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绿水青山笑开颜

甘孜日报    2018年07月23日

青山掩映村庄美。

德差古雅圣山。

八美田园风光。

◎本网记者 马建华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规模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实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大行动”,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州委提出了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意见,要求全州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定位,坚定不移创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今年时间过半,7月19日,记者从我州六大战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州生态文明建设以大规模绿化国土、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明改革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按照“一年奠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的总体要求,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解决重点生态问题为突破口,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基本动力,实现转型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彰显圣洁甘孜生态文明精髓为特色,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甘孜美如画

“色达的冬天也将绿满山头了。”连日来的阴雨天气,色达县城周边刚种植下的云杉绿意盎然。7月20日,正在查看云杉长势情况的县环林局副局长夏曦远眺苍翠欲滴的云杉,不禁感慨连连,他在色达生活了几十年,由于高寒缺氧,色达县城周边植被稀少,一到冬天,大雪笼罩下的色达无比荒凉,让人的心境感到无比凄凉。而今,县城郊区的果根塘湿地公园,湖水清澈,鸟儿在湖面嬉戏,苍翠的青山倒映在湖面。党的十八大以来,色达县投资7753.5万元,开展了果根塘生态保护与治理,利用两年时间对色曲河果根塘河道长约7公里、总面积为7345亩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建成后的果根塘湿地使县城周边的气候环境、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城市形象得到大幅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止,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增加了城区空气湿度和含氧量,提升人居的舒适度,为动物、禽类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地,为当地市民增加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在白塔公园的映衬下,形成水天一色,湿地、公园共存的景观带。

“为找到适合高海拔生长的树种,我们经过多方考察后,引进过高山柳、康定杨、祁连圆柏等树种进行试种,现在从青海引进的云杉试种成功,成活率达85%以上,解决了绿化美化种树成活低成本高的问题。”夏曦告诉记者。今年,色达县有2018年省级财政林业生态保护恢复专项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项目、2017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色达县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项目,两项工程总投资为3478.00万元。目前,已完成268000株金露梅栽植任务;种草总面积为5563.5亩,种植42216株川西云杉。

春天高山草甸百花盛开,夏天芳草萋萋满山碧绿,秋天层层密林色彩斑斓,冬天宁静世界晶莹蔚蓝,这好如童话世界的“仙境”就是四川我州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第三大、全省第一大的森林公园。

我州大手笔建设自然保护区,建成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湿地公园17处,创建省级生态乡镇4个、州级生态村968个。去年12月20日,首届“中国最美森林”评选揭晓,全国15处森林景观入选,我州就占了3席。

“寺庙北侧的小山坡,暖暖的晨光中,一只血雉从山背后缓缓走出。随后一列四川雉鹑也从同样的地方走出,从小山脊上,从那列小白塔前鱼贯而下……”这是吉林省吉林市摄影家薛兆阳微信上的一段文字,所写的就是雅江县帕姆林神山。与文字一起的还有许多精美的鸟类照片,或飞翔,或兀立,或啄食,或嬉戏,千姿百态,让人慨叹。帕姆林是西南著名的观鸟天堂,有鸟类100余种,这些鸟长期与人和眭相处,描画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图景。

我州大力实施“山植树”工程。计划完成封山育林7万亩,森林抚育27.9万亩,重点围绕国、省干道、城镇村庄及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实施人工造林2.15万亩、庭院及节点绿化0.35万亩。大力实施“路种花”工程。实施国道317、318沿线及其连接线和重要旅游景区沿线绿化工程,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按照乔灌花草相结合自然化布局和园艺化打造,建设景观通道,新建267公里道路绿化工程,打造花海花湖景观。大力实施“河变湖”工程。重点围绕城镇、集镇周边,对具备条件实施河变湖(湿地)的区域,采取人工措施实施“河变湖”工程。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实施6处湿地公园植被恢复0.45万亩。着力加强“两圃”及森林样板基地建设。开工建设康巴高原植物园和康南中心苗圃等重点项目。年内力争获批3个森林湿地公园,1个国际重要湿地。

几年来,我州启动康定、稻城等7个县(市)省级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计划投资5283万元,在色达、炉霍两县实施川西藏区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川西北防沙治沙项目,在康定雅江、道孚9县(市)治理沙化土地2万亩。实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在雅江、巴塘、九龙3县综合治理生态0.38万亩。全州实施退化草地治理10.81万亩。开展地质灾害恢复治理。全州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498户。在九龙、炉霍等四县实施排危除险工程。在丹巴、理塘等七县实施重大地质灾害工程。开展25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公益聘用250名专职监测人员。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在丹巴、道孚、德格县3县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在国道318线康定新都桥到理塘高尔寺隧道开展11.8公里道路植被恢复工程。

绿色产业唱大戏

甘孜高原海拔从1000米到3000米,再到5000米,展现在眼前的,不仅仅是牦牛、青稞、羊群和多彩的民居,更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草莓、核桃、苹果挂满枝头;百合、油菜、月季争奇斗艳;黄瓜、青笋、白菜、西红柿满市满篮。

泸定县杵坭乡金鸡坝村支部书记许忠平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村是泸定县的万元村。”许忠平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金鸡坝村有150户、488人。过去,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依靠传统种植业,村民只能解决温饱,有的甚至要去德威等地借粮食度日。自红樱桃节举办以来,村民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水果销售,樱桃刚上市的时候,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卖到30元一斤。村里的樱桃年收入就在300万元以上,仅樱桃一项收入在4万元以上的农户比比皆是。现在全村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就有20户。

一个耕地面积只有约2900亩的乡,目前已有1500余亩樱桃种植区。从4月的红樱桃“出发”,杵坭乡5至7月产桃子,8月、9月产核桃,10月有苹果,11月到次年4月有草莓,还间插有桑葚、青果等品种,一年四季不间断。杵坭已成为我州东部大渡河流域打造生态林果产业带的典型示范。

在泸定,以特色水果、优质核桃、魔芋“三个5万亩”和无公害蔬菜示范片、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高半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年增长173%。该县黄草坪村全村56户群众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苹果,年产值3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成为高半山首屈一指的“万元村”。

“自协会成立以来,年平均销售核桃25吨,销售利润60万元,核桃产业直接带动乡城、得荣两县的正斗、定波、白松三乡近200户农户,辐射近千户农户,合作社采取牵头引导、农户联合、互帮互助、集体作业的方式,大大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实现了产业扶贫、助农增收。”乡城县正斗乡白坝村村支部书记叶尔甲么告诉记者。

近年来,乡城县核桃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依托林业产业强县建设、新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后续产业建设项目以及省州级财政林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等建设资金,在适宜种植核桃的8乡3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走出了一条农户脱贫致富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子。乡城县大力发展“核桃经济”,结合该县适宜种植核桃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特点,有效调动老百姓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合理安排和布局核桃产业, 截止2017年底,全县共发展核桃面积近3万亩,核桃产业辐射带动全县2300余户20200余人,全县核桃总产量近400吨,产值480万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500余元。

我州实施道孚、稻城“桃花山谷”、炉霍“杏花村”、石渠野生枸杞和理塘野生沙棘新型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林业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0.78万亩,新建林业产业基地5.49万亩,改建林业产业基地3万亩,提前完成百万亩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在道孚至炉霍建设4万亩油菜基地,在道孚至德格建设6万亩青稞基地,打造百公里高原油菜、青稞走廊;在道孚、炉霍、九龙建设8000亩高原蔬菜基地;在九龙县新建和改造茶叶4000亩、新建花椒基地7000亩,炉霍县改造提升百合基地1000亩;在九龙、道孚、炉霍建设5000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抓好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加大低效产业基地改造力度,在东部片区打造以花椒为主的低改产业示范园10万亩,在南部片区打造以核桃为主的低改产业示范园10万亩,在南北部片区新建以核桃、花椒为主的良种良法示范基地2.4万亩。

“三道加法”民欢欣

我州着力做好“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就业”三道加法,力争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带动脱贫攻坚,最大限度发挥生态综合效益。 在“生态+就业”方面,据统计,全州选聘生态公益岗位9203人,其中,生态护林员6394人、湿地管护员60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10人、草原管护员2739人,兑现劳务工资3997.4万元,一大批贫困家庭因此退出脱贫。我州巩固前一轮80.3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0.78万亩。实施禁牧补助450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7963万亩。建设划区轮牧围栏建设24.5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6.74万亩,完成退化草地治理10.81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稳步推进全州8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我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努力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继续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甘孜行动”,大力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规划建设雪山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抓好农场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加快推进全州新建民居建筑木结构改革试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攻坚战,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重点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为重点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医疗危废管理、固体废物监管为重点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制定落实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健全环境安全防范、治理、执法、监管四大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数说成绩

2018年,我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安排项目204个,投资17.87亿元,项目涉及林业、农牧、水务、国土、公路五个部门。

截止6月底,全州204个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超序时进度70项,达序时进度133项,超达序时进度占比99.5%;超年度任务完成33个,全面完成37个,进度完成过半14个,合计占比41.2%。

亮点做法

强化机遇意识

扩大生态建设增量

利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机遇,重点抓好“十三五”规划落地和中期调整,抓好国家、省关于长江上游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强化责任意识

提高生态建设质量

落实责任、目标、时限和要求“四张清单”,实行“清单式”管理。推进“领导、月报、纠错、季会、指导、督查、考评”七大工作机制,推行领导片区负责制,确保督查工作全覆盖,全程指导督促战略推进。

强化教育意识

提升生态建设氛围

引导干部群众崇尚绿色消费,践行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持续开展制度创新,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大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科学制订地方性法律法规。持续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工作激励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切实优化和丰富战略建设内容。


  • 上一篇:高原“小”木耳 脱贫“大”产业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