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我州用传统文化“牵引”脱贫攻坚

甘孜日报    2018年01月22日

文化惠民 文化乐民 文化富民

文艺下乡演出深受喜爱。本网资料图片

    ■群众宣讲驱动贫困群众“换脑筋” ■文化下乡激发脱贫攻坚“内动力” ■文化惠民滋养脱贫致富“摇钱树” ■传统文化成为脱贫奔康“加速器”

   本网讯(本网记者)近年来,我州将脱贫与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人文优势相结合,深挖传统文化内核,努力创新机制,大做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文章,助推脱贫奔康。

   群众宣讲驱动贫困群众“换脑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群众宣讲、“四下乡”等活动,采取宣讲员讲、群众代表讲、“第一书记”讲和编成歌曲快板唱、创作舞蹈情景剧演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面同步小康的重大战略意义,把“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还要自己加油干”的思想认识根植群众心田,引导各族群众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上,不断形成你追我赶的干事劲头,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下乡激发脱贫攻坚“内动力”。确立了以“送文化下基层转变群众落后思维”的文化惠民工作定位,围绕“激发内生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主题,制定文化惠民扶贫工作方案,组织州县艺术团和乌兰牧骑演出队送文化活动覆盖到乡村。两年来,组织创编了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为主题的各类文艺节目200多个,开展送文艺下乡演出3000多场,开展主题群众文化活动5000余场,实现了325个乡镇和1360贫困村全覆盖,受教育群众达到50余万人次。通过自编自演的歌舞、小品、快板、情景剧等节目,深入浅出地宣传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目的和意义。

   文化惠民滋养脱贫致富“摇钱树”。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抓手,着力构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努力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以乡镇文化阵地为支撑,相继完成577个贫困村文化室、472套农民健身工程、13315套电视户户通、482个广播村村响、3套县级应急广播建设,让贫困山村的群众都能够享受书报、演出、广播、电影、电视等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中藏药健康旅游、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等业态,举办道孚安巴农耕文化节、石渠帐篷节、理塘仓央嘉措诗歌节、康定情歌节等,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藏羌彝民族文化品牌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带动贫困乡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贫困乡村经济增长点,增强“造血”功能,扩大就业增收渠道。

   传统文化成为脱贫奔康“加速器”。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融入实践,让自力更生、感恩奋进、勤俭奉献、守望相助等精神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动力,帮助群众实现富“口袋”和富“脑袋”同步共赢。积极推进德格印经院古印版档案“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申报工作,抓好非物质文化保护和民俗文化传承,夯实文化传承的社会基础,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引领和推动甘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扎实办好农牧民“夜校”,深入推进“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帮助农牧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切实推进“四好村”建设;加大“州、县、乡、村、户”五级“明白人”培训力度,引导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2016年,成功实现3.3985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6.2%下降到13.7%,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7年,泸定县“摘帽”、366个贫困村退出、1178748524人脱贫任务基本完成,实现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 上一篇:我州各地—— 走基层送温暖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