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绘就绿色发展的甘孜范本

甘孜日报    2018年01月23日

——2017我州推进绿色发展纪实

游客选购特色产品。

炉霍县洛秋乡村民对辖区河道进行治理。

治理后的甘孜县绒岔河。

稻城县“河变湖”工程。

实施风貌改造后的康定城一角。本报记者 土登 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州的根本资源优势;始终坚定不移地保护生态,是甘孜立州之本”。过去一年,州委、州政府基于这一科学判断,以扎实抓牢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以全面推行“河长制”和积极建立“湖长制”为突破口,以大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和“森林草原防火”“脆弱生态恢复治理”等行动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同时,以城市风貌改造、违章建筑整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支撑,大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以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统领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环境优化、景区景点创建等工作,优先发展全域旅游;以建设“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产业带”为统揽,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产业。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州“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脚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进一步夯实,一个绿色发展的甘孜范本正在被绘就。

   ■本网记者 刘小兵

   保护生态环境筑牢发展根基

   今年110日,省政府第164次常务会议,决定对全省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事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我州8个单位、17名个人名列其中。这正是过去一年我州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证明。

   举措一:全面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刮骨疗伤的决心,坚决、全面抓实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环保问题自查、自改。

   受多重因素制约,我州一直没有标准化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康定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虽早已立项,但却未能实施。去年,我州以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突破,克服重重困难,再次启动并强力推进该项目。目前,我州第一个标准化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已基本成型。

   康定城空间狭小、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压力较大。正因如此,康定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一度超负荷运行,该问题被列为省级环保督察重点对象。州委、州政府和康定市痛定思痛,从长远发展考虑,果断启动了对该生活垃圾处理场的技术改造和扩容工作。经过强力推进整改,康定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外流的情况已被完全杜绝,容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周边区域也被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一个标准化“花园式”垃圾填埋场已经出现在情歌之城。

   去年,我州将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作为全州重大工作,全力推进,全州共整改省环保督察反馈的突出问题342个,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07件,问责追责73人,自查并主动整改了数百个环保问题。

   措施二:全面推行河长制度。“以前,我们村总有一些人要直接往大渡河里倒垃圾。现在大家都不敢了,因为如果被河长抓住,不仅丢脸还要受处罚。”日前,记者在康定市姑咱镇黑日村采访,村民张永福充满自豪地告诉记者。

   张永福口中提到的现象,在我州并不是个例。去年3月开始,我州州、县、乡各级领导干部又多了一个头衔——“河长”,全州共设置河长3549名,其中村级河(段) 长2528名,同时,还依规定实现了河长巡河常态化。

   据介绍,全州河长制基本建立,并通过了省级验收。目前,我州“河湖体系、组织体系、推进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已全面建立,基本实现了“ 河流管理制度化、专项整治网格化、综合治水一体化”。随着大量“河长”的产生,我州组织或个人破坏、污染河流环境的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

   措施三:全力进行“绿化全州”。去年8月,记者随“广东媒体文化甘孜行”采访团到稻城县采访,快要到达金珠镇时,同行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这几天,入城道路两旁的格桑花应该开得正艳,你们千万不要错过美景哦。”果然,很快我们就驶上了一段被鲜花簇拥的公路——无数花朵组成的花带在公路两旁迎风舞动,好似迎接四方来客的礼兵。

   去年10月,记者前往色达县出差,车刚驶上色年路,一抹绿意使人眼前一亮,一棵棵云杉树沿着宽阔笔直的大道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头。两列绿树成行,绿意盎然独成一景。一位曾在色达县工作的同行者不禁感叹,“没想到色达这么高的地方,植树工作也是有声有色;昔日的‘风沙边陲之地’要成为‘常青高原明珠’了!”

记者的两次采访经历,都是去年我州全力推进“绿化全州”工程的缩影。

   去年,我州以“大规模绿化全川·甘孜行动”为统领,紧扣建设“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脚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先后投资23.8亿元开展和持续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82万平方公里,完成造林育林2.1万亩、湿地恢复0.3万亩、花湖花海1.8万亩、重点区域绿化0.8万亩、道路绿化846公里,实施草原禁牧450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7963万亩,成功获批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10个,申报国际重要湿地2个。

   举措四:全力保护森林草原。去年117日,康定市折多塘村的一处草坝上人头攒动,全州“大美草原守护行动”启动仪在这里举行。仪式上,十余名基层草原守护人员庄严宣誓将尽心尽力保护草原安全。

   去年,我州以“森林草原防火”“脆弱生态恢复治理”等行动为抓手,突出重点,保护生态。全年制定最严保护、最严管理、最严执法、最严问责的 “四个最严” 制度,出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16条措施,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全州森林、草地覆盖率稳步上升,林地、草原生态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加力城乡提升优化发展环境

   如果全力保护生态是为了给我州长远发展夯实大环境、大前提,那么,大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就是为我州各项事业尤其是“全域旅游”发展优化“小环境”,创造“好氛围”的有力举措。

   去年,我州按照“做强县城、作优乡镇、做美村寨”的总体要求,坚持风貌改造、基础提升、违建拆除、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化特色、亮化绿化美化“七管齐下”,注重文态、形态、业态、生态“四态合一”,大力提升全州城乡环境。

   举措一:强力拆除违章建筑。泸定县泸桥镇沙坝村民陶康家的房屋因为年久失修出现了漏水现象,为解决漏水问题,他在屋顶上搭建了彩钢棚。去年11月,他自愿忍痛拆掉了自家的彩钢棚。

   “当时不知道在自家屋顶搭建彩钢棚还会违规,更不知道它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做宣传,现在,我知道拆除彩钢棚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增加收入,因此,拆违工作的推进很有必要,我们也必须配合支持。”被问及为何愿意主动拆除彩钢棚时,陶康这样告诉记者。

   泸定县城地处典型的河谷地带,为了提高建筑用地利用率,不少群众私自在房顶上搭了彩钢棚。这种一行为,不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严重破坏城乡风貌。去年年初,泸定县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启动了违章建筑集中整治行动。截至1213日,该县累计拆除182956.98平方米共2719处违规建筑。

   主动向违章建筑“亮剑”并取得显著成效的还有康定市。去年,康定市全面完成了该市新都桥镇和城区(及其周边地区)违章建筑物的拆除工作,累计拆除1187处违法违规建(构)筑物。

   举措二:着力提升城市风貌。“前段时间,康定街上到处搭起了钢架,挂起了安全网,当时还抱怨过不便,但随着钢架、安全网的撤离,一幢幢建筑都穿上了统一、整洁、特色的‘衣裳’,再加上街道干净、车辆有序停放等,情歌之城越来越美了。”记者日前在康定街头采访时,市民周峰这样告诉记者。

高峰描述的事件正是康定市城市风貌改造升级工程。去年,康定市共完成老城区36栋大楼、约4.3万平方米的立面改造和G318沿线折多塘至两岔路村117栋农房、约3.1万平方米立面改造,投入1200万元完成了“炉巷”“四态合一”示范街区打造。

   去年,在州城乡规划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我州各县相继启动了城市风貌改造工程。稻城、雅江、道孚、新龙、德格、理塘等县都在去年实现了城市风貌大提升。

   举措三:积极推动村镇建设。阳光下,洁白的藏房璀璨夺目;每一栋藏房的旁边,总有一片果园,果园里,又大又红的苹果闪着诱人的光泽;与果园相连的,是一条条石板路,路旁流淌着清澈的溪水,;路边立着笔直的太阳能路灯;悠闲的当地群众总会主动向外来的游客问好,或者请游客尝一些自家的核桃……这是去年10月,记者在乡城县青德镇仲德村看到的场景。

   去年11月,“2017年四川十大幸福美丽新村”名单出炉,我州仲德村名列其间。今年116日,省委、省政府公开命名20002017年度省级“四好村”,我州51个行政村榜上有名。

   全省“十大幸福美丽新村”名单出炉和省级“四好村”的产生,是去年我州大力推动村镇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去年,我州先后投资40亿元、实施525个项目强力打造提升“9+2”“魅力县城”和95个“风情小镇”、183个“美丽村寨”,共建成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文明县城3个、卫生县城2个、幸福美丽新村414个。

   发展特色产业释放资源优势

   “生态文明战略”和“城乡提升战略”的实施,既为我州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又为我州加快发展创造了环境,让我州的生态资源优势充分转变为了产业优势,并释出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突出表现一:全域旅游突破发展

   “邓老板才能干哦,自己赚发了,还给大家带来了好处。”去年年底,记者在泸定县杵坭乡采访,当地村民吴全清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口中的邓老板便是该乡“板板桥”农家乐的负责人邓安美。

   邓安美告诉记者,她是汉源人,当初嫁到杵坭时,全家人都不同意,因为当时的杵坭还是一个“鸟不下蛋”的地方,就如当地民歌里唱的:“十年之前杵坭坝,真是穷旮旯,房前屋后石渣渣,家家户户篾笆笆,羊肠小道难行走,有病有痛无钱花……”为了生计,她和丈夫王安强在家种过地,到内地打过工,但是一家人始终生活在温饱线上。去年年初,她看重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创业帮扶政策,通过土地流转和贷款筹资,开了“板板桥农家乐”。现在,“板板桥农家乐”有300人的接待能力,主打休闲度假和农家蔬菜、特色水果采摘体验。所用的食材大多都是从当地村民手里采购,需求大的时候,每个月能给当地村民创造一万多元的卖菜收入。除了主厨,其他的服务员都是在乡上聘用的,固定的有四五个,每人月工资两千,忙碌时还会请临时工。当记者询问经营利润时,她笑着说:“这是商业机密,不过我干一个月肯定当你干几个月。”

   去年5月,道孚墨石公园正式以4A景区的身份运营,该县八美镇中谷村村民泽翁把自家一栋300平方米的藏房租给众奥公司打造成民俗主题酒店,按照协议租期为20年,租金每年增加6000元,去年他已获得了12000元的租金。在雅江县香格宗村,村民阿志玛凭着自家经营的“阿志玛青年旅社”,去年已经获得20多万元的收益。在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仁村,去年旅游旺季时多吉为游客牵马,挣了两万多元,另外他家的房子租给外地老板开酒店又有20万元的租金收入。

   邓安美、泽翁、多吉等人之所以获得丰厚收入,主要得益于去年我州“全域旅游”的突破发展。

   去年,我州立足资源优势,抓住城乡环境大幅改善的机遇,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年共接待游客16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6亿元,甘孜成为了全国热度最高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之一。

   突出表现二:农牧产业加快发展

   去年5月,我州道孚县鲜水镇孜龙村藏香猪养殖基地饲养出的藏香猪肉被端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德国商务宴请晚宴。

   去年9月,记者在甘孜县拖坝村采访时听到了一件新鲜事:村民们不仅劳动场地从旷野搬到大棚,而且所种的农作物也从过去传统的农作物青稞、马铃薯,变成了花卉、草莓、番茄等从没栽种过的新品种。原来,该村正全力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旅游、农业产业为一体的藏式风情农庄——孔萨农庄。

   记者在炉霍县斯木镇吉绒村和若海村看到,150多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里,青椒、茄子、丝瓜等十多种果蔬长势喜人。而雅江县红龙镇措柯二村,则将合作社的20头牦牛卖到了雅安,为全村户均增加了500多元的分红收入。

   去年,我州在全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发挥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现代农牧业区域布局,以建设三个“脱贫奔康100公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打造百万亩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和百万亩特色林果业基地为抓手,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全年共引进培育涉农企业142户、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796个、建成特色农林产业基地167万亩、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特产品175个,首次实现蔬菜供港直销。(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资料库提供)

  • 上一篇:多彩画廊绘就崭新前景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