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坐落在鲜花丛中的炉霍县宗塔乡牧民定居点。杨孝康 摄
杜鹃花开春意浓。黄永邦 摄
绿树红花别样美。黄永邦 摄
“五一”小长假,众多游客把旅游目的地“定格”在大美甘孜。
邂逅康巴美景,内地游客惊叹连连。游客刘高告诉笔者,以往许多人欣赏甘孜的风光照时,以为是“假的”———天太蓝,云太白,草太绿,水太碧,山水轮廓太分明……
当身临其境时,他彻底信服了,现实的甘孜比照片更生动、更靓丽、更有活力!
我州坚定不移地围绕“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屏障区、国家绿色能源生产基地”的目标,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用实际行动诠释永续发展的真谛。
◎谢臣仁
担使命之责
大气魄建立自然保护区
新时代,新目标;新目标,新担当。
2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四川视察指导工作,对四川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重要要求。
4月12日至14日,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对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进行“十个指明”系统解读。其中“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对于身为四川“生态重地”的我州来说尤为重要,也是我州新时代的最大责任担当。
“地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青藏高原‘水塔’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每一个富有特别意义的名词都在昭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既关系到甘孜山水的秀美风光和发展依凭,更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把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是国家使命、是发展必须、是人民期盼、是责任担当。
责任担当看站位。站位决定眼界,眼界影响境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对生态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将在践行‘两山论’的实践中,为治蜀兴川做出应有贡献,充分发挥好长江上游国家重要生态屏障作用。”州委书记刘成鸣表示,我州把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为维护中华民族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以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的“生态甘孜”贡献全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州有着清醒的认识: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回顾过去,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对生态也有“欠债”,好在,我们在不断弥补。
今年是我州天然林停采20周年。说起以往的情景,德格县更庆镇森林管护站的建康十分感慨。建康原来是一名伐木工,现在是一名护林员。他说:“过去每人每月必须伐木300根才完成任务,伐木是工资来源;现在,我是拿着工资护林。” 建康说自己是在“还债”。
工作职能的变化,映衬出甘孜生态发展的深刻转变。正是我州发展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开辟了全新的道路,让“建康们”上演了“角色反转”。
痛定思痛,我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确保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抓到实处、见到实效
春天高山草甸百花盛开,夏天芳草萋萋满山碧绿,秋天层层密林色彩斑斓,冬天宁静世界晶莹蔚蓝,这好如童话世界的“仙境”就是四川我州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第三大、全省第一大的森林公园。
我州大手笔建设自然保护区,建成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湿地公园17处,创建省级生态乡镇4个、州级生态村968个。去年12月20日,首届“中国最美森林”评选揭晓,全国15处森林景观入选,我州就占了3席。
思想上重视、感情上加深、投入上倾斜、行动上落实,坚决守护绿水青山,已变成我州人人参与的全民行动。
担发展之责
大力度实施生态工程
责任担当,不是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
色达县城海拔3500米,长冬无夏,四季有霜。可就是这昔日“风沙边陲之地”现在却变了样:街道两边一棵棵云杉树沿着宽阔笔直的大道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头,绿意盎然独成一景。色达正逐渐成为“常青高原明珠”。
在这变化的背后,是护绿植绿的生动实践。我州大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生态工程,精心绘制康巴高原山水画卷——
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甘孜行动”,并稳步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重点工程,制定了大规模绿化全州“九大行动”实施方案;
在重点景区环线、集镇周边庭院、节点绿化恢复植被3.8万亩,在四条景观大道实施道路增绿添景工程845.5公里;
组织全民义务植树258多万株,恢复炉霍县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植被3000亩,稻城县金珠省级湿地公园打造初显成效,启动甘孜雅砻林卡省级湿地公园三期工程;
按照成片成景的规划要求,打造1.82万亩“花海花湖鲜花山谷”景观;
坚持改造与新建并重,着力抓好苗圃和花圃“两圃”建设,在泸定、炉霍等8个县改造苗圃100亩、新建花圃255亩,开展州属森工企事业单位“两圃”建设714亩;
……
1月7日,色达县霍城关林场霍西作业区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截止目前,我州已分别在色达、雅江、新龙、石渠和康定等地区发现雪豹活动迹象,雪豹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积极作用,也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最好说明。
“寺庙北侧的小山坡,暖暖的晨光中,一只血雉从山背后缓缓走出。随后一列四川雉鹑也从同样的地方走出,从小山脊上,从那列小白塔前鱼贯而下……”这是吉林省吉林市摄影家薛兆阳微信上的一段文字,所写的就是雅江县帕姆林神山。与文字一起的还有许多精美的鸟类照片,或飞翔,或兀立,或啄食,或嬉戏,千姿百态,让人慨叹。帕姆林是西南著名的观鸟天堂,有鸟类100余种,这些鸟长期与人和眭相处,描画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图景。
我州森林覆盖率达到33.9%, 境内有各类木本植物1192种,野生动物491种,国家级保护动物88种,是全省保护区数量最多、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有了优美生态,引来鹿鸣呦呦。在世人眼中,梅花鹿只生活在祖国东北,但4月23日,笔者却在九龙县呷尔镇查尔村见到了梅花鹿壮观的场景——数十只梅花鹿悠然自得地栖息茂密的山林。活泼可爱的梅花鹿与秀丽多姿的丛林融为一体,形成了和谐共生的迷人景色。
这是西南最大梅花鹿敞放基地,现有梅花鹿300余头,三年有望发展到5000头。西南何其大,养鹿场为何落户九龙?合作企业只说了两个字:“生态。”
嵯峨峭拔的冰山雪岭,奔涌腾跃的激流大川,澄澈蔚蓝的高原湖泊、牛羊遍地的肥美草原……上天厚爱赐予,再加上人类的保护和发展,厚植绿色,擦亮底色,大山大水大美甘孜以秀丽身姿聚焦世人目光。
担保护之责
大规模治理生态环境
虽然我州有着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经济欠发达也是不争的事实。要发展怎么走?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态度鲜明的回答的道出了甘孜人对生态环保的“敬畏”。
上天厚爱,更要珍爱。把生态建设作为 “头等大事”,任何项目先过要求严苛的“生态关”。因为有损生态保护,五年来,我州把上百个经济效益很好却有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
我州划定9.6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区,让其成为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而另一条“红线”存在于人们心中——那就是对于污染的项目,一律拒绝;对于碰触红线的行为,一律严惩。
2月1日,我州历史上第一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为我州生态建设提供了“保护伞”,树立了“硬杠杠”,为破坏生态行为戴上了“紧箍咒”。
虽然全州整体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但仍有许多环境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为切实守护好绿水青山,州委、州政府下足了功夫。
丹巴,一座依大渡河而生的小城,却多重因素交织,让“母亲河”沦为垃圾场。2017年,丹巴县被责令整改。一年多来,丹巴县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彻底整改存在问题,大渡河重现“俏脸庞”。
风光不风光,厕所算一桩。4月29日,在我州海螺沟景区四号营地,一座原色小木屋生态智慧厕所十分惹眼。走进厕所,迎面而来是明亮、洁净的环境,厕所内不仅没有异味,反而有淡淡清香缭绕。
如厕出来的游客赞不绝口,有的还拍下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从湖南永州自驾游来我州的周艺博说:“厕所虽小,却是一个地方生态发展水平的体现,我走了这么多地方,甘孜的厕所给我印象最好。”
进行厕所革命,告别“两块砖、一个坑”脏乱差时代,步入了节能、清洁的生态环保新舞台。小厕所有大“内涵”,折射出的是生态建设的大“理念”。
动真碰硬,真治严管,我州大规模治理生态环境——
推进落实河长制改革,设立州、县、乡、村四级河(段)长11824名,投入河道治理资金547.58万元,推进“两江一河”水污染综合治理,3个出境断面水质类别均在Ⅲ类以上,达标率为100%;
加大灾害排查防治力度,投资2亿余元,实施350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队伍建设、1496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51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等,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投资资金4.912亿元,实施“全国灾后水利薄弱环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2个,覆盖18个县(市);
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完成划区轮牧围栏建设71万亩,退化草原改良37.5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8.5万亩,黑土滩治理2.6万亩,毒害草治理1.4万亩,草原鼠害防治560万亩;
依法关闭河道采砂场(点)167处(河道内56处、河道外111处)、整治规范179处,依法注销(灭失)探矿权150余宗 ,全州探矿权由620余宗减少至470余宗;
……
有作为、敢作为、善作为,落实落细的工作措施体现了州委、州政府铁腕治污的决心和信心,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州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高效务实地保护生态、繁荣生态、彰显生态。
担富民之责
大力气发展生态经济
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资源丰厚却“吝啬”,我州决不浪费一分资源。成立甘孜州资源管理委员会,出台资源与旅游、能源、矿产、林业“1+4”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
4月30日,雅江县高原特产店,众多游客围着特产店老板陈银兵购买虫草、松茸、木耳、牦牛肉等高原特产。“五一”小长假,部分高原特产销售一空,许多没买到产品的游客留下了联系方式。雅江是中国松茸之乡,上天眷顾,生态产业为雅江带来滚滚财源。
靠山吃山不损山,靠林吃林要护林,我州产业结构调整着眼于“高原生态特色牌”。
去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道孚县鲜水镇孜龙村藏香猪养殖基地饲养出的藏香猪肉因其独特的品质,符合国家级合作论坛现场品鉴会以及高端商务宴请“天然、有机、原产地”的食材要求,成功入选“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德国商务宴请晚宴。
这些养出高品质藏香猪肉的人,大部分都曾经是在森工局砍伐木头的工人。我州为保护生态环境启动了“天保工程”,林业工人放下斧头,拿起锄头,发展林下种养殖经济,实现再就业创新业。
孜龙村藏香猪养殖基地只是甘孜州做好“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如今,我州正在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结合。据介绍,我州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现代农牧业区域布局,全力打造特色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两个百万亩”产业基地,建成了特色农业基地71.67万亩、林果基地95.4万亩,3个“百公里产业示范带”初具雏形。
生态产业的发展带来就业,据统计,全州选聘生态公益岗位9203人,其中,生态护林员6394人、湿地管护员60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10人、草原管护员2739人,兑现劳务工资3997.4万元,一大批贫困家庭因此退出脱贫。
绿色发展,从曾经的选择题变为此时的必答题。持续发展“三品一标”,将“圣洁甘孜”作为甘孜州公用商标,统领全州“酒、肉、茶、菌、果、蔬、水、药、粮、油、文化、旅游”等系列产品发展,大力实施“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扎实开展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区建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增加优质品牌农产品供给,力争2018年“三品一标”总数达185个,建设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1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率、绿色食品续展率分别保持在60%和70%以上。
好生态成了“活广告”。 好山好水不仅为我州人民群众创造了生态宜居之家,也吸引游客的纷至沓来,昔日“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康巴高原成了旅游胜地和观光天堂。青山绿水红日子,一步一景“原生态”,相生相伴的是产业的锐意勃兴。我州已建成国家5A景区1个,4A景区8个,生态旅游已铸就多块“金字招牌”。
好生态成“吸金石”。薄积厚发,生态优势释放生态“红利”, “真金白银”落入囊中。我州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6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6亿元,旅游及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44.82亿元,占GDP的比重17.1%。据统计,全州注册登记的涉旅企业34130 家,各类宾馆酒店5134家,旅行社22家,直接从业人员83408人,间接带动上30万贫困群众增收 。可谓活了经济,富了百姓,为脱贫攻坚拓展了路子,也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青山不语自多情,绿水无言却流深。同顶一片蓝天,共护一方水土,生态环境更美丽、生活家园更美好, 我州生态建设长正在演绎崭新篇章。
/手/记/
选对路 方能走得远
人们常说:走好路不如选对路。选对路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一个地方在确定发展路径时必须选对路,路子对了,大道通天;路子错了,南辕北辙。
发展生态建设、搞好经济发展,必须“双肩挑两担”。如何做到二者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做到相辅相成合力向前是我州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经济上台阶,生态首先要上台阶。反过来,只有生态建设更上一层楼,经济建设才能节节攀高。
我州推行绿色生态发展路径,把两条道汇成一条路、把两道“题”并为一张“卷”、把两张“图”绘就一幅画,正是选对路才走得远实证的实证。
“颜值”折射出发展的质量,体现着吸引力和综合实力。优美生态成为新优势、绿色经济成为新引擎、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我州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坚定前行,必定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走出一片灿烂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