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追记巴塘县措拉镇德西村原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阿各

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16日

◎杨丹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杨杰

10月30日,巴塘县措拉镇脱贫攻坚推进大会正在举行,各村干部正在畅谈脱贫攻坚成效,措拉镇德西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阿各突然一头栽倒在会议桌上,参会人员迅速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急救;11月4日,在巴塘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病床旁心率检测仪“滴滴”地响着,阿各已经不能动弹。“州检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村会不会被抽到?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完善?”阿各断断续续说完最后的话,便永久地闭上了双眼。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依然惦记着村里的脱贫攻坚,让守护他的干部泪目。

阿各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享年53岁。2019年12月6日,阿各被巴塘县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雪山垂首,巴楚河含悲。“他并没有走远,他带领村民摆脱了贫困。”“他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阿各因公殉职后,村民表达了心中无尽的思念。

点亮希望 扶贫路上领路人

12月16日,记者走进巴塘县措拉镇德西村,街道路边、家家户户都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走进阿各家,客厅藏桌靠窗的位置摆放着他的办公桌,几个皱巴巴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他生前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走访的结果和处理办法。

“白天他进村入户了解民情,晚上写东西,不管再晚,我都会在旁边陪他。”现在,物是人非,阿各的妻子次称拉姆伤心欲绝:“他走得太突然了,一句话也没有给我留下。他走的这段时间,每天晚上,我仍然习惯坐在他的办公桌旁边,多么希望他做完记录,给我讲讲他处理问题的办法呀。”

冬日暖阳,窗边茶杯映射出耀眼的光芒,可那个坐在窗边夜以继日工作的人已经不在了。次称拉姆木然地坐在椅子上,她始终认为,阿各只是出了一趟远门,他迟早会回来照顾这个家……

“阿各是村里第一个悬挂五星红旗的人。他是我的好战友、好兄弟,他的父亲曾参加过剿匪,母亲当过原生产队负责人,他们是我最敬佩的一家人。”措拉镇镇长丁真多吉难掩悲痛。

据丁真多吉回忆,阿各生前曾经多次说:“当老百姓认识模糊不清时,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带好头、领好路。”

脱贫攻坚战犹酣,为了让村民摆脱贫困,阿各每天和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队员入户走访,对56户村民的情况早已如数家珍。从村级建设项目到“三山一界”纠纷、采挖虫草矛盾化解,他事事关心,公道正派处置,村民们心服口服。

德西村地处高山,饮水困难,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现在的德西村地处镇中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备,似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奉献自我 乐为村民谋幸福

德西村第一书记志玛青措回忆说,过去,村民生活在高山上,生存条件差,早在2012年,县委、县政府就作出了整村搬迁的决定,但部分村民“故土难离”,不愿意搬迁。阿各当即表态,一户不落,全部搬迁。他帮助村民算经济账,畅谈搬迁后的好处,带头第一个搬迁,村民的心结终于打开了。阿各和镇干部一道去县上争取建设资金、协调土地建房、保障安全饮水、与邻村协调,把村民的事情当作自己家的事情来办。

推开铁门,记者走进现年64岁的五保户小多吉的院子,水泥路面直达家门口,用砖石砌成的小平房两面安置有防护栏,房子不大却很温馨。

小多吉低声哭泣:“他生前总是经常来帮我打扫卫生,修剪院子中的杂草,还会提着米面油来看望我,陪我闲聊打发寂寞。我很想念他。”小多吉年老体弱,无依无靠,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自建房。

“要不是阿各帮忙,我不可能住进这么漂亮暖和的房子。”得知阿各因公殉职后,小多吉掩面而泣,在他无力搬迁的时候,阿各将自己价值10多万元的土地无偿送给了小多吉建房,动员村里的党员干部无偿投工投劳帮助小多吉修好了住房。

村民搬下来后,用水是个大问题,阿各三天两头到措拉村协商,最终成功解决了水源问题。丁真多吉回忆说,有一次他在下村查看道路工程时,看到阿各手拿装着浑浊液体的杯子,就问他在干什么,阿各笑呵呵地说:“我在检测水泥标号够不够。村里的项目不管大小,都事关村民的切身利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阿各用自己的辛劳换来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2014年,德西村56户村民整村搬迁;修建硬化道路7公里,铺设供水管道7公里;建成了20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室,安装了70盏太阳能路灯,修建了垃圾焚烧池……241名村民们全部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市生活,2016年全村成功“摘帽”,2019年接受了省州验收。

注重教育 30年为民不懈怠

措拉片区寄宿制学校有学生120名,前几年,在虫草采挖季节,有的家长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让孩子辍学上山采挖虫草。

“挖虫草虽然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孩子如果不读书,就会毁了他们一辈子。”志玛青措回忆说,2017年到2019年,阿各主动放弃采挖虫草的机会,留校守着孩子们正常上课。以往他每年最少能挣2万元,三年就是6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有5个孩子,其中,一个在念大学、一个在上高中,他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阿各的无私举动,让村民们深受教育,如今,在虫草采挖季节,措拉片区寄宿制学校实现了学生“零流失”。

阿各走了,在他身后,村民们念叨着他生前做的一件件好事、实事:2017年、2018年,他连续两年前往理塘交涉虫草采挖事宜,尊重对方权利,维护本村村民利益;村里有14户纯牧民在距离乡镇30公里外的大山里放牧,他争取3万元资金修建人畜便桥,确保人畜安全;他是村里的兽医,30年来,他风雨无阻地为2000余头牦牛提供医疗服务,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现在措普沟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我想引导村民发展藏家民宿。”

“老德西村‘一镇三乡’垃圾填埋场要开建了,我要去盯着工程。”

“我得好好谋划下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工作。”

……

“11月5日凌晨4点,德西村全体村民都在村口静静等候,接他回来。”志玛青措眼泪汪汪地说:“和阿各共事的场景历历在目,阿各未完成的工作,大家会接续奋斗,我们要以阿各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上一篇:关于落实开展《川西北生态环境保护劳动竞赛......
  • 下一篇:州公安局召开“活力公安”专场新闻通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