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带病工作,她是患者更是医生

甘孜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记“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谭晓琴

谭晓琴为儿童检查身体。

谭晓琴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诊断病情。

◎周卫 文/图

我满怀憧憬、斗志昂扬地正式投入到梦寐以求的基层医疗工作中。记得那时一个老前辈告诉我:“你的激情犹如小山羊的犄角,可是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这个特殊的环境,你的犄角将会被磨得一点不剩。”当时的我并未体会它的含义,通过几年的工作经历,现实让我慢慢发现:基层的卫生工作并不容易,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

近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谭晓琴,在2018年全省基层卫生培训工作会议上分享了她在基层工作这些年的经验和收获。

亲如一家的医患关系

在谭晓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天早上,一个满身沾满血的小伙儿来卫生院就诊。他头上裹满布条,满身酒气、神情恍惚。据家属反映,伤者是头天夜里酒后驾驶摩托发生车祸而受伤。

经过排查,初步诊断为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面部及手臂多处擦伤。为了止血,病人用布条自行进行了包扎。布条与创面形成了严重的粘连,清创时由于疼痛,患者极不配合,谭晓琴想取得病人的配合慢慢进行清创,可病人的情绪却始终不能平复,家属也责怪谭晓琴是新手动作太慢,弄痛病人。

面对病人的不配合和家属的指责,谭晓琴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向病人解释,因为伤口里有沙子等污物,若不清理干净会继发伤口感染。但是,是家属不但没有听解释,反而带着病人摔门离去……

在学校里的时候,老师就常常说一定要小心里医患关系。没想到自己遇到的时候还是感到委屈,满腹心酸。

当时的老院长告诉谭晓琴,医生和病患之间的信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有的,需要不断付出,才能让病患从内心接受,需要时间的积淀。

从医多年来,谭晓琴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谭晓琴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008年,谭晓琴被任命为斯木乡中心卫生院院长。她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最初老百姓眼中“不放心的小门巴”到心里“能接受、能信任的门巴”。用自己的脚步走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用自己的真心建立了医患之间的鱼水深情;用自己的行动为众多乡亲们解除了病痛。

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

谭晓琴工作的地方比较落后,农牧民群众条件不好,还常有个别家庭困难的农牧民来卫生院看病没带够药费。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医务工作人员,谭晓琴深知当地农牧民的艰辛。宁可掏自己腰包、不少公家一分钱,经常为付不起医药费的贫困群众垫资付费。2010年12月,年仅27岁的谭晓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罹患肺癌。家里人和医生怕谭晓琴接受不了,一直向谭晓琴隐瞒着病情。

这时候,谭晓琴有一种站在高高的悬崖边,没有任何依靠的感觉,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深谷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每个癌症病人都会有。可谭晓琴为了不让怕大家知道她的恐惧感,不让家人难过。她强打起精神,继续隐瞒自己知道病情的事实,放平心态勇敢面对。

乡亲们不敢相信,一个活泼快乐、不知疲倦的人竟身患癌症。善良的村民挂念谭晓琴的病情,自发为她祈福平安。

查出肺癌后,谭晓琴辞去了卫生院院长职务,县卫生局也批准她休假安心治病休养。但谭晓琴离不开热爱的职业,在接受系统治疗病情稍微稳定后,主动请求回卫生院工作。

“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和职责,我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谭晓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不被癌症折服的强者

如今,谭晓琴依然坚持每天步行3公里,从家里到卫生院上班。每天到卫生院找她看病的病人不少,下班或节假日在家休息时间里,不少村民也找上门来看病。考虑到她的病情,同事们处处关心,不让她过度劳累。

当谭晓琴罹患大病仍坚持工作的事迹在四川卫视、康巴卫视、四川日报等媒体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爱心人士主动捐款为她治病,但她一一谢绝。

到现在还有人问谭晓琴:“你是学医的,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真的就不怕吗?”而她却说,正是因为我是学医的,更懂得生命的珍贵。俗话说“在你烦恼鞋子合不合适时,还有人连脚都没有。”所以我没理由气馁。趁我的身体还能撑得住,还能为我的父老乡亲做一些我自己分内、也是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我会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爱我的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同时,我想通过我的经历告诉那些癌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请你们不要轻易被癌症打倒,因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奇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谭晓琴说:“我是不幸的,风华正茂却身患绝症;我也是幸运的,我所做的工作及付出的辛劳被大家认可。”

温暖生命的秉烛之光

仁达乡有一名村民,人到中年时查出身患晚期胃癌,在华西医院确诊后,放弃治疗回到家里疗养。由于救治无望,病人十分悲观,郁郁寡欢。

在了解到该村民的情况后,谭晓琴背起药箱坐上病人家属的摩托车赶往患者家里。快到村子的时候,由于速度太快,摩托车撞到一头受惊窜上公路的猪,谭晓琴被重重摔出,跌在水泥地上久久爬不起来。但想着正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立即焚心似火地坐上了摩托车……

之后一个多月里,谭晓琴天天冒着危险乘摩托车到仁达乡给癌症病人输液,陪着病人聊天。病人从起初的郁郁寡欢,对生命绝望拒绝治疗,逐渐转变为愿意与我敞开心扉,肯珍惜生命地过好每一天。

在病人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谭晓琴一路陪伴,每一个白天的照料和夜里的牵挂,把素不相识铸成了生死不弃。

高原的春天来得特别迟。2010年4月12日的深夜,天气十分寒冷。谭晓琴来到一户正修房子,临时住在帐篷中的农户家接生。经过紧张的分娩,婴儿顺利出生了,正做着产后护理工作的,谭晓琴突然感到严重眩晕。

原来,家属怕母子受凉,密闭的帐篷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个烧炭的炉子。“不好,一氧化炭中毒!”谭晓琴赶紧叫家属敞开帐篷通风换气,并摇摇晃晃将炭炉提到帐蓬外,一下子晕倒在地上。自那以后,谭晓琴的身体大不如前,免疫力下降,经常病痛不断。

因为工作繁忙,谭晓琴一直没时间到上级医院做系统的检查。看着谭晓琴全然不顾自己身体,没日没夜的奔波,谭晓琴家里的父母实在坐不住了,他们把谭晓琴叫回家,劝她休息休息再去忙。面对神色凝重的双亲,谭晓琴默默地做了一桌饭菜。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坚决地说:“我明天还是得去上班。





  • 上一篇: 保畅折多山 他是风雪中的“暖男”
  • 下一篇:生态建设的甘孜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