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1月04日
——我州昌台牦牛资源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本网记者/文 州畜牧站/图
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637号公告》,甘孜州昌台牦牛资源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历经5年调查申报的甘孜州昌台牦牛遗传资源,2016年7月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牛马驼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及专家组通过现场鉴定,并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2017年底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
昌台牦牛物种形成历史悠久,血统来源基本相同,经长期自群繁育,具有基本一致的外貌特征、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该物种牦牛适应性好、抗病力强、耐粗饲,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稳定。主要分布在我州境内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地区,属以产肉为主的肉乳兼用型牦牛,中心产区在我州白玉县的纳塔乡、阿察乡、安孜乡、辽西乡等地及昌台种畜场,主产区分布在德格县、理塘县、新龙县、甘孜县等地,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能适应当地高原寒冷生态环境的优良牦牛品种。
甘孜州畜牧站发现和组织调查的昌台牦牛遗传资源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农业部公告是我州畜禽资源调查的首创,从而使我州牦牛资源由原来只有1个九龙牦牛增加到2个,为进一步更好地挖掘我州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寻根“高原之舟” 昌台牦牛史记中早有记载
据了解,昌台牦牛产区东部与沙鲁里山脉和雅砻江隔离、西部与金沙江隔绝,北部有雀儿山绒麦峨扎峰(海拔6168米)阻挡,南部延伸到理塘海子山和巴塘的之麻贡嘎山峰阻隔。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昌台牦牛长期自群繁育的隔离闭锁状态。昌台牦牛形成的历史和自然的山岭大江隔离、阻挡,证明昌台牦牛自群繁育,血统来源基本相同,具有基本一致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昌台牦牛是经过长期自然、历史选择而形成的优良牦牛品种。
《白玉县志》记载,“白玉县昌台在唐朝以前,为血缘骨系的草地氏族部落。唐被吐蕃征服。宋属岭国。元为青海蒙古瓦述部落所役属,因其首领名昌·打学甲波,故名昌台,意即“昌台后裔”。明洪武七年(1374),中央王朝所设朵甘仓溏招讨司,即在今昌台。乾隆十一年(1746)十二月,因德格土司协同清军征剿瞻对有功,清廷将昌台划归德格土司管辖”。根据《甘孜州畜种资源调查》记载,“昌台牦牛是人们在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中,经过漫长岁月,由野牦牛逐步驯养而成”。《白玉县志》记载“东汉时期纳西族在四川省境内建立白狼国,其属地包括今天的四川雅砻江以西的白玉县等,白玉县是牦牛进贡的一个较大部落集团——白狠国的重要组成部份”。
《康区甘孜州寺庙志》记载,元代时期,汉区皇帝国师萨迦法王八思巴返回藏区,途经昌台时,看到家家户户牦牛满圈,经济繁荣,因此,在昌台任命了昌台万户候。昌台牦牛远近闻名,周边的新龙、理塘、白玉、德格、甘孜等县的牧民从元朝起就把昌台牦牛称为“最佳”。
《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志》记载,“解放后,1952年,西康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派人到白玉县昌台进行现场勘查,建成昌台牧场。1963年,经四川省人委批准将国营昌台牧场改为昌台种畜场,成立了专门的牦牛生产队,有2300多头牦牛,牦牛是昌台种畜场主要生产生活资料。”人们称昌台种畜场饲养的牦牛为昌台牦牛。2008年,昌台种畜场实施牦牛产业化项目,开展牦牛出栏,暖棚和贮草基地建设,组建昌台牦牛原种场时,发现昌台牦牛的角形、毛色、体形等具有明显的特征。
依照调查资料中的大量事实和数据,论证了昌台牦牛在高海拔、低氧、高寒和饲草供给不平衡的恶劣气候环境区域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昌台牦牛是一个独立的牦牛类群,遗传性能稳定,耐粗饲,抗病力、役用力强;也是我国高原牧区生产以肉为主、肉乳兼用的牦牛遗传资源。
追寻“高原之舟” 八年艰苦努力终为昌台牦牛证名
昌台牦牛资源调查涉及生态学、环境学、动物学、饲养学等多种学科,为充分完善各方面的数据资料,甘孜州畜牧站持续8年开展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这项工作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加上调查区域广,海拔基本在4000米以上,人烟稀少,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任务繁重,工作和生活极为艰辛。资源调查组的技术人员,有的到高海拔地区,高山反应严重,一到野外,血压升高,头痛耳鸣,鼻腔出血,睡不好觉,吃不好饭;生活非常艰苦,雨雪天气时,冷水拌糌粑;天晴一身汗、下雨一身湿是他们调查工作的真实写照,六月下雪对他们来说不是神话,一山有四季也是他们常见的奇观;雀儿山、卓达拉山、沙鲁里山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常常留有他们的足迹,金沙江、雅砻江峡谷考验过他们的意志。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磨炼了调查团队,促进了团队齐心协力、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凝聚了克服种种困难的力量,顺利地完成了资源调查的各项任务。
州农牧供销合作局十分重视昌台牦牛遗传资源的调查任务,分管领导每年都要听一次工作汇报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及时为调查组解决存在的困难;省畜牧总站也派出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业分会成员傅昌秀研究员专程到昌台地区检查昌台牦牛群体并指导调查;四川省草原科学院对调查工作大力协作并提供技术支撑,罗晓林研究员亲自到现场指导屠宰测定和材料编制;这项工作也得到了白玉、德格、甘孜、新龙、理塘、巴塘农牧和科技局、部分乡镇、村两委的领导、技术人员、兽防员、草管员的有力支持和配合。州畜牧站站长毛进彬感慨地说:省、州、县、乡、村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是调查团队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支撑。
据了解,参加昌台牦牛遗传资源调查的人员有81人,其中,技术人员31人,州、县、乡、村领导干部30人,昌台种畜场的牧民20人。技术人员中研究员5名、高级畜牧师10名、中级畜牧师12名、助理畜牧师和技术员4名。为切实做好昌台牦牛遗传资源调查,调查组于2008年与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省草原科学院等业务技术部门合作,联合组建多年从事牦牛研究的专家团队开展昌台牦牛遗传资源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前后历时长达8年。专家团队走遍白玉、德格、甘孜、新龙、理塘、巴塘县20多个乡镇67个村,总行程达5万多公里,测定牦牛1000余头,10000多个测定数据,观察牦牛200多个群体,30000多头,屠宰测定和解剖分析不同地域昌台牦牛15头,采集奶和肉样100多份,培训技术人员和农牧民500多人次。“昌台牦牛的起源、资源特点及传统饲养”“昌台牦牛生长发育研究”等6篇科技论文在畜牧核心期刊发表。
工作中,调查人员按《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技术规范》,选择产区和分布区6个县的部分乡镇进行调查测定,重点对昌台种畜场的牦牛进行测定。野外调查主要是开展昌台牦牛主产区、分布区域,数量和群体结构,主产区域的生态条件,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及饲养管理。在三个点对70头成年公母牛外貌特征进行了描述,入户调查2年200多头能繁母牛产犊周岁的成活率和繁殖特点,测定了成年公母牛产毛绒量,测定了从初生到6.5岁各年龄段的体尺体重,每个年龄段的公母牛分别测定数不少于30头;测定了经产母牛的产奶量,测定时期为7—10月,每月测定经产母牛20头。屠宰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牦牛15头。调查组首先制定了调查方案,屠宰测定方案,外貌描述表,体尺体重测定表,产奶性能测定表,繁殖性能调查表等。昌台牦牛肉的营养成分和昌台牦牛遗传背景分析由四川省草原科学院负责。
2011年12月,甘孜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对甘孜州畜牧站提供的“昌台牦牛标准”进行评审发布。2008年—2014年完成了野外工作后,甘孜州畜牧站组织技术人员在本单位加速汇总,并编写了初步的调查报告。《报告》由四川省农业厅畜牧业处组织四川省省级牛专家委员部分成员网评,提出了修改意见。2015年8月,甘孜州畜牧站技术人员与四川省草原科学院安排的技术人员在该院进行修改调查报告,并组织院内相关专家对报告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和建议。2016年3月甘孜州畜牧站将修改报告编印装订,由主管部门---甘孜州农业畜牧局逐级上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马驼专业委员会部分专家进行网评,再一次提出修改意见,调查组技术人员在康定集中进行修改,提供给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马驼专业委员到现场开展资源鉴定。
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637号公告》,甘孜州昌台牦牛资源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推广“高原之舟” 昌台牦牛更具有较高选育潜能
甘孜州草地面积943.2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60%,可利用草地面积831.5万公顷,占全州草地总面积的88%;传统的天然放牧养殖没有让甘孜州的畜牧产品受到太多污染,因此甘孜州的畜牧产品一直是优质的绿色健康产品。同时,畜牧业也是我州的传统产业,从游牧到产业化生产,畜牧业一直是老百姓耐以生存的行业。这些都使畜牧业与甘孜州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使全州的经济持续发展,使全州农牧民整体脱贫奔康,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畜牧业势在必行。
据介绍,调查组认为昌台牦牛是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自群繁育,具有较高的选育潜能。因此,我州一方面将加强昌台牦牛选育,进一步提高产肉、产奶、繁殖性能,另一方面,还将进一步开展昌台牦牛遗传特性和资源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
调查组依照调查资料中的大量事实和数据,论证了昌台牦牛在高海拔、低氧、高寒和饲草供给不平衡的恶劣气候环境区域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昌台牦牛是一个独立的牦牛类群,遗传性能稳定,耐粗饲,抗病力、役用力强;也是我国高原牧区生产以肉为主、肉乳兼用的牦牛遗传资源。同时调查组发现:在高海拔地区,引种昌台牦牛适应性强。调查期间推广400多头昌台公牦牛到石渠、理塘、德格、炉霍、新龙、甘孜县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牧区改良本地牦牛,引种3年内进行适应性调查,昌台公牦牛成活率为94.7%。
昌台牦牛产区海拔3800m以上,日最低温度≤0℃有200-250天,年降水量600-8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日照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多雷暴天气70d以上,8级大风20d以上,无绝对无霜期,全年长冬无夏,冬季达180d以上。产区内草原生长的牧草种类繁多,有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等40多种。昌台牦牛体格粗壮、体态紧凑,皮厚,到了冷季,粗毛间密生绒毛,毛纤维光滑,弹性强,防水浸湿,从而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适应高原寒冷恶劣的气候条件。昌台牦牛成年公母牛胴体深平均59.25cm,胸深52.38cm。昌台牦牛胸宽胸深而长,气管短粗,使其适应高频速的呼吸,增加呼吸频率,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氧来维持肌体生命活动,从而适应高海拔、空气含氧量少的高原生态环境。
调查组表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昌台牦牛对高海拔低氧、高寒、饲草供给不平衡的恶劣环境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并且遗传性能稳定,耐粗饲,抗病力强,是我国高原牧区宝贵的畜种遗传资源。而且昌台牦牛数量多,分布广。遗传分析表明,昌台牦牛线粒体片段内的单倍型多样性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也最为丰富,通过选育可以获得较高、较快的选育进展。昌台牦牛肉脂肪酸种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矿物元素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肌肉嫩度小;乳脂率及乳蛋白含量高。表明昌台牦牛肉、乳品质优良,具有生产绿色食品的潜能。
昌台牦牛是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形成的一个体型外貌基本一致、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产肉、产奶性能良好的地方遗传资源。由于其遗传多样性丰富,选育程度低,具有较高的选育潜能,因此,通过昌台牦牛的开发利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州牧区牦牛肉、奶的产量。与此同时,昌台牦牛健康、规范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能让我州生产出更多的优质牦牛产品。
州畜牧站站长毛进彬指出:昌台牦牛正式获得农业部畜禽新资源认证,不仅是我州近年来畜牧研究的重大突破,更将为草地型牦牛产区提供优质的种畜,更好地促进全州畜牧产业的发展,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科 普
畜禽遗传资源的意义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可变性和可更新性战略资源,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和保持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源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需求的重要基因库。昌台牦牛是甘孜州牦牛的优良类群,在州内分布广、数量多,是甘孜州宝贵的牦牛遗传资源。为了全面查清昌台牦牛种质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特性、保护利用等最新状况,以便更好的促进我州昌台牦牛开发利用。甘孜州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州农业畜牧局落实资金,专门安排州畜牧站负责组织昌台牦牛遗传资源调查。
新 闻 链 接
农业部2018年1月8日发布了第2637号公告: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根据《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的规定,我州昌台牦牛获得畜禽新资源认证。这是我州首个草地牦牛物种获得国家认证的畜禽遗传资源,对我州草地牦牛的推广和畜牧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