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我州绝美风景让老百姓乐享生态红利

甘孜日报    2019年11月06日

从“栽盆植景” 到“经营风景”

色龙村一角。

    ◎ 陈斌

       这里山峦叠翠,秀水澄澈,满目皆绿;这里宜居、宜游,让外来游客流连忘返,置身其中,你会感受到这片热土的别样魅力。10月26日,笔者来到康定市孔玉乡色龙村,切身感受绿色生态给村民带来的红利。

       近几年,我州各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瑰宝做好生态旅游文章,让好风景带来好“钱景”,让群众在绿色发展中乐享红利。

      绿色生态带动增收

     村民致富有了底气

     金秋时节,走进康定市孔玉乡色龙村,放眼望去,一抹抹苍翠在灿烂的阳光下焕发出新彩,仿佛在接受秋天的检阅,尽显田园新意。

   “这几年变化太大了,走到哪里都是绿色。”色龙村村民陈永忠向笔者回忆说,以前,由于部分村民乱砍滥伐,开荒种地,缺少植被覆盖的山坡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一眼望去,满目荒凉。曾经这里裸土十分严重,好在栽植了桃树、杏树和花椒树,才护住了现在优美和谐的景色。

    去年,陈永忠房后的山坡还是一片荒凉。现在,房后已是漫山的桃树、杏树、花椒树,村里成了一个四季既可观叶色又可闻花香的“绿野”山庄。陈永忠介绍说,这些坡地全都统一纳入了“色龙有我一分地”的大盘子,前几年的冬末春初,村里那叫一个热闹,到处人头攒动,村民们挖坑、回填、栽植、覆土、保墒,植下了眼前的一片片新绿。

    陈永忠介绍说,最近两年,色龙的变化的确比较大,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澈的景观湖,过去的风沙不见了。水清了,山绿了,村庄越来越美,越来越好看了,前来观光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远山有冷杉、近坡有经济林,通村路旁有人工湖泊、花卉走廊,色龙村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精彩“蝶变”。随着造林绿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当人们迎着春风走进这里的山山水水,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村在林中、路在绿中、花在院中、人在景中”的秀丽画卷。

    “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不但严禁乱砍滥伐,而且还栽盆植景,如今这里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好,美景也逐渐变城“钱景”。色龙村支部书记陈永强介绍说,10年前,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严禁私自砍伐国家、集体和他人的林木,严禁任何个人和单位在封山育林区乱砍滥伐、毁林开垦。去年8月,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里还按照“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的要求,秉承绿色环保的规划理念,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立体布局,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对民居进行风貌改造,让当地村民从绿色生态中淘金。

     有了绿色,村民发展产业也有了底气。色龙村山清水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一直以来,旅游业发展并不乐观,村民们坐在聚宝盆上过穷日子。自去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色龙村借乡村振兴发展之势,确定“我家在景区”的发展目标,以全域、全民、全要素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全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在色龙搞旅游,那还是破天荒的事!”这里发展全域旅游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当地干部群众的观念问题。“什么是‘全域旅游’?到现在我们都一知半解。”村民刘光彬介绍说,为了转变村民的观念,村两委邀请专家开讲座,定期举办培训班,让村民们开了眼界,吃下“定心丸”。

     临近国庆节,村里的主干道两旁插满了国旗,民宿一派热闹景象,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今年,村民刘光彬也赶上了第二批开民宿的热潮,他将家里的二层小楼翻新布置了一番,准备国庆节开业大赚一把。“过去我们这里是‘鸟不拉屎’的穷山窝,只能外出打工,现在大家待在家收入就能翻番,自己也能当把老板。”刘光彬满脸笑意地说。

     康定市副市长杨恒介绍说,近年来,康定市着力构筑城乡村寨生态屏障,精心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加快城乡村寨适宜地带绿化建设,大力实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继续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方向,聚焦优势转化,厚植发展后劲,奏响了生态旅游发展新篇章,让生态变财富,让好风景变“好钱景”,让昔日的“穷山沟”向“聚宝盆”蜕变。

     康养休闲产业

     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在泸定县杵坭乡杵坭村,这里依山傍水、天蓝山绿、山水交映、四时皆景,常年都有游人前往,当地村民借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在自家办起农家乐,快步步入小康路。

     走进杵坭村“板板桥”农庄,一幅绿树遮满园、庭院鸟语香的世外桃源景象映入眼帘。老板邓安美说,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随着“红樱桃之乡”品牌打响,旅游延伸产业也相继入驻该村,带“金”兴乡,变废为宝,改变了她家原本单调的生活。

    “我家这3亩采摘体验园,一年四季,桃树、李树和樱桃树竞相开花挂果,时令蔬菜绿满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采摘。”邓安美介绍说,现在,来我们这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都是吃我们自养自种的农家菜。同时,游客还能欣赏到秀丽的山水,享受到采摘、农事体验等乡间休闲活动。

     在“板板桥”餐饮区,宾客满座,生意兴隆。院落里不时传出锅碗瓢盆“交响曲”,前来体验“农家乐”的游客兴致勃勃地等待着喷香的农家饭菜出锅上桌……土鸡汤、炒核桃须、盐菜炒腊肉、叶儿粑都是游客在外吃不到的正宗农家菜品。在这里,外地游客不仅能吃农家饭菜、品味乡土气息,还能住进农家乐、欣赏山村美景,舒缓精神压力。

    “农家乐,乐万家,快乐游客富咱家。自从办起农家乐,我家不仅收入多了,还能照顾家人,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邓安美介绍说,自从办起了“农家乐”,我曾捉襟见肘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2017年自家花110万元盖起了古朴别致的二层穿斗式木楼,办起“板板桥农庄”。以前,她在村里别的农家乐洗菜、做饭,没挣到多少钱,2017年办起“农家乐”后,半年时间就挣了近4万元。现在自家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淡季的时候,每天少说可以收入几百元,多则一千多元;旺季的时候,最好的一天可收入八九千元。“红樱桃之乡”品牌对我们这个村、对村里的老百姓来说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好多村民都在办农家乐。

     “栽种‘致富树’,让村里环境变美了,让村民腰包变鼓了。如今村民思想境界提高了,依托自然美景办起农家乐和民宿,生产生活更好了,脱贫致富、乡村旅游的春风也扑面而来了。农家乐与民宿也开办起来了,今后可以让康养产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杵坭乡党委书记高健高兴地说。

     长期以来,农林业是泸定县高山和半高山各村寨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旅游业被提上日程。发展思路的转变带动百姓身份的转型,一个个“新农人”正在这里悄然出现……

     步入泸定县烹坝镇二村移民小区,一个个绿色空间扑面而来,一幅“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画面映人眼帘。

     笔者在烹坝镇二村村民张远君家看到,一幢两层小楼前的庭院里全是一片绿色,庭院内绿化、硬化、美化脱胎换骨,花椒树、无花果树、核桃树等小树长势旺盛,令人陶醉。谈及村里生态环境的变化,张远君心存感激地说:“这几年,有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村民们不仅住上了小‘别墅’,房前屋后美了,村子干净漂亮了,村里的变化也越来越大。村民们从外出务工到搞民居接待,大家找到了发财致富的门路。”

    “在这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一年四季皆绿色,庭院美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张远君介绍说,他和家人都喜欢养花,7平方米的小院子里大大小小的花有几十株。因为自家院子里的花养得好,惹人喜爱,附近村民纷纷效仿,全镇掀起了一股植树种花的热潮。

    “环境越来越美,路过的游客也会在这里住上三两天。原来村里没有农家乐,游客来了没地方吃饭。”在村委会的鼓励下,张远君卖起了农家饭,“不仅解决了游客的吃饭问题,还为自家带来了经济收益。如今的日子过得好多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心里也就不再发慌了。”

     康定市孔玉乡、泸定县杵坭乡和烹坝镇的乡村旅游发展只是我州绝美风景让老百姓乐享生态红利的三个不同切面。近年来,我州乡村旅游以生态为基础,加快旅游的全要素完善提升,培育新消费模式,让游客留得下、住得久、玩得欢。

    “现在,我州产业体系和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已基本形成,我们要按照特色化、精品化的原则,围绕城郊乡镇、农业观光园、重大旅游景区、民俗特色地方,合理布点,体现多样性、层次性、集中性、特色性,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各地资源特色进行整合,重点和优先发展城市周边和主干道沿线交通条件和基础条件好的地方,特别是在新农村示范点融入乡村旅游元素,发展乡村旅游景区,打造旅游脱贫示范村,带动当地农户脱贫增收。”州广播影视和文化旅游局局长刘洪说。



  • 上一篇:今年前三季度我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下一篇:我州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