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金堂援藏干部在理塘高原帐篷里义务“打工”

甘孜日报    2019年08月07日


◎县委中心报道组 叶强平 周鹏 文/图

从“天空之城”理塘县城出发前往巴塘,沿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国道318公路前行十多公里,很快会看到一处独具藏区特色的黑帐篷餐厅。

8月5日,餐厅里,一位又黑又高的“藏族”小伙子忙里忙后,娴熟地指挥着服务员们点菜、上菜、算账……很多人还以为他是餐厅的老板,其实他不是藏族汉子,更不是餐厅服务员,他是来自金堂县的援藏干部邱飞,一名驻奔戈乡托仁村的驻村干部。

“要真正提升托仁村的‘造血’能力,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只有抓好产业发展才能找到摆脱贫困的出口,确保农牧民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2018年8月初到托仁村,在参加村民大会时,邱飞提出了只有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才能精准脱贫的思路。

托仁村位于牧区,不适合搞工业发展,又不适合搞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传统产业就是养殖牦牛。如何定位产业方向,成为邱飞与其他驻村干部共同思考的首要课题。“在高原藏区,不能形成规模化的农牧业产业,小规模的产业无法与大规模的产业竞争,不进行充分调研就容易跟风,选择不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一味投入必将造成损失。”谋思路、找出路,邱飞在每次走访调研时总是这样说。

在一次休假回金堂,中午到梨花沟农家乐吃饭的时候,看见星罗棋布的农家乐,一个想法在邱飞心里油然而生:这里可以发展农家乐,我村就在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国道318公路旁,有最美的毛垭草原,有藏区独有的黑帐篷,每年那么多的游客路过,守着这么好的资源,简直是捧着金饭碗要饭,为什么不将村集体产业定位为牧家乐。

回到理塘后,邱飞立马将想法告诉了其他驻村队员和村干部。“我们没有经营经验,更没有建牧家乐的资金,怎么去发展?怎么去赚钱?”村干部洛绒泽仁带着质疑的眼光说。经验、资金、农牧民的理解支持,这三个现实问题一直困绕着邱飞,让他寝食难安。“没有经验,我们可以学;没有资金,我们可以争取;老百姓不理解,我们可以做工作!”目标既定,需要做的就是努力,邱飞与其他驻村干部一道,选村民到金堂县学经验、到帮扶部门跑资金、走村入户解释获取理解。

“我以前没有过这方面的经历,每当自己吃闭门羹时,心里总会想着村里困难群众期盼的眼神,就会逼着自己咬牙坚持。”邱飞说。通过近大半年的努力,初具餐厅经营经验的服务人员到位了,48万元的启动资金到位了,56户村民全票通过的建设方案启动了。自己设计、群众投劳,通过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邱飞手中的牧家乐规划设计蓝图逐渐变成现实,一座叫“黑帐篷的思念”的牧家乐在国道318公路旁建成。

“走走,阿妈阿爸我们快去看我们村新开业的牧家乐!”5月15日,尼玛拉着阿妈阿爸到新开业的“黑帐篷的思念”参观,当村民们纷纷前来看新奇、看未来的时候,已经几天没有睡上一个好觉的邱飞终于露出了微笑。“村民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就是对我们驻村干部成绩最大的肯定,坚定了我驻村帮扶的决心和信心,特别是我们这些外来的援藏干部,只有用新思维、新方法探索出‘输血’与‘造血’的产业扶贫之路,才能让村民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黑帐篷的思念”义务打工的邱飞感慨地说。

面对新产业、新变化,看到逐渐增多的游客,村里最有威望的鲁昂感慨地说:“得益于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也多亏了邱飞和驻村工作队的辛苦付出,村里发展有了产业,我们增收有了可靠保障,致富奔康的信心更足了。”奋斗创造奇迹,实干成就梦想。“黑帐篷的思念”牧家乐通过近两月的经营,已实现营业收入5万余元,吸收本村牧民就业3名,预计全年每户牧民可增收1000元。产业兴则乡村兴,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托仁村的好日子将越过越红火。



  • 上一篇:我州出台《条例》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防范应对能力
  • 下一篇:武侯区援白玉工作队到燕子沟镇取“产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