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城乡“蝶变”入画来

甘孜日报    2017年10月20日

面对五年来我州城乡建设取得的非凡业绩,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欣喜和自豪:“我幸福,安居乐业好开心!”

 

道孚八美镇一角。

丹巴甲居藏寨。

    ■本网记者 田杰

    金秋时节,“喜迎十九大·行走幸福路”媒体大型采访团记者马不停蹄地穿梭在我州各个县城、乡镇与村庄之间,总能看到这样的喜人景象:一座座“膨胀”、“变形”的特色城镇,流淌着城镇居民满满的幸福;一个个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美丽村庄,道出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悦……这既像是一首“无声诗”,也像是一幅“有声画”,更像呈现在116万甘孜儿女眼前的城乡“蝶变”实景图。

    如果说,“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是我州实施“城乡提升”战略的核心含义;那么,提升一批“魅力县城”、打造一批“风情小镇”、建设一批“美丽村寨”则是其有力的抓手。精准定位与科学规划的相提并论,担当实干与奋进追超的比翼齐飞,不仅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人们的记忆,而且在我州城乡面貌的华丽转身中提升了全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难怪有人以顺口溜的方式称道“城乡提升”战略:美了城镇美乡村,活了经济利了民,城乡统筹大发展,脱贫奔康添信心。

    如果说,规划是实施“城乡提升”战略的前提,那么,投入则是实现城乡“变形记”的关键。据统计,近5年来,全州累计投入城市、乡镇和村寨的建设资金高达90亿元。

    做强县城

    让颜值与气质同在

    “城市扩容了、道路变宽了、楼房变高了、街道变净了,河水变清了、绿地增多了、盲道出现了,路灯明亮了,沿街叫卖减少了、占道经营消失了,店面招牌规范了、车辆停放有序了、乱搭乱建减少了、夜晚景色更美了,路种花了、环境美了……简单地说,就是‘颜值’提高了、‘气质’显现了、市民高兴了!”说起近五年来康定城发生的奇迹般的变化,家住北三巷的市民杨浩可谓是感慨由衷、点赞连连。

    其实,杨浩的感叹道出了市民们的心声。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定市始终坚持以创建“全国藏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市和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精准定位“以河为轴、南延北扩、三核驱动、组团发展、功能互补”的城市发展战略,大气魄、大手笔、大投入地实施了一系列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和特色化、标准化、规范化工程,伴随着公主桥至康中快速通道、老城区风貌改造、北门体育场、“九子一线”整治、花园花台以及主要街道、河道与山体的夜景灯安装以及新城区商业综合体、地热广场、东方阿尔卑斯风情小镇、城市公交、河道治理等一系列项目的相继实施,情歌康定城的美由此变得内外兼修和表里如一。

    城市既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也是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容器”。近年来,康定市以挖掘民族风情、找寻历史记忆、重塑康定标志、体现“康定味道”为重点,相继建成了溜溜城、新市后街、水井子等老康定文化街、文化巷和文化墙,溜溜城、向阳街由此荣膺“全省十大特色商业步行街”和“四川最美街道”,而阿里布果步游道以“康定记忆”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以及康定新城景观轴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则是一道令市民和游客称道的亮丽风景线。

    如今,漫步在康定溜溜城老街,每一步都是景,每一处都让人触景生情,每一条街巷都能展示传承康定文化脉络。“建设康定老街,让我们这些‘老康定’找到了儿时的记忆,生活在这座小城舒服得很。”尼玛老人满面笑容地说。

    一座城市,既要有其独特的文化“记忆”,更要有其美观大方的容颜。针对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突出存在的“十乱”现象,一场声势浩大的“美丽风暴”,不仅顺利拆除违章搭建523处,而且拆出了康定城的美丽容颜。

    城市环境之变让市民舒心,而居住条件之变更令市民开心。今年59岁的周家华原来住在南郊木材检查站的一间平房内,提起过去的居住状况,他无奈地连连摇头,“以前住的房子哪像房子,破旧得一塌糊涂,夏天雨水飘进来,冬天雪花飞进来,四周墙壁风进来,那样的日子确实让我过怕了,幸好现在住上了暖和亮堂的廉租房。记得刚搬进楼房的那几天,我激动得整夜失眠,那种感慨和喜悦,我虽然无法表达,但那种心情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因此,住进新房的当年春节,我请人帮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住新房过新春党的恩情铭记心’;下联是‘百姓喜市民笑欢天喜地真热闹’;横批是‘祖国万岁’。几年过去,同样内容的春联我每年都贴,也许有人不理解,但这一定是我最想表达的心情。”

    据该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全市已累计实施了六期廉租住房建设项目,1109户最低收入无住房家庭都像周家华一样欣喜若狂地圆了“住房梦”。与此同时,公主桥、北门、南郊等片区危旧房、棚户区项目以及州和市一系列“安心工程”项目的实施,更是让成千上万的干部职工和市民成了实施“城乡提升”战略的直接受益者。

    国庆期间,驾驶不同牌照的车辆、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蜂拥康定。记者耳闻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康定的城、康定的山、康定的水、康定的人真是太美丽了,美得超乎想象!”,目睹最多的场面就是游客情不自禁地用照相机与手机不停地“自拍”与“他拍”,丰富的面部表情、各式的姿态动作、取景的自我选择,即刻将美丽定格在了画面之中。采访中,来自广东的游客赵家诚激动地对记者说,“在我去过的众多城市中,溜溜康定城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在穿城而过的折多河两岸,在狭小的城市空间里,竟然多种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融合、多种教派并存,这确实是一座无法复制的高原之城、大美之城、包容之城、和谐之城。”

    “世界高城”理塘,被游客形象地称为“天上的街市”。尽管海拔超过4000米,但行走在面目一新的城市之中,不管是市民还是游客,他们称道最多的四个字就是“漂亮、干净”。然而,两年多前,坑洼的城市道路、混乱的市容市貌,使得“康南中心城市”的品牌定位与不敢恭维的城市现状大相径庭。为重塑品牌形象,该县突出“雪域圣地”的特殊地位,着力打造“西拓、南扩、北优、东控”的“带状+组团”发展模式,优化总规、完善详规、强化专规、多规衔接,细化城乡环境“乱象”大整治、城乡建设大提升、城乡管理大提高、城乡规划大完善“四大工程”实施方案,签订责任书、布置作战图、倒排时间表。目前,伴随着大手笔的投资和一系列城市建设项目的优质高效实施,不仅打造出了大香格里拉环线“最康巴”名片和“圣地”品牌,而且“建康南中心城市、创高原特色人居”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甘孜县是一座洁白、美丽的城市;甘孜县也是一座红色的城市。如今81年过去,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经典“名片”。当记者漫步在甘孜县城时,仿佛置身大都市一般,一条条笔直宽敞的街道纵横交错,一栋栋气势恢宏的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绿草如茵的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住在县城园丁小区的扎巴老人跟往常一样,来到格达弦子广场健身。广场上,三五成群的老人,或舞姿蹁跹,或谈笑风生,成为金秋里最生动的城市风景。“我们甘孜县城几乎每年都有新变化,而且越变越美丽。”扎巴老人情不自禁的述说,淋漓尽致地表达着他内心的喜悦。透过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路变宽、楼变高、道变绿、城变美,而且看到了党委、政府在实施“城乡提升”工程中的坚定意志和民生情怀。

    ……

    在泸定、丹巴、九龙、海管局,在稻城、巴塘、雅江、乡城、得荣,在道孚、炉霍、色达、新龙、白玉、德格、石渠,“做强县城”带来的变化与欣喜同样有目共睹。

    采访中,州委书记刘成鸣激动地说:“‘做强县城’,不仅仅是城市扩容,‘提升’的关键之举就是要提升规划水平、提升配套能力、提升承载能力、提升吸附能力、提升风貌特色、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和提升文明素养,切实把县城建成定位精准、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风貌独特、文化彰显,产业带动、要素聚集,管理精细、文明现代和辐射带动力强的‘政治之城、文化之城、商贸之城、生态之城’,确保到2020年,在我州构建起以东路康定—泸定、南路理塘——稻城、北路甘孜为区域中心、各县县城为支撑、一批重点集镇为节点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基本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产业发展、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社会事业同步繁荣、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的城乡发展新格局,确保县城‘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目标顺利实现。”

    做优乡镇

    让特点与特色同行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在我州以往实施的“城乡提升”战略中,乡镇同样精彩上演了一幕幕叫好且叫座的连台好戏。

    一栋栋整齐的藏式住宅楼,一盏盏明亮的街灯,一条条柏油路宽敞整洁,新建成的农贸市场商贾云集,环境优美的广场人流如潮,10月2日,记者走进德格县马尼干戈镇,浓郁的高原风情让人耳目一新。

    马尼干戈镇既是离正在建设中的格萨尔机场最近的一个镇,也是格萨尔文化旅游圈重要交通节点;既是玉龙拉措自然生态走廊,也是雀儿山以东商贸物流集散地。然而,曾几何时,扼守川藏交通“咽喉”的马尼干戈,却只是来往客商吃饭打尖的“歇脚站”和本地原住民的“跑马场”,游客不下车、牧民住帐篷、集镇小而乱,商贩少商品缺,购买大宗商品只好跑往几十公里外的甘孜县城,这样的生活场景整整延续了数代。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特别是“城乡提升”战略的实施,一场历史性、根本性的巨变在马尼干戈悄然发生,昔日死寂的集镇顿时生机勃发与活力四射。

    2014年,马尼干戈镇打响了“全省第一批百强试点镇”建设攻坚战。集镇建设规划先行。专家的思路、老百姓的意见、决策者的建议,在几番碰撞之中发出了“火花”:镇东,以商贸旅游服务为主,集中布置商贸、旅游服务以及居住区等建设项目;镇西,以集中管理为主,集合行政办公、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功能于一体。

    “ 无论是镇东还是镇西,以打造‘业兴、家富、人和、镇美’的康北高原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小镇的目标必须坚持;以建‘一条示范街、一个农贸市场、一批生态村、一套长效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建设思路必须遵循;市政基础建设、集镇风貌改造、教育卫生、商贸流通、避灾场所、健身休闲等配套公共服务建设必须一体化推进;整体风貌在色彩、风格等方面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融合,本土文化的‘青草味’和‘乡土味’必须尽量保持,‘美’与‘乡愁’必须留住;建好、管好、用好集镇的相关措施、办法以及居民素质提升与相关产业培育工作必须同步展开。”州委书记刘成鸣在马尼干戈镇调研时的一锤定音,让马尼干戈驶上了“特点与特色同行”的发展“快车道”,进而带来了集镇形象的大“变脸”。

    采访中,商户曲珠翁姆对记者说:“以前,镇上的路坑坑洼洼的,一起风,灰尘满天。那时,我经常拖着板板车沿街卖菜,菜的种类虽不多,但因价格高使得买主较少。自从这里新建了农贸市场,我有了自己的摊位,菜品比以前丰富了,买菜的人自然也就多了,生意也随之好了。况且镇上组建了一支由23人组成的环卫队伍,每天坚持对主要道路、绿化带、农贸市场等进行三次定时清扫,现在卖菜和生活的环境都好了,我们的心情也舒畅多了。不说别的,就连定居在镇上的牧民们也渐渐讲究起来,只要看到哪个随手乱扔垃圾,要么主动上前制止,要么自觉捡起来放进垃圾箱中。看来,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

    在马尼干戈镇牧民定居点,一排排漂亮的民房整齐地穿插坐落在井字格硬化路之间,记者随意走入一户农家小院, 一栋二层藏式楼房掩映在满院的鲜花中。“我们以前住在牧场上,祖祖辈辈过着游牧生活,电、水、路、网络都不通,日子过得很清苦。”小院的主人曲英说,“当初,我们还不想搬来住,如今这里水、电、网络都通了,水泥路已修到了家门口,买东西也不再跑其它县了,就医、就学更没得话说了。不少牧民将自家的牦牛采取发工资的方式请人放养,自己腾出手来,要么跑运输、要么做生意、要么开‘牧家乐’,挣钱的门路多了,镇上的人气也就旺了,我两个在甘孜县做生意的姐姐也打算举家搬回来了。”

    拥有30年历史的帕尼宾馆,见证了马尼干戈镇从“通铺住宿”时代到依托集镇建设发展旅游综合服务体的变迁过程。“从我阿爸手里接过这家旅馆时,横穿马尼干戈到县上和石渠的两条主路还是‘毛路’,下雨雪的时候到处都是泥浆,人走打滑、车行溜边。那时候,我家的旅馆还是过往客商的‘五星’级酒店,一排通铺就是客房。在集镇建设时,政府不仅补助8000元,还帮助我们重新设计规划,增加了停车场、建起小花园,自己也投入了30多万元把旅馆提档升级为宾馆,新装修了20个标间,还配套经营起餐厅、茶楼、小超市,现在每天有20多位客人入住,旅游旺季更是爆满,年收入可达20万元左右。”帕尼宾馆老板群培感慨不已地对记者说。

    而今,在马尼干戈镇,感慨不已的岂止是群培。采访中,在该镇做蔬菜生意长达11年之久的邛崃籍商人刘敏一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集镇变样了,游客增多了,人气变旺了,生意好做了,收入提高了,日子好过了。现在,只要我有空闲时间,都会去公园跳跳舞、健健身,这样的生活与县城没啥两样。如今,雀儿山隧道通车了,明年格萨尔机场也将通航,我们在这里做生意就更有奔头了!”

    怀抱著名亚丁风景区的稻城香格里拉镇,因为美丽而闻名遐迩是很多年前的事,而用美丽实现“翻身”则是近几年书写出的传奇。集镇依山而建,彩色卵石铺就步行道,水景观与绿树相映成趣,鳞次栉比的藏式风情建筑展现新姿。桑吉林街商贾云集,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就两三年工夫,这个“偏僻的角落”变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小镇”。

    镇上的呷拥社区,声名鹊起,热闹非凡,皆因一家名叫“四季莲花”的客栈。3年前,家住康定的店主李雪一头扎进这里,并在镇中心租了一条街,开咖啡店和商店,租房合同一签就是15年。同时,她租下呷拥社区贫困户阿里呷家的房屋开客栈,900多平方米光装修费就砸进了380万元,并将其打造成了一个融藏汉风情于一体的国际化经典小客栈。”

    “景区的发展带动了香格里拉镇的腾飞,香格里拉镇的腾飞反过来又助推了景区的发展。不说镇上的各色宾馆、酒店、民居接待点生意‘火爆’、客房紧缺,就连镇周边村民以前闲置的房屋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抢手货’。眼下,镇上不少居民就地转向参与旅游服务,旅游餐饮和特色产品加工出售一下子火了起来,三年一眨眼,全镇光是民居酒店就有140多家,每天的接待能力达到了8000人。”采访中,镇负责人说起集镇建设带来的变化可谓滔滔不绝。

    ……

    在诸如此类的特色风情乡镇中,既有省级百镇试点镇,也有州级示范镇,更多的则是重点景观大道沿线乡镇。如今,马尼干戈、香格里拉、新都桥、姑咱、冷碛、兴隆、磨西、八美等95个风情小镇,有的已“开花结果”,有的正“含苞待放”,尽管特点、特色千差万别,但经济产业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精品化和生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小而精、小而特、小而雅”的发展特征更是一览无余。

    做美村寨

    让乐民与富民并存

    实施“城乡提升”工程,不仅美了城镇,而且也富了村寨。国庆前夕,记者来到距离道孚县城约两公里的鲜水镇鲁都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跨过小桥,径直走进大气、整洁的鲁都村。整个村庄坐落在防洪堤左侧,31户人家的房顶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村会计单孜翁姆激动地对记者说,“如今,我们的日子与城里人没啥两样:住的是藏式‘别墅’和套房、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米饭炒菜、开的是摩托车或小汽车,冰箱、彩电、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家家必备,手机几乎每家人都有甚至人手一部,互联网也通了,太阳能街灯、精美的垃圾桶、规范的绿化带……,你看,我们的新村像不像一座小集镇?你看,家家户户房顶上飘的国旗那都是村民们自发插的,因为我们能有今天,全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在单孜翁姆的引领下,记者从村头的文化广场、村活动中心,再沿着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村道,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她边走边介绍说:“我们村是去年才搬下来的,以前住在离安置点11公里外的鲁都山上,海拔3800米。县城虽然一眼就能望见,但走路却要小半天。40户人家的村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多达12家。当时有村民编了一句顺口溜‘住在鲁都山,生活全靠天,一年忙到头,日子仍清淡。’那样不堪回忆的苦日子,让我们确实过怕了!”

    说话间,她突然来了个180度的 “大转弯”:“去年初,州委书记刘成鸣到村上调研时,当亲眼目睹村民们的穷与苦时,他随即对县委书记蒲永峰说,‘要尽快启动鲁都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尽快让村民走上致富路、过上好日子。’当村民们得知要整体搬下山时,尽管大家都对世代居住地方很留恋,但由于现实环境所迫,没有一家不愿搬迁的。5月上旬搬迁工作正式启动,除9户村民分散安置外,其余31户都集中安置到鲁都新村。要新打造一个安置点,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听镇上的包村干部央吉说,光是20套民房建设,政府就投入了760多万元,如果加上其它配套设施的投入,差不多1900万元。面对意想不到的变化,如今村民又编了一句新的顺口溜,‘鲁都新村新气象,住上别墅莫忘党,转变观念勤致富,奔康路上乐淘淘。’ ……”

    “做美村寨”,不仅改变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而且更催生出了“美丽经济”,进而为农牧民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财富。

    9月21日,记者在“中国最美的乡村”——丹巴县聂呷乡甲居一村采访时,支部书记桂花激动地说:“甲居藏寨因美丽而闻名,村民们也因美丽而脱贫致富。全村53户农牧民群众就有49户搞起了旅游接待,年收入最高的接待户达到了70万元,最低的也能达到3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从过去的1000多元猛增到了去年的1.2万余元。” 今年72岁的村民阿本拥忠曾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说起新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她简直是没完没了:“在政府的帮助下,我虽然住上了新房子,但靠种地始终没啥收入。桂花书记曾多次动员我将没住人的旧房子改造成民居接待点,但我始终在犹豫。看到人家都陆续发了‘旅游财’,我前年终于下手了。没想到,7个标准间的‘阿本藏家’,一个国庆黄金周下来,就轻松挣了一万余元。去年我家民居接待挣的钱,加上残疾儿子在门票站的工资收入,至少有六七万元,今年恐怕还要增加一些!” 当记者好奇地打探具体数字时,阿本拥忠神秘地伸出右手,高高地竖起食指说道:“可能会有这么多!”“是10万元吗?”在频频点头之间,记者看到了她顿时浮现出的一脸喜悦。

    “做美村寨”,既要让农牧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更要让其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9月22日,记者来到下雄乡洛戈村,漂亮村落让人为之一振:一排排红瓦白墙崭新、漂亮的“别墅群”在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十分壮美;一条条平坦的通村水泥路连接各家各户。面对眼前的一切,村民扎西顿珠感慨地说:“以前,我们住帐篷,大家都把垃圾随手到处扔,离多远都能闻到刺鼻的臭味;现在,村里不但安装了垃圾桶、新建了垃圾池,而且每天还有专人负责打扫。环境一变,人也就变了。要是村民发现哪个乱扔垃圾,都会主动去制止;要是偶尔看到村道上有塑料袋之类的东西,也会自觉捡放到垃圾桶中去。洗手、漱口、洗脸、洗脚、洗澡、洗衣服等健康生活习惯养成了,室内外卫生讲究了,村子的形象有了,个人的形象也有了。”

    10月3日傍晚时分,泸定县杵坭乡金华村活动中心广场,音乐声声,舞姿翩翩。下午还在地里干活的50多个村民,随着动感的音乐,欢快地跳起“坝坝舞”。那满身的激情,那潇洒的动作,一个个村民仿佛成了广场上的“明星”;那欢乐和谐的气氛,仿佛就是一家人。中场休息时,村民石瑞萍说:“以前干完农活后,不是在牌桌上就是在酒桌上,既伤身体又伤感情,有时喝醉了酒难免发生争执,有时打牌输了钱难免不起矛盾;即便不喝酒打牌,没事干时,邻居就经常在一起‘翻是非’,翻来翻去,吵嘴打架的事也就出来了,影响邻里关系不说,还影响自己的心情。现在好了,每晚都要过来跳跳舞、活动一下筋骨。自从村活动中心建好后,喝酒打牌的人基本没有了,跳舞、健身、看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多了;好吃懒做、翻弄是非的人‘绝种’了,大家都一门心思发家致富,邻里关系和睦了,整个村子和谐了。你看,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有多大!”

    ……

    无论是在东路、南路、北路,还是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一幅幅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让人心潮起伏;一幕幕可圈可点的喜人景象,让人眼花缭乱;一桩桩感人的故事,让人触景生情。“做美村寨”的建设热潮正为我州新农村建设和脱贫奔康涂抹着最亮丽的色调。

    城乡提升看变化,一路走来一路歌。一座座“颜值与气质同在”的县城,一座座“特点与特色相伴”的乡镇,一个个“乐民与富民并存”的村寨,不仅为正在脱贫奔康中的大美甘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而且让“发展之快、变化之大”成为百万甘孜儿女和游客们点赞频率最高的“热词”。

    

 

  • 上一篇:我看到了甘孜“质”的飞跃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