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援藏干部在藏乡有了“家”

甘孜日报    2019年05月05日

泸州市“1+4”援藏干部管理模式助力乡城脱贫奔康

◎易静

随着藏区脱贫攻坚“冲锋”号角的吹响,2019年,泸州市作为省内对口帮扶乡城县的帮扶单位,选派党政干部、驻村队员、教师医生等71名各类干部人才到乡城县开展帮扶工作,分布在乡城8个乡(镇)15个村、22个部门(单位),怎样让人散心不散,促进援藏队员拧成一股绳,形成最大帮扶合力,泸州市探索出“1+4”管理模式。

条块管理,队员找到了组织

在泸州市第五批援藏队未到乡城前,在乡城的泸州援藏干部有教育部门选派的教师、有卫生部门选派的医务人员、有组织部门选派的驻村干部等,挂职单位不同,工作性质不一,人员分散,造成队员在异乡往往找不到组织,在遇到生活或工作困难时无人倾诉,不知道该找谁帮助,援藏干部人才没有发挥出最大的帮扶才智。

第五批援藏队接过援藏接力棒后,在乡城成立了前方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教育帮扶组、医疗帮扶组、驻村帮扶组,指挥部设指挥长1名和副指挥长4名,指挥长由第五批援藏队领队、挂职乡城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援藏干部担任,副指挥长兼任4个组组长,同时设置临时党总支,4个组对应成立4个临时党支部,统筹管理、统筹使用教育、医疗、驻村等泸州选派的各类援藏干部人才。“通过构建‘1+4’管理体系,条块化管理各类干部人才,大家遇到困难问题可以由前方指挥部出面协调解决,让每一名队员都找到了组织,不再形单影只。”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叶仕良介绍说。

分工协作,帮扶形成了合力

“我是学医学影像的,对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方面不是特别专业,而基层医院又迫切需要提升这些方面的专业能力,梁老师到我“下沉”挂职的医院做培训辅导,弥补了我的专业不足。”“下沉”挂职在乡城洞松乡中心卫生院的援藏医生文艺蓉在医疗帮扶组工作会上发言时说。

援藏干部人才挂职在不同的学校、医院,但“1+4”管理模式建立后,不管是教学管理还是医疗救治,大家遇到问题时都积极献智献策、探讨解决,各个帮扶组还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一个月来的帮扶工作,安排下一个月的工作。通过资源共享、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等方式,变原有“单兵作战”方式为“集体攻坚”。

同时,四个帮扶组在前方指挥部的统筹管理下,针对省内对口帮扶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月工作清单、责任清单,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组,责任落实到人,统筹了各组帮扶力量,有效地形成了帮扶合力,有力地促进了帮扶工作取得更多成效。

严管厚爱,队伍凝聚了人心

4月15日晚,综合协调组援藏干部刁建波在参加完支部2019年第四次政治学习——观看《孔繁森》电影后,在援藏笔记中这样写到:“孔书记把自己的所有,乃至生命都献给了阿里,他是援藏干部的真正典范,那种求真务实的作风,真融入真付出的情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成立临时党支部后,各支部围绕乡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学习了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全省推动彝区藏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蒲波案教训、《水污染防治法》、援藏干部人才管理办法等内容。同时,完善十一项援藏干部人才管理制度,成立文体安稳廉督组,不定期开展督查。通过学习和严格管理,确保了援藏干部政治上聚神、学习上提能、工作上尽责、生活上齐心、纪律上严守、安全上必保。

乡城县委、县政府对援藏干部非常关心关爱,为援藏干部人才设置了集中食宿地,配备了健身房、篮球场等。泸县部分单位也积极支持前方指挥部工作,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为指挥部提供了录像机,县文化馆赠送了一套音响设备、县图书馆赠送了300余册图书、县福音医院捐赠了部分医疗药品。现在,援藏干部前方指挥部已有健身房、图书阅览室、“健康驿站”、支部活动室、临时客房等。

“原来我们在村上十多天洗不了澡,只有回县城住宾馆洗澡,在外面吃饭既贵又不卫生,现在建立‘1+4’管理模式,在县城有了泸州援藏‘大本营’,有客房有食堂,方便多了,就像家一样。”泸州市选派至乡城县青德镇下坝村的驻村干部刘泉江满意地说。




  • 上一篇:农行甘孜分行打通民营小微融资堵点
  • 下一篇:我州抓好项目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