举行。标志着泸定又一个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特色村寨精彩亮相、开门迎客。
化林古寨位于兴隆镇化林村,自汉唐以来就是川边贸易重地和军事重镇,扼川藏茶马贸易古道枢纽一千余年。这里既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泸定段的重要节点。有茶马古道、清代果亲王诗碑、区公署旧址、金花庙、飞越岭战斗遗址等遗址遗迹。打造化林坪“古道红村”是泸定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实施“红色铸县”工程的务实举措。
建设“古道红村”,再现“化林岁月”。一年来,泸定县高位推动,充分挖掘化林村资源禀赋,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泸定段建设,相继编制出台《泸定化林坪古道红村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泸定化林坪“古道红村”景区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古道古村修复方案》《泸定化林坪红色美丽村庄革命传统教育线路红色景观概念方案》等系列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全县文旅产业跨越发展,投资2.4亿元,建设“化林古道红村”红色精品旅游区,推动“红+绿+古”融合发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如今的化林村俨然成为泸定“红色文化研学”主题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以红色资源优势激发旅游潜力,以旅游产业反哺农业产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项目为王重融合 打造战略性产业
冬日的清晨,金色阳光温情抚摸着泸定这片红色热土。在勇士路,矗立在山间的巨大红军头像凝望着前方,雕塑前设置的13根铁索倚靠青山,滔滔大渡河水汹涌向前。80多年前,中央红军在此飞夺泸定桥,踏上浴血征程。如今,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桥景区一期项目,勇士路已建成投入使用。
“勇士路是泸定桥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县群众休闲散步的重要场所。”泸定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桥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片区项目(一期)初步设计,红军飞夺泸定桥展示工程一期已完成计划工程总量95%。”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该负责人表示,该县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就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我家就在泸定桥这边的河西街开民宿,顺带卖野生菌和山上种的水果。”群众张大哥告诉记者:“泸定风景美、长征故事多、实地体验好,游客来得才多,红色资源才算真正活起来!”
很多人认识“红色名城”泸定是从泸定桥开始的,小学语文课本里的《飞夺泸定桥》激荡着几代人的爱国情怀。穿越历史的风云,触摸激荡的岁月,湍急的大渡河从县域内流过,一路奔涌。
“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泸定自古便是咽喉要道,泸定桥在古时就有着“汉藏通道、军事要津”的重要地位。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飞夺泸定桥,一举夺取了长征途中关键的一场胜利。“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这座桥也因红军的伟大壮举而名扬中外,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如今,红色记忆、红色历史早已深深镌刻在这片热土上,激励着人们赓续传统,奋发图强。
“我们一家带着孩子来泸定接受红色教育,感受长征精神。”去年国庆节,来自重庆的李先生带着儿子,专程到泸定瞻仰革命先烈。李先生计划参观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后,再带着儿子到勇士路和泸定桥走一走。
据了解,每逢节假日,泸定桥游人如潮,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和勇士路长征文化主题浮雕群周边道路车水马龙。游客们仔细观看馆藏文物、资料,细心听取讲解员讲解,忆苦思甜,深刻体会那段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随着景区景点基础设施的完善,不少游客满怀激情重走长征路,怀古赏今,感受红色文化无穷魅力。
一年来,泸定大力实施泸定桥景区提质工程,对环境绿化、旅游线路、讲解服务、场馆改造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升级。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景区内涵日益丰富,漫步在泸定桥景区,游客既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又能赏心悦目、宜游乐游,感受到景区的独特魅力。
历经浩劫仍挺立,山河重振再追梦。2022年9月5日,泸定发生6.8级地震,山崩地陷,江河呜咽。地震发生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灾后重建强力推进,泸定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共涉及10个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3300.4万元,现已全部开工。其中超序时进度完工项目8个。重建重塑泸定,泸定更加美丽。让人惊叹凤凰涅槃、坚强崛起;让人感叹裂土重建、人间值得。
优化服务提品质 维护旅游好形象
穿汉服走雪山红石,拿针线做岚安刺绣,上泸定桥敬英雄传奇……去年4月,在2023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子活动暨泸定第十三届红樱桃节推介会上,正式发布了泸定文旅局长说文旅短片。视频中,泸定县文旅局局长化身不同角色,带领大家走进泸定,感受泸定的自然风光之美、人文风景之韵。
线上有流量,旅游有“留量”。文旅局长的出圈推荐让更多人知道泸定,让游客关注泸定,线上口吐莲花“树‘口碑’”。全体泸定文旅人不断研判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迭代景区细节,面对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进行品牌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线下服务“创品牌”。从“树‘口碑’”到“创品牌”,泸定变线上“流量”为游客“留量”,迎来旅游爆棚。
为进一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泸定结合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各类节庆活动的开展,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以一个产业撬动三个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文化传承、旅游兴盛。“9·5”泸定地震发生后,全县干部群众以势如破竹的信念,齐心协力重建家园,展示出产业不断发展、经济稳步增长、人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举办6场春节文化惠民活动,举办泸定第十三届红樱桃节、“5·29”群众文化惠民活动等。泸定文旅局长说文旅,全网阅读、点赞量3.6亿人次。推出4条精品旅游线路,借助浙江、蒲江对口援建的契机,对A级以上景区实行门票优惠。同时,策划“山水红城共金秋、康养泸定安逸游”营销宣传,全网阅读量达3000余万次,短视频播放量达80余万次。通过多形式、多方面持续宣传,全面提升泸定文旅形象。
持续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开展党史活动、泸定红色故事系列活动等98场次,惠及24万余人。开展送文艺到基层活动66场,覆盖7个乡镇、76个行政村,惠及群众12.7万人次。完成舞蹈《感恩有你》、歌曲《春风吹过索桥来》等作品创作5件。县图书馆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借阅图书4.7万册次,送图书下乡2万册,开展“书香泸定·悦读红城”线上线下活动57场,覆盖8万人次。
收集十八军进藏相关书籍史料75件(套),完成泸桥镇、岚安乡文物保护标志竖立。申报并公布州级非遗传承人8人,核定县级非遗传承人10人,扶持非遗传承人出版《泸定杵坭山歌民歌下集》和《泸定杵坭山歌民歌曲谱》书籍2本;成功举办第八届成都国际非遗节甘孜州泸定分会场,开展“非遗四进”活动5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1场,覆盖4万余人次。
同时,利用民俗文化拓展乡村旅游内涵,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岚安刺绣,带动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就业,泸定先后在岚安乡、烹坝镇等地扶持成立泸定贵琼刺绣有限责任公司、“指尖藏花”民间藏绣专业合作社,激活非遗文化传承“一池春水”。先后开展了“共舞最美同心圆”“同织民族团结锦”非遗展演,依托现代农业园等发展观光游、采摘游、休闲游,吸引了大批游客。
国省道沿线及景区周边风貌集中整治、绿化美化陆续完成,旅游引导标识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上档次,按照全州旅游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要求,聚焦旅游环境整治的重点领域、焦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开展“五个一”活动,对整治工作进行广泛动员宣传,从严从实抓好八项整治行动,打击整治旅游行业乱象。一年来,开展联合执法6次,开展日常检查50余次,检查经营单位895家次,收缴盗版书籍36册,依法取缔1家擅自从事娱乐活动的KTV,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13次。
不做“一锤子买卖”,让游客来了还想再来。泸定旅游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既打好“当前仗”,又算好“长远账”,让泸定旅游得到长足发展。
勇立潮头敢为先,乘风破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泸定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全力加快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步伐,奋力绘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