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我州扎实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甘孜日报    2018年11月19日

绿色矿山不是梦

矿区植被恢复生机。

◎本网记者 陈斌 文/图

11月16日,记者来到泸定县岚安乡中义石膏矿环境恢复治理区,看到该区域已地形平整、护坡牢靠、排水顺畅、植被丰富,俨然一处山清水秀的宜居家园。几年前,如果在这里行走,大家都会捏把汗——这里公路两侧地势高低不平, 几个废弃的露天采矿坑“肩肘相依”,采矿坑旁不时出现造型“独特”的微地貌,到处是胡乱堆放的矿渣和摇摇欲坠的危岩,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

岚安乡的石膏岩储量十分丰富,但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2014年,大型机械进入矿区,矿产资源开发虽带动了乡域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山林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杜友刚是矿区附近脚乌村村民,他至今还记得那时机械进山,“开膛破肚”,山村四处残沟深豁。他说:“每天一大早起床开窗,看到对面山边的坑沟,心情都坏了。”

“没想到以前千疮百孔的矿区,恢复治理后生态和草场这么好,非常感谢国土资源部门实施的这些项目给大家带来的好处。”卢强是岚安乡昂乌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他很留意村里每一点新变化。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今年雨水多,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区域长出了一片片新绿,村子里飞翔的鸟儿多了,更让人欣喜的是,村子周边的山溪里,一度不见踪影的水生野生动物又回来了。

这几年,矿产品市场低迷,矿山进入“休养期”。抢占“休养期”, 岚安乡党委政府给青山绿水“让利”,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力度。

“让矿区生态恢复元气,进而良性循环。”岚安乡副乡长徐元龙向记者介绍,这里原来是一个大山沟,被作为矿区的弃土场,五年来漫天扬尘,浊水冲流。近两年来,岚安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环保治理,建拦砂坝,平整排土场,完善土建工程,种上了树、草等植物,让矿区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近两年,我们大力实施坡面平整、截排水、植草种树复绿等工程,并把这些工程和生物措施紧密结合,建成排洪沟、急流槽等,种上乔木,播植绿草。”开发此项目的大成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大成介绍说,公司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编制整改方案,并专门召开业务骨干和负责人会议,统一思想、筹措资金、招聘工人等一一作出安排和部署;采用“分层治水、截短边坡、土壤改良、植物选择”等快速植被恢复技术,完善边坡排洪设施,对堆场、废渣、尾矿边坡等进行综合整治。在坡顶先采取引流汇水,再根据边坡类型分别采取点撒播草种绿化、草坪绿化、挂铁丝网客土喷播绿化的方式快速使边坡复绿,防治水土流失和边坡塌方。截止目前,矿山已投入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资金137万元,矿山恢复治理拉运客土量1310立方米,用于表土覆盖,实施植被恢复;人工开挖种植槽42个,种植杨树、柳树、樱花树、藤蔓等,播撒草种516公斤,播撒的草种和种植的树、藤蔓等成长情况良好。

近年来,泸定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和“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采取边生产、边建设、边复垦的方式,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持续推进矿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打造“矿在林中、林在矿中”的生态景象,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这一切,不仅源于生态文明建设下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也得益于州县国土资源部门与地勘单位在地质环境治理方面的努力。岚安中义石膏矿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的成功经验,已在我州传为佳话,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生态文明”提升为战略高度。近年来,我州抓住这一契机,适时提出了“超常规”的生态水保与植被恢复概念,即对矿区生态恢复工程设置“绿色通道”,优化工作流程、优先安排资金,保证“绿得快”、“绿得好”、“可持续”。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的要求,拿出更大的决心,采取有力措施,责成我州各相关矿山企业限期完成整改,确保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让矿区的山变得更绿,更美。”州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科长张希贵如是说。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人们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二者兼得、协调发展的一种迫切期盼。我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同时因地处高寒地带,生态相当脆弱,多年来的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解决全州砂金开采区、砂石料场、石膏矿露采区和煤矿露采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这些年,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开拓创新,改造旧矿区,再造秀美山川,加大了矿山环境治理力度,走出了一条矿山环境恢复的新路。






  • 上一篇:州人才交流和就业服务局倾情帮扶解民忧
  • 下一篇:我州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