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16日
本网讯 作为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显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毋庸置疑。今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州非遗工作再上新台阶,有效展示了甘孜珍贵文化资源的魅力。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我州通过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和非遗保护法制观念,启动了《甘孜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办法》(草拟),以及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全面加强了全州非遗法规政策体系的建设。
同时,有序进行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及传承人培养。据统计,今年全州完成了2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10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并组织60余名非遗传承人群先后2次参加高校技能培训。
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用日益明显,在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州内非遗产业集群得到大力发展,德格、白玉、甘孜、稻城等县逐步形成民族民间非遗手工艺集群和产业基地,全州共有3000余人从事20余类手工艺项目,农牧民群众实现就地就业、收入增加。
此外,我州从非遗项目、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融合着手,积极发挥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本地非遗项目进知名景区景点,组织13名全州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省级以上工艺大师作品以及近5家州内非遗产业公司产品千余件,进入到我州1家5A景区、2家4A景区游客大厅,进行长期常态化展览、展演和展销。通过结合我州非遗资源现状和旅游线路,借助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推出了首批成都—康定—丹巴—道孚—康定—海螺沟—泸定的成都环贡嘎山自驾体验之旅。
记者 兰色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