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精准帮扶力拔穷根——成都市青白江区“五个聚焦”助推九龙县脱贫摘帽

甘孜日报    2019年03月05日

青白江援建的彝家新居。

◎卢思辉 文/图

2016年8月,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成都市青白江区对口帮扶九龙县。两年来,青白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推动省内对口帮扶的系列安排部署,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按照“总体谋划、超前实施、补齐短板、聚焦增收”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扶贫举措,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1890户6985人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村退出19个,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3600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和增速均位列我州第一。

聚焦“规划+典型”

破解“帮扶不准”难题

自开启帮扶工作以来,青白江区把编好“五年规划”作为对口帮扶工作的“牛鼻子”,切实增强高层会商的引领协调作用,全力打造“三村多点”重点帮扶项目,不断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

科学规划明确任务。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两地签署了《青白江区对口帮扶九龙县五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青白江区对口帮扶九龙县五年规划(2017—2021)》,得到了省藏区办评审组专家的一致好评。进一步细化《青白江区对口帮扶九龙县2018年专项实施方案》以及全域结对帮扶规划,为各项帮扶项目的落地提供了基本遵循。2017年6月,成都市在对口帮扶督查中评价青白江对口帮扶“规划准、措施实、效果好”。高层会商助力帮扶。两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互访实地考察和沟通每年至少2次。截至目前,已召开13次双方高层联席会议,双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在会上就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会商,研究制定全域结对帮扶规划,分别制定行业帮扶计划,紧盯该县脱贫攻坚短板,紧紧围绕“一低五有”“一超六有”,高效配置帮扶资金,规划实施了系列帮扶项目。

集中力量打造品牌。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协调各方力量资源,组织相关部门细化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打造三个贫困村,2017年对该县的子耳乡银厂湾村、三垭乡郎呷村进行集中打造,2018年对该县的俄尔乡洼铺子村进行整村打造,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产业,推进贫困村幼儿园、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改造通村通组连户道路,实施“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项目建设,提升了对口帮扶影响力。

聚焦“组团+捆绑”

破解“产业不强”难题

针对贫困村有资源、有土地、有劳力,但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导致产业不强的问题,青白江区建立“组团+捆绑”产业发展机制,助推该县成为甘孜藏区深度贫困县产业脱贫的“领头羊”。

明晰产业发展路径。明确将每年帮扶资金的80%用于发展该县产业项目,围绕打造“一圈一带一走廊”,初步构建起以“高山牦牛、半山核桃花椒、矮山茶叶魔芋”及黑毛驴、梅花鹿、中藏药等为主的“五朵金花+”立体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9.65万亩,各类牲畜存栏 21万头(只、匹),开发农副产品30余种,农业产值达4.48亿元。

优化企业培育模式。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以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为保障,推广做实“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企业和专合组织,实现生产和市场的有效连接。截至目前,已累计扶持发展涉农企业2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414个、家庭农牧场12个、种养大户282户。

创新农村改革机制。按照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求,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产权量化股权量化、土地预流转等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机制,形成利益兜底、二次返利、入股分红等利益联接新机制,对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做强特色产业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有效推动“九龙生产”向“九龙制造”转变。精心组织参加农博会、蓉欧会、年货节等产品展销,不断拓宽营销渠道。累积培育省州名牌产品、知名商标5个,九龙天乡茶叶藏红、藏雪、金迷等系列品牌连续多次荣获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九龙花椒、核桃油等 16 项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

聚焦“扶智+扶志”

破解“固步自封”难题

针对该县贫困户自我脱贫意识不强、造血功能不足等问题,青白江区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并重,从教育、文化和文明习惯入手,从思想上根本激发内生动力。

教育促进“扶智”。深入落实教育全域结对帮扶行动,推进教育“传帮带”工程,开设九龙学校“青白江班”,开展九龙县名师培育计划,连续3年实现脱贫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的达标认定目标,实现了乡乡有标准中心校、贫困村村村有幼儿园。

文化搭台“扶志”。实施贫困村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实现有文化室并配送文化广播设备、有室外文化活动场地。采取邀请社会公益组织、“青白江送文化下乡”和出资聘请第三方机构等方式,在贫困村开展扶志脱贫攻坚文化公益演出。截至目前,累积开展各类文化公益演出108场次,为九龙群众注入了“我要脱贫”的精气神,唱响了脱贫攻坚主旋律。

祛除陋习“扶心”。派驻13名党政干部挂乡驻村,担任乡镇、村(组)副书记,借助“农民夜校”平台,引导各村把文明举办“婚丧嫁娶”的规定写进村规民约;创新实施“五有、两分开”,完善村规民约,开展乡村户清洁卫生、文明新风等评比活动,群众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逐渐养成。截至目前,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7个、州级“四好村”27个、县级“四好村”35个。

聚焦“项目+保障”

破解“底线民生”难题

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滞后,贫困户因失能和半失能,一人束缚、全家拖累等问题,建立“项目+保障”民生事业推进机制,改善基础设施,剥离致贫因素,帮助贫困群众轻装上阵、勤劳致富。

用设施的“大建设”促民生。实施通村通畅工程,全力攻坚贫困村“断头路”,投入帮扶资金35万元,新建通村公路1.6公里。启动规划外新增安全饮水等项目,帮助解决饮水难问题。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帮扶项目,通过建设提速带动扶贫提速,全县“乡三有”“贫困村五有”“贫困户六有”等硬件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

用政策的“全保障”惠民生。大力推动健康扶贫,支持引导贫困人口城乡医保、大病保险“两个100%”参保,医疗保险报销个人支付控制在5%以内。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联合开展职业培训24期,涉及1083人,其中贫困家庭技能培训492人。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整合社会帮扶资金15万元,举办青白江—九龙联合招聘会,帮助65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脱贫。

用住房的“强攻坚”改民生。强力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幸福美丽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有效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问题。聘请专业鉴定机构对住房安全性进行鉴定,目前已脱贫的1890户贫困户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95户。

聚焦“督查+问责”

破解“执行不力”难题

针对贫困村机制不健全、落实政策不到位、执政监督不完善等问题,建立“督查+问责”机制,确保刚性执行。

督查促责任。在援藏工作队内部成立产业发展组,指派专人分片区定期对产业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专题呈报县委县政府,结合项目帮扶资金拨付条件,以“发点球”的形式限时整改。派驻2名党政干部进入县脱贫攻坚办,与相关业务人员组成内业资料指导工作组,对全县内业资料归档、管理进行现场指导,帮助每乡每村培训1名内业资料明白人,全面建立起脱贫攻坚全方位督查格局。

制度强管理。统筹帮扶力量,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创新制定《“六个一”联席会议制度》《“六个一”帮扶力量巡回督查制度》《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明确“六个一”帮扶任务和工作职责,严肃帮扶工作纪律,强化帮扶力量管理。三是问责促落实。帮助拟制出台《九龙县脱贫攻坚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推行乡、村财县管,制定财政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脱贫攻坚问责办法,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四风”,建立快查快结机制。截至目前,已参与开展各类执纪监督56次,发现问题102个,督促整改74个。


  • 上一篇:甘孜税务立下减税降费“军令状”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