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1月29日
泸定县全面抓好“五件大事”纪实
泸定县城全景。 罗楚凯 摄
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德威安置点。
泸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 罗楚凯 摄
泸石高速建设加快推进。
泸定县金丝皇菊产业基地。
泸定桥游人如织。 罗楚凯 摄
淳朴静谧的传统村落—化林村。
◎泸定县委宣传部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文/图
大渡河畔春潮涌,红色泸定谱新篇。
岁末完美收官,盛会谱写新韵。
1月8日,中国共产党泸定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中共泸定县委关于以建设区域中心县城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决定》出台。新的一年,泸定正以昂扬姿态健步向前。
再踏新征程之际,盘点过往,满目辉煌
2023年
●泸定县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2亿元,增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3.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2亿元,增7.9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92元,增6.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5元,增7.5%
砥砺耕耘辛勤路,魅力泸定满程歌
过去一年
●泸定县紧紧围绕州委总体工作格局
●坚定“12345”工作思路
●深入开展“怎么说·怎么办·怎么看”活动
●以“重建泸定奋斗年、民生泸定改革年、重塑泸定巩固年”为抓手
●全面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城市品质提升、民生实
事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从严治党“五件大事”
●把实干与担当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强动力
●沉淀为加快发展的新业绩
●在破浪前行中交出了一张厚重提气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灾后恢复重建 山河重振再追梦
“快进来坐!”1月26日,泸定县德威镇奎武村统规统建灾后重建安置点,奎武村下奎武组村民王福玉站在自己的房屋前招呼着大家。
这是一栋175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房屋业已装修完毕,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卧室、设备齐全的厨房,舒适漂亮。
王福玉感激地说:“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倒了的房子建起来,有了安身之处,与地震前的砖混房子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现在就等着搬家过新年了,感谢党、感谢政府。”
欢喜迁新居,温暖过新年。全县涉及灾后重建的1.5万余户群众都有王福玉同样的感受。高效能推进住房重建,全县地震灾后重建统规自建2089户、统规统建319户、维修加固12575户,都已如期完工。
既要安居,更要乐业。德威镇奎武村党支部书记李训华介绍,该安置点有76户村民,村里将在不远处的半山腰平台建集中养猪场。“这样住所和养殖分开,既让村民们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又让他们有致富产业。”
在推进住房重建的同时,泸定县提出“1个园区规划+6个重建项目”的产业恢复重建目标,目前产业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0125万元。
围绕“努力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这一目标,泸定按照灾后恢复重建“1+5”规划,建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推进“1+12+N”机制,高标准严要求统筹推进灾后重建,实施项目 100 个、总投资 50.18 亿元,完成项目59 个、完成投资30.8 亿元。
灾后重建中,始终把群众冷暖放最高位置,扎实推进暖心惠民。累计发放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 14651 万元、住房维修加固补助资金 6247万元、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20464 万元,协调金融企业发放住房重建贷款 1001 户、12067 万元;建立群众工作“1+1+82+N”机制,3800 余名干部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扎实开展大下访、大排查、大化解“三大行动”,累计走访群众4.5 万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28 件。
地震后,灾区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如何保证震后灾区安全渡汛成为重大任务和课题。泸定县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重建”的理念,压实防灾责任,落实防灾措施,不断提升群众识灾防灾避灾能力。2023年6月26日21时50分,得妥镇发旺村突发泥石流,22户房屋不同程度受灾。按照之前多次演练,在收到暴雨预警后,当地及时组织101户310人提前转移避让,成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因灾伤亡,该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2023年汛期,泸定妥善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 4261户、13429 人次,实现震后汛期“零伤亡”。
秉承科学重建、绿色重建、安全重建、廉洁重建,泸定书写了各族儿女从灾难走向新生、从恢复重建走向发展振兴的壮丽篇章。随着一项项灾后重建项目落地落成,地震带给灾区群众的伤痛正在被抚平,幸福的笑容重新洋溢在群众脸上。
城市品质提升 颜值气质两相宜
二郎西来见泸关,豁然开朗有洞天。
大渡河上,泸定桥沐浴光辉,诉说着历史的悠远;大渡河畔,城市拔节生长,讲述着时代的变迁。
泸定县新城“艾威·春之阳光城”工地,3幢大楼已封顶,“第四代现代住宅垂直森林生态宜居”的概念吸人眼球。
对泸定城市品质的提升,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破旧小区一个个消失,新建小区越来越漂亮。“现在泸定的小区一个比一个漂亮。”市民罗丽娟的房子买在老城的“花园城”,原来是泸定最好的小区,她认为现在有些“落伍了”。
大渡河畔,幸福“城”长。泸定县围绕规划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加力推进“一心一线、两轴七点、一廊一网”城市品质提升。
事非经过不知难,路须蹚出方为新。因资金等种种原因,泸定新城安置房建设滞后,成为搁置近十年的难题。2023年,泸定下大力气投资10.65亿元、启动了24万平方米的大坝安置房建设,1496套安置房将安置831户泸定新城建设等项目征拆户,让其“身安”之后更“心安”,既解决了“老大难”问题,又有力助推新城建设。2023年,泸定新城启动实施新城自来水厂(2期)等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约6000万元。
新城日日新,老城迎蝶变。“泸定县医院”“大转弯““居民点”“沙坝游客集散中心”等片区征收工作基本完成,累计征收房屋440户、9万平方米,兑付过渡安置补偿金4.12亿元。1316户棚户区、416套公租房启动改造建设,老城正在焕发新生机。
“故土”难离是常情。面对数量众多的房屋征占户,泸定党员干部“5+2”“白+黑”,一家家入户,一户户敲门,不怕走“回头路”,不怕吃“闭门羹”,以心换心,说理道情,用执着与真情感召征拆户,用阳光与公平说服征拆户,在党员干部的汗水中,在干群的双向奔赴中,一栋栋城市老旧房屋就这样倒下,一个个高品质宜居小区就这样拔节生长,泸定城市形象正在加快重塑。
城市既要有“形之美”,又要能“民之便”,才能带来满城和谐的“气之顺”。
“宏大丽苑”小区2009年修建,无电梯楼房有三栋,如今已有一栋加装了电梯,小区居民连连点赞。住户沈德高家住最顶楼,家有80多岁的老人,前几年因楼高无电梯,老人几乎没下过楼。“现在有了电梯,相当方便,我们经常陪老人下楼散步,老人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
2023年,泸定实施了8个老旧小区改造,增设住宅电梯12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梯升”。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既要有颜值更要有气质。泸定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推行“片长制+街长制”,构建“社区+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五位一体”小区多元治理模式,全县机关单位全覆盖结对90个小区,每周五定期开展“双报到”志愿服务,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红色物业”新格局,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居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城乡统筹,同频共振。泸定城市在变,乡村也在变。走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冷碛镇杵坭村,道路宽敞干净,两旁遍布果树,各具特色的民居喜迎来客,公交线路直达县城。如今的杵坭村已是3A景区,成为乡村旅游的打卡地。“我们杵坭是城乡一体发展的见证,住在杵坭与住在城里没什么差别。”杵坭村支部书记许忠平感慨地说。
泸定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双百工程”,建成 9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百千万”工程省级样板村 1 个、州级样板村 4 个。
县城升级换代,乡村舒展画卷,泸定城乡正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以“形之变”带来气韵生动的“神之美”。
重大项目建设 满弓紧弦争朝夕
岁末收官,捷报频传。2023年12月27日,泸(定)石(棉)高速首座特长隧道杵坭隧道双幅贯通,为泸石高速建设高歌猛进擂响了奋进鼓。泸石高速公路全长96.51公里,项目建成后,泸定至石棉的车程将从3小时缩短至1小时。建设启动以来,泸定县全力以赴服务该重点工程,让项目建设高速度、高质量推进。
盯牢项目建设,泸定人人是“赛手”、处处是“赛场”。
乍暖还寒时节,走进华能硬梁包水电站首部枢纽施工现场,只见桩机起落、焊花闪烁、吊臂舒展、车辆穿梭,近千名建设者迎风鏖战严寒,施工现场一片火热的奋战景象,切割声、锤打声与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新年“劳动赞歌”。据悉,装机容量111.6万千瓦的硬梁包电站将于2024年年底蓄水发电。
泸石高速和硬梁包水电站正是泸定满弓紧弦建项目的剪影。泸定县全面落实项目“红黑榜”“赛马”“大拉练”等机制,全方位服务泸石高速、川渝 1000KV 等 9 个国省州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 66 个,实现总投资 55.4 亿元。
借风扬帆好行船,枝繁巢暖引凤来。1月16日,泸定县2024年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成都举行,5家单位与泸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涵盖清洁能源、文化旅游、水电开发等特色产业。这些优质项目的加入,将为泸定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秉承重商、亲商、扶商、爱商的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更多优惠政策、践行更好政务服务,搭建合作平台,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让广大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创业,泸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艾威众邦置业有限公司是泸定的“老朋友”。2018年来到泸定,致力于打造高端宜居小区,已创造优质产品赢得良好口碑。公司董事长向孝文说:“目前,我们在全州首次推出第四代现代住宅,我们对在泸定的发展很有信心,也愿意为泸定发展作贡献。”
四川洛菲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是泸定的“新朋友”。公司总经理黄建璋说:“我来自台湾,泸定的文旅产业吸引我们,公司想带着产业、带着金融到泸定去投资。”
产业发展依托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古道山歌响彻山谷,新村寨楼引人驻足。2023年9月28日,兴隆镇化林“古道红村”试开园仪式举行。一个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特色村寨精彩亮相,推动“红+绿+古”融合发展。
云端古岚安,迎来“新村民”。岚安乡“新村民·新生活” 培育项目已迎来30余名外来“新村民”,他们或在这里扎根生活、尽享高山田园风光;或在这里投资兴业、开办精品民宿,逐渐与当地村民融为一体。如今的岚安,正在编制规划、调整产业、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新老村民开办的特色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岚安古寨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泸定深化文旅融合,积极融入大贡嘎山地人文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高标准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泸定段,推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全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47亿元。
建基地、兴产业,泸定扎实推进“三江六带”农业产业带建设,巩固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8.14 万亩,累计登记有机认证“两品一标”55 个;实施产城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加速新型轻工业产业基地、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建设,精准服务“元正食品”等企业,外贸出口达 1473 万元。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泸定着力抓开工、抓进度、抓达效,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奏响“奋进鼓”,跑出“加速度”。
民生实事改革 一枝一叶总关情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枝叶关情,民生在心。
“有了智慧医院,足不出户就可以搞定看病前的手续,然后只管找医生看病就行了,方便得很。”泸定县泸桥镇安乐村村民周洪说起就医的方便,翘起了大拇指。
变“东奔西跑”为“一键直达”。泸定县人民医院建设“智慧医院”,成为甘孜州第一家县级医院上线医疗电子票据,实现票据无纸化的医院。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泸定县做优便捷优质医疗,激发医疗“组团式”帮扶活力,投入资金6700万元,完成县人民医院卒中、胸痛“双中心”和智慧医院建设,完成疾控中心实验室迁建,新购置医疗设施设备186台件;县人民医院新开设3个专科门诊,开展11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中藏医药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帮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不只在医疗惠民上有所作为,厚厚的民生答卷,泸定认真答题,为群众奉上一个个接地气、解民忧的“民生礼包”。
2023年9月10日,在第39个教师节之际,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播出《闪亮的名字——2023最美教师发布仪式》。泸定中学校长方润根获中组部、教育部推荐,作为最美教师团队——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代表受邀参加颁奖典礼。
方润根获此殊荣的背后有着精彩的故事。2022年8月,按照中组部教育“组团式”帮扶的统一安排,方润根从杭州来到泸定,任泸定中学校长,带领10余位来自杭州和成都的老师开启为期3年的帮扶工作,助推泸定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泸定县用心用情优先办教育,投资4500万元实施15所学校灾后维修加固;投资900万元提升泸定中学办学条件;推动石渠高中迁建、州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校区(一期)建成开学;借力教育组团式帮扶,实施初中高中“2+4”、小学初中“5+4”办学模式, 创办高中、初中“学成班”,2023年,全县高考一本、二本、艺体上线人数同比分别增143%、115%、239%。
“这个培训太及时了,很专业、很丰富,为我办农家乐给予了信心。”冷碛镇杵坭村村民张庆彪兴奋地说。
张庆彪说的培训是在冷碛镇杵坭村举办的“泸定县民宿酒店管理运营暨中式烹饪技能培训班”。此次培训为期10天,课程主要涉及民宿酒店管理运营和中式烹饪。
打造“红城工匠”特色劳务品牌,拓展群众就业面,提高群众就业技能,泸定点对点、人对人开展就业培训,特别针对地震灾区劳动力“订单式”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全县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00人次,推送稳定岗位2000个,新增城镇就业6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泸定投入资金13.17亿元,全面完成省30件、州27件、县8件民生实事;下决心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遗留问题,核定2361人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兑现待遇1.31亿元;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跟进帮扶监测户等重点群体,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以人民为“上”,以民生为“本”,泸定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明显。
全面从严治党 培根铸魂聚力量
“要过年了,有什么困难?”“新的一年,有什么打算?”……岁末年初,泸定党员干部忙碌起来。3800 余名干部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走农家、进村寨,送去脉脉温暖。
进村入户送温暖,数九寒冬心不寒。在得妥镇小北头统规自建安置点,得妥镇党委书记冯小军匆匆而行。“冯书记,看你忙了一天了,快进来歇口气、喝口茶。”联合村村民常福贵热情邀请着。
接过茶水喝一口,冯小军又脚不沾地。“县委全委会有了新部署、新要求,开年工作又有了新任务,不忙不行啊。”
一斑窥豹。红色泸定,有着众多“连轴转”的干部在忙碌。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心系发展、情系人民,成为泸定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政治生态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泸定持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推行“一线赛马”,把灾后重建、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主战场”,鲜明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和“贡嘎英才计划”,催生出一支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队伍。
“现在大家房子建好了,党支部必须考虑产业发展的事。如果不为老百姓做事,人家要你党支部何用?”1月24日,得妥镇天池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林华一边在本子上划动着自己的“思路”,一边感慨地说。“9·5”泸定地震发生后,天池山村一组易地搬迁安置。怎样让受灾村民住得下、能发展?成为党支部必须考虑的问题。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泸定县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实施乡村堡垒建设、头雁培育、集体经济增质、治理增效 “四项计划”,持续严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整合资金2799.5 万元实施76个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有事找党员+”活动,累计服务群众 8.2 万余人次,解决群众困难诉求 1900 余件,化解矛盾纠纷 300 余件。
前行路上,理论旗帜是灵魂,理想信念是灯塔。89年前,“红军飞夺泸定桥”为泸定留下宝贵精神财富;今天,红色泸定高举理论旗帜,坚定理想信念,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
泸定县全面落实中央、省州委决策部署,分层分类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理论学习常态推进,调查研究不断深入,推动发展强劲有力,检视整改做实做细,主题教育取得实质性成效。县“四套班子”集中学习研讨28次;完成课题调研4个,正反面典型案例调研8个,现场解决问题21个;县处级领导班子检视确定问题23个,制定整改措施74条,县委领导班子查找9类问题并开展专项整治,全部按期整改销号;完成省州民生实事35 件、民生项目清单事项 11 件。全县上下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持续用力,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实效,泸定人心凝聚、信念坚定、精神挺拔。
时间往前追溯,我们必须正视,泸定政治生态一度遭受破坏。浇水浇根、做事抓本。泸定县把“重塑政治生态”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保障,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谱好“清风调”,唱好“正气歌”。
2023年,泸定扎实开展“重塑泸定政治生态”暨“作风建设五年攻坚·2023 巩固年”行动,高标准严要求抓好“以案促改”,深化推进“未巡先改”,全面完成十一届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完成十四届县委第三轮巡察。从县到村的廉政文化基地建设、定期开展的“阳光问廉”、“三八妇女节”的“廉内助”座谈……一招一式,面面用力,汇成习习清风扑面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合力逐步形成,党员干部“方向盘”把得更准,“安全带”系得更紧,知廉、尚廉、敬廉在泸定蔚然成风。
大河滔滔,唱响奋斗曲;索桥悠悠,荡漾时代歌。新的一年,泸定县将以建设区域中心县城为切入点,聚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实施“重建泸定收官年”“城乡泸定融合年”“重塑泸定提升年”专项行动,统筹“完成灾后重建、促进城乡融合、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三次产业、全面从严治党”五件大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张帆奋桨,不负春光再出发,用担当和实干书写新时代“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