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我对这里的感情很深”——记全州优秀第一书记石渠县呷依乡呷依村第一书记廖开筠

甘孜日报    2019年07月10日

廖开筠(右一)正在向村民示范使用深水井手动压水机。

◎本网记者 刘小兵 文/图

日前,被评为“全州优秀第一书记”的石渠县民政局派驻该县呷衣乡呷依村的扶贫第一书记廖开筠,总结自己连续三轮,将近5年的扶贫经验时说,“一要在密切接触中发现群众在想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所思、所谋都落在群众心头;二要在深入沟通中,发现群众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最缺什么,然后发挥优势,赶在群众前面把工作思考起来、落实起来。”

“想在群众心头,干在群众前头”既是廖开筠的扶贫经验,又是5年扶贫真实写照,而他这种务实的作风、为民的情怀,则与其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1978年6月,廖开筠出生在九龙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那时的九龙农村,有不少家庭生活在温饱线下;因为父亲是村委会主任,他在少年时就知道得力的村干部对一个村的发展很重要,并萌发了“要用自己的努力,帮助困难群众改变生活”的想法。廖开筠1997年进入石渠县财政局工作,同年12月,被调到石渠县民政局从事低保和救灾、救助工作。到县民政局后,他经常与困难群体接触,每次看到有的群众在贫困的生活面前无能为力,他都深感疼心;这样的经历也坚定了他到扶贫最前线为民解困的决心。2015年7月,第一批扶贫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启动,廖开筠主动向单位提出申请并成功通过选拔。

2015年9月,廖开筠抱着满腔热情,开着自己的私车上任石渠县呷依村,但车子走到半路就因路况太差无法行进。一到村,他就发现困难比预想的要大:村里没有深水井,群众就地取水,深受包虫病威胁:没有通村路和手机信号,群众与村的联系十分不便;没有村小和村卫生室,群众看病、就医,适龄儿童入学都要到十几公里外的乡上或县上;没有任何产业,群众只能靠牦牛产出、政策补贴和野生药材等自然资源生活……最让廖开筠着急的是村上党组织管理涣散,没有管理制度、没有活动阵地,村支部如一盘散沙,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几乎体现不出来,村上大多数群众对扶贫工作更是抱着怀疑、观望的态度。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发挥不好是呷依村发展滞后原因之一,要破解这一困局也得先从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入手。经过半个月的摸底分析,廖开筠主动找到村支部书记洛进和村委会主任降拥加,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破“干部干、村干看、群众靠边站”的局面;但洛进和降拥加都认为“积弊已久,怕是徒劳”;为让二人转变思想,廖开筠多次上门与之沟通,做思想工作,洛进和降拥加才决定支持廖开筠。在廖开筠的牵头带动下,呷依村建起了党员活动中心,新发展了3名预备党员,建立了完善的党员管理制度和党务工作管理制度;党支部的号召力逐步提升,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彰显出来。为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热情,廖开筠推出了“五个一”工作法(每周到村干部家串一次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讲一堂微党课、共做一顿饭、干成一件事)、“三荐一考一审核”党员和后备干部发展模式(首先由群众自荐、党员推荐、支部推荐,然后考试选拔、择优培养,最后接受乡村联合工作组考察);同时,廖开筠还积极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五笔联签一审核”等制度,不断推动村级治理规范化。

脱贫攻坚,党员是标杆,群众才是主体。廖开筠多措并举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一是按照“第一书记问需、群众下单、部门上菜”的思路,打造夜校“中央厨房”,开设扶贫政策必修课、法律法规主讲课、农畜技术选修课、健康教育辅修课、时事政治必讲课“五大课堂”,用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夜校教学引导群众;二是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9户,新建通村硬化路建设16.3公里、通村通达砂石路149.7公里、安全饮水深水井7口,建设“6+1”党群服务中心,安装路灯,改危房、修建卫生室,用政策落地带动群众;三是组织开展全覆盖“大走访”,走访慰问200余户,为生活困难党员群众送去价值3万余元的生活物资,用关心帮扶感染群众。在多种积极因素的作用下,呷依村群众逐步形成感恩奋进的思想共识。

发展产业是脱贫奔康的根本保障。为引导当地群众转变生产方式,廖开筠率先在村里建了3亩人参果种植基地,虽然没有成功但迈出了探索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后来,他重新分析产业发展形势,投入51万元,为贫困户购买奶畜125头,新建牲畜暖棚6个,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产业,成功建起了集体经济。

奋战脱贫一线,廖开筠辛苦却也幸福,工作深受同事、群众的认可,他也乐在其中。2017年9月,廖开筠结束任期,可当地群众不愿放他走,于是他便向单位申请再干一年,理由是“我刚摸熟情况,打开工作局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干。”2019年5月,又到了换人的时候,廖开筠又提出了连任的申请,理由是“我对这里感情深了,舍不得;要巩固产业发展,任务还很重,我放心不下。”

因为深受群众和组织的信任,廖开筠从2018年开始担任呷依乡党委副书记,同时保持呷依村第一书记的身份。担任乡党委副书记后,他对全乡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工作都要用情、用智,大多数时间都在现场奔波,不跑现场也要留在乡上开展工作,就连父亲住院、爱人住院、女儿中考都没能在旁陪伴。

“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不称职的丈夫、不称职的父亲,好在家人都很支持我。在工作上,我也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好在群众支持我,组织信任我。这次获得表彰,让我感到责任更大,回到石渠,我会继续发挥好表率作用。”廖开筠说。




  • 上一篇:伊利集团精准扶贫项目助力新龙脱贫
  • 下一篇:扎根基层勇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