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一片深情藏沃土——记省科协援藏干部周正彬

甘孜日报    2019年08月14日

◎乡城县委中心报道组 吴远胜

“扶贫干部就要以身作则,永远走在群众的前面,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这是乡城县白依乡党委副书记周正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天下班,他都会在笔记本上记录当天发生的大小事情,谁家孩子不在家,谁家老人病了,谁家出现了困难等。

2017年12月26日,注定是周正彬要用心铭记一辈子的日子。

这一天,作为省科协一名31岁的年轻党员,周正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起党员的责任,走进了高原藏区,奔赴深度贫困地区的我州乡城县白依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一年多的日日夜夜,周正彬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科协人许党报国的本色担当。因为踏实苦干,2018年9月,周正彬被乡城县委、县政府评为“2018年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7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8年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个人”。

“走在高原藏区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心里装着群众、心头系着发展,助群众走好每一步,是我应该做的。”周正彬如是说。

 为民排忧 做心系群众的知心人

“今天说啥都别走了,你帮我这么多忙,连水都没喝口,今天一定要在家里吃饭。”6月12日,白依乡布机村村民益西紧紧握着周正彬的手说道。

在入户走访中,得知贫困户益西因技术致贫的原因后,周正彬隔三差五便到他家中面对面为其传授技术,让他有了种养技术,脱贫有了保障。而每次益西让周正彬留下来吃饭,他都婉言谢绝。

“在高原,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很多技术和内地有一定的差距,群众要掌握符合他们需要的技术,脱贫才有希望。”为了让更多群众掌握致富本领,周正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加上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到的技术,制定了符合高原的技术培训教材。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村情民意,周正彬克服高原反应、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等重重困难,每天起早贪黑,一天天走村入户、一次次走访农户,访遍了全乡200户1300余人,面对面与群众拉家常、与村干部话发展,在与广大群众同吃同劳动中结下了深厚感情。

一天,周正彬像往常一样看望白依乡青打村村民泽仁藏格,这一次又送去了托人专程从千里之外的西昌市购买的“元根”种子。

“感谢共产党!感谢我们的好书记!”每次入户走访结束时,泽仁藏格一家总会送别到家门口。2018年8月9日,周正彬自掏腰包为这家的白玛翁姆小朋友送去了新书包、《米小圈》等儿童读物。从到白依乡工作起,他便主动结下了泽仁藏格这个“亲戚”。照好一张“全家福”、送去一份产业发展资金,做好每一件小事、办好每一个实事,让这个“外来人”与藏区群众结成了“真亲戚”。

“群众的事哪怕是点滴小事,我们都要时刻放在心上,看到他们能脱贫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我们帮扶干部最开心的事。”谈及帮扶工作,周正彬如是说。

扶贫扶智 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暖心人

2018年3月21日,蓝天白云下,白依乡中心小学校操场上,一群小学生欢快地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这是该校开办起的“第一堂”课外活动课。自此,白依乡中心小学校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

以前,由于缺乏足够的课外活动设施,白依乡中心小学校很多小朋友只能在电视里看别的地方小朋友参加课外活动,对自己的课外文体辅导活动只能望而兴叹。在了解情况后,周正彬急在心里,辗转难眠。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周正彬积极向援藏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寻求帮助。很快,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四川高校志愿者服务联盟、“爱心衣橱”团队等举办的“美丽康巴 温暖同行”项目;省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资助四川启明星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爱心包计划”; 团省委少年部和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向白依乡中心小学校捐赠的“红领巾书屋”;四川启明星青少年活动中心、省红十字基金会发起的“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项目;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唯品会慈善基金会发起的“唯品会公益助学计划”相继落地白依乡。

同时,在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省科技扶贫基金会“一帮一”资助计划也落户白依乡,计划按照小学生1000元/年、初中生1600元/年、高中生2000元/年的标准,给予100名贫困学生为期一年的助学资助,为高原藏区的学生们“圆梦”。

“感谢叔叔阿姨对我们的关心,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来改变我们的现状。”白依乡中心小学校三年级学生曲色说。

2018年4月,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作为代表的周正彬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藏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策研究》提案,呼吁改善藏区青少年科技场馆,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不断激发藏区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打造品牌 做培育特色产业的引路人

2018年5月9日,白依乡的群众早早地聚在一起,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当天,乡城县科技产业脱贫致富项目启动仪式在此成功举行。

该项目由省科协、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乡城县科协等单位组织实施,首批投入42万元用于贫困村青打村农户发展藏香猪产业,并通过“礼品传递”的方式,引导群众自力更生,不断发展和壮大藏养猪产业。目前,已资助金额达到了100万元,覆盖了全乡7个村200户群众。

乡城藏猪长期生活于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皮薄、瘦肉率高、肌肉纤维细、适口性好、营养美味等特点。藏猪肉是典型的绿色生态食品,契合当下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高品质需求。2011年,白依乡藏猪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6个保护区之一,成为四川藏区首个藏猪品种保护区。但长期以来由于养殖技术受限,村民守着“金饭碗”却犯起愁来。为了解决群众养殖技术难题,周正彬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农牧民夜校、农牧民星期天等形式为村民开展技术培训,让村民对相关藏猪养殖技术有了初步了解。

在周正彬的积极申请下,2018年7月6日,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专家团队从成都到白依乡,分6期对群众从藏香猪管理、养殖实用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给群众带来了新理念、新方向、新技术。

“通过培训,我不仅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更加增强了自己致富的信心,非常感谢。”青打村村民莫莫开心地说。

为了支持藏猪产业发展,周正彬还积极向省科协争取发展资金。在他的申请下,省科协安排了2019年科普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该县白依乡青打村藏猪养殖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藏香猪特色产业发展。

据了解,为发挥集体经济在产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周正彬为村级集体经济出谋划策,在全乡7个村成立了4个村级专业合作组织,集体经济规模近200万元。


  • 上一篇:州农行为脱贫攻坚注金融活水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