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09日
◎本网记者 李娅妮
综合服务区、旅游接待区、藏民宿居住体验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在山脚争相拔地而起,锲刻着“旅游扶贫示范新村”大字的石墩子赫然入目,50亩高原特色花卉基地各色花卉争相夺艳……“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在宜宾市对口援建帮扶下,我们村眼看着就变了样!”近日,当“融媒看甘孜”新闻行动第三团来到新龙县博美乡仁乃村时,健谈的村会计阿龙大叔率先打开了话匣子,和记者拉起了家常,当谈及仁乃村这些年新村建设硕果已撷时,激动之情难以名状。
“宜宾来的‘小刘书记’可是帮了大忙!这两年,为激发当地老百姓脱贫的内生动力,那是练就了一身绣花功夫。”博美乡政府工作人员多吉巴登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村干口中的“小刘书记”,原是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刘叙攀。2017年7月,他自告奋勇地加入了宜宾对口援建新龙帮扶队伍,被组织选派为新龙县博美乡仁乃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自此,“小刘书记”和此前不曾相闻的“康巴红”新龙县结了缘。
大力提升村容村貌 扮靓新村人居环境
两年前,刘叙攀赴仁乃村“走马上任”时,只见这里风吹石头跑,牛羊粪遍地;雨天土路泥泞,晴天尘土飞扬;村里垃圾乱扔,入户人畜混居;如厕沐浴不便,群众几不洗澡;包虫病时有发生,肺结核也不少见;卫生条件堪忧,整村风貌怠惰。更令“小刘书记”发怵的是语言不通和交流困难。
正当刘叙攀为难时,不少村民也犯起了嘀咕,“这来‘镀金’的‘第一书记’,能干得出啥子名堂嘛!”
听了这话,刘叙攀反而坚定了扎根的决心,一扫顾虑,干劲十足,一心要将大家对他的怀疑转变为认可。他常向同是宜宾支援新龙的驻村工作队队员郑捷说一句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于他而言,这既是一句心得分享,更是一种自我勉励。
入村以来,他迅速转换角色,主动深入贫困户家,同吃同劳动,陪同翻译的乡干村干都换了好几位。短短的一个月,他把全村65户人家跑了个遍,磨坏了鞋底,却摸清了家底。虽然沟通不易、风俗有异,但长期在乡政府工作的他,很熟悉农村事务和各项工作。他明白,仁乃群众认不认可,还得看实际行动。驻村时日里,他要抓村子长远发展的“关键事儿”,办群众满意的“暖心事儿”,干村民增收致富的“实在事儿”。
首当其冲的头一件大事儿,就是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
千百年来,康巴农区群众有着人畜混居的传统,严重地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质量。
“想不到推进人畜混居改造这么困难。”刘叙攀说,一开始选改造试点,各户人家都观望不前,“村民有的说家里没劳力;有的说将牛羊放在屋外不安全;有的说没啥意思还乱花钱;有的说祖祖辈辈都这样生活为啥要改?有的甚至担心不能及时兑现改造补助……”
“既然接下任务就要全力以赴。”“小刘书记”和仁乃村其他村干、驻村工作组一道,除了深入改造户,轮番做思想工作外,村里的党员村干先期带头示范,成了第一批人畜混居改造户。
牛羊圈建在了屋外院内,腾出的一楼空间,安置了柴火、青稞、粮食、各类耕作放牧器具以及手工制作的鞋柜……不仅生活空间增大了,也不再有牛羊粪便的臭气,蝇蚊几无可见,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们通过串门儿走亲戚,认识到人畜混居改造实现人畜分居的种种好处,纷纷表示愿意改造。
“经过近一年的改造,仁乃整村实现‘人畜分居’,彻底结束了热天动物粪便臭气熏天、雨天污水横流的堪忧局面,家家户户焕然一新。”刘叙攀介绍,县委、县政府和宜宾市援藏工作队,根据每一户具体的建设情况,补助资金从0.8万元至1.6万元不等。
55岁的贫困户阿白表示,他几乎没出一分钱,就完成了人畜混居改造。
“室外兴建畜棚”只是仁乃村实施藏区新居改造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室外水冲式厕所,洗浴间、卫生间、洗衣间“三室合一”,新建围墙、屋顶防水及风貌统一、居室楼梯改造、室内安全用电用水以及村内道路沿线和重要区域节点绿化美化等“五改三建”工程,如火如荼地在该村推展开去。
“‘标准’虽然存在人口、资金、建筑面积等差异,但结合县里实施六改‘一户一策’,改造后都能达到安全卫生住房标准。”刘叙攀指着近处的太阳能路灯说,亮化工程也没落下。一入夜,100余盏太阳能路灯齐齐照亮了村寨,也映暖了人心。
大施拳脚转变观念 激发群众脱贫动力
看得见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看不见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变化。美了乡村、好了生活,大家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浪潮中去的自发性、觉悟性越来越高涨。
“积极响应村规民约”——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侧面。
每天上午7点前赶着牛羊上山去,晚上7点后才将牛羊赶回圈棚,以方便村环卫清洁人员统一时间段处理村道上的牛羊粪便和垃圾;每个月定期参加村两委组织的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居室内外的生活厨余垃圾,家庭承包区的卫生死角,一楼硬化区域柴火堆放、工具安置、鞋袜摆放等都将受到严格检查,合格户每次会获得50元奖励,不合格户则会收到整改警告,警告三次均不合格会被送至乡政府开办的卫生整治集中培训班,全程跟班学习。
一天天,眼瞅着仁乃村气象一新:坐落有序的藏家院落,干净卫生的房前屋后,清新宜人的居室环境……两年驻村工作即将期满的“小刘书记”舍不得了,他毅然决然选择了主动留任。因为他不但想成为村里群众的贴心人,还想成为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2017年,仁乃村作为宜宾援建的“三村一园”重点建设项目村,援建及扶贫专项总投资1000万元,被新龙县列为“旅游扶贫示范新村”进行规模化打造。因地处国道G227沿线,气候相对宜人等“先天禀赋”,党委政府和援藏单位致力于依托文旅休息站、服务站的定位,将仁乃村打造成为“康巴红·甘孜旅游腹心高地”措卡湖旅游景区接待站和粱茹藏族特色文化体验村寨。
2018年,在“小刘书记”的力促下,2016年试种失败的车厘子再度经改良后被引进了仁乃村,500株树苗均分给了50户村民。同时,还免费提供肥料及技术服务,种苗下土前特意请来州林果站和县农科局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栽种培育指导。今年,300余株种苗皆存活了下来,还挂上了果,明年有望大面积上市。
此外,“小刘书记”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去年,120余亩的观光油菜花基地不仅吸引了大批过路游客驻足留影,全村1万余斤油菜产量,还被村集体合作社以每斤2.8元的价格统购外销,促进贫困户人均增收百元以上。
引导犏母牛养殖也是刘叙攀结合仁乃村实际,以期带动“种养双引擎”产业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15.5万元的援建资金用以购买31头犏母牛,由村集体发放给农户代管代养,每年只需向村集体上交300元的奶制品收入作为集体经济,其余收入均为农户个人所得。自2017年9月分发到户以来,为村集体创收1.86万元。
同样引人瞩目的是,仁乃村旗下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利用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投资商,与专合社共同经营仁乃村旅游服务中心,不仅解决了村内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通过技能培训,提供了更好的旅游接待服务和餐饮服务。
此外,还在服务中心专设了藏民族手工艺品和特色农副产品展销厅,销售“雪域康巴妙香”“手编背篓”“彩绘石刻”等当地手工艺品和各类野生菌、虫草、牦牛肉干、糌粑等农特产品;去年11月,与宜宾一家电商公司合作,利用电商公司的技术和销售渠道,销售手工艺品和特色农副产品,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宽了销售渠道。截至目前,该专业合作社已实现经营收入15万元左右,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
“扶贫工作绝不能作秀,我有信心有决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仁乃村剩余的7户27人今年全部完成脱贫,同时我们村也要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刘叙攀坚定地表示。
真蹲实驻、跑村入户、把脉问诊、狠抓实干……仁乃村民这些年在向贫困发起“最后决战”的进程中,给“小刘书记”贴了一张又一张认可的“标签”。
最令刘叙攀触动的是,今年6月24日上午,仁乃村的村社干部和全体村民自发组织了“宜宾6·17地震”捐款仪式,同德麦巴村一道共同捐出1.28万元的感恩爱心善款,通过宜宾慈善总会送往地震灾区。这一举动,不仅表达了村民对宜宾援助的感恩之情,更是体现了藏汉一家亲的民族情谊。
进田间、入农户,听民情、解民忧,话扶贫、谈发展……驻村不走过场,实干赢得民心。“小刘书记”万般不舍的博美乡仁乃村,这座色达与稻城两大热门旅游目的地间的“文旅驿站”,正凭借其不可替代的地理区位优势,从经济发展、民生事业、村寨管理各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外在颜值”的日趋提升和“内在气质”的不断转变,加快生态旅游开发,完善文旅产业布局,在国道G227沿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车驻足,聚集起了更兴旺的人气、商气、财气。
采访第三团记者离开时,海螺广场依旧人头攒动。据说,只要一逢节假日和每月的30号这天,周围山乡的村民都会趁着农闲,约上三五亲朋,蜂拥而至,在这片精心打造的“世外桃源”里,载歌载舞、笑语欢声地“耍起坝子”。
而其间,最为难得的是,新龙梁茹锅庄、藏历十三节、彩绘石刻技艺、特色手工制品……蕴含着“瞻对”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原生态艺术以及各类节庆世代沿袭的习俗传统,将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聚会中,得以展示保留,口耳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