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全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甘孜日报》    2014年03月07日

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一)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东部地区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增产不增污;南部地区坚持环境优先,适度发展工业,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生态药业、自然生态旅游业;北部地区坚持以生态恢复为主,科学合理发展高原生态农牧业,重点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禁止开发区实行禁止开发,依法实行强制性保护,防止人为干扰破坏自然生态。
  (二)优先发展旅游业。坚持“全域资源、全域规划、全域打造、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紧扣“二轴、三面、四重点”旅游布局,推进全域旅游,打造全国全省旅游增长极和国际旅游精品区。到2016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亿元,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5亿元。
  (三)有序推进水电和矿产业。确立生态能源主导产业地位,努力打造全国生态能源基地。到2016年,竣工投产水电装机1200万千万以上,在建装机18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风能装机20万千瓦。坚持科学、有序、适度开发矿产资源,打造“百亿矿业”。
  (四)加快发展特色农牧和中藏药业。充分发挥高原无污染优势,精心打造绿色生态的特色农牧产品,全力建设“四大基地”。积极探索发展草产业,建成川藏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到2016年,农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按照“两园区、五基地、五体系”的产业布局思路,高标准打造“中国南派藏医药传承创新基地”。
  (五)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康东多元文化区、康北格萨尔文化区,康南香格里拉文化区三大产业区。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影视业、印刷复制出版业、网络动漫创意和民族手工业六大文化主体产业,带动和推进户外体育这一外围产业发展,形成以文化主体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6+1”产业格局。到2016年,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9 亿元。
  (六)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编制循环经济发展实施规划,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和再生资源基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使资源开发由粗放低效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强化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和利用。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自然生态建设。启动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加快编制实施《甘孜高寒草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规划》,进一步推进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加强草原生态建设。进一步实施和巩固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成果,加大草地沙化、荒漠化和鼠虫害的防治力度,实施草地保护配套工程;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沙化林业用地防治工程、森林经营工程等重点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强对重要生态敏感区域的建设与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抓好自然保护区监管、建设和升级工作。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加快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山洪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搬迁避让,加强易灾生态薄弱区综合治理。加强工程建设地生态修复。加快沿江沿河城镇防洪及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加强交通、水电项目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和弃土治理。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合理调整矿山布局。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迹地生态环境治理,治理率要达100%。
  (二)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水环境整治。明确全州各类饮用水水源地,全面加强水源保护区监管,确保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强污水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对烟尘污染严重企业加强监管,限期治理。推行机动车尾气排放定期检验和环保合格标志管理,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严格治理餐饮业油烟,有效控制城市和建筑施工粉尘,重点城市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环境信息;开展土壤环境保护。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 、“菜篮子”基地为监管重点,加强影响土壤环境的重点污染源监管,积极引导和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预防和控制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强化固体废物处置。提高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完善工业企业废弃物长效管理机制,鼓励开展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构建较为完善的固体废物处置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抓好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优美整洁的农村环境。抓好国家和省农村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大力推广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加快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化解环境风险。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防灾减灾规划和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大对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力度,防范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控制森林病虫害,维护生物多样性;分级建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加快建设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国(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省州县三级环保管理信息化系统,形成“三位一体”的高水平监控体系;强化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加强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四)加强环境科研,开展环境科学研究。整合州内农林牧水及环保科研资源,建立环保科技产业基地,开展保护与建设科学研究。积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大对环保研究的资金投入。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协作,为解决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重大科研难题提供支撑。支持技术入股、专利质押贷款,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创办、领办环保科技企业,加速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环保生产力。加快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州本级监测、监察能力2016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县级达国家三级标准。
  (五)强化科技支撑,推广适用环保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布局调整,积极推广适合高原高寒地区的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提高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成效,利用甘孜州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推广应用节能新产品 ,逐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加快生态文化建设,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示范基地,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将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各级党校、行政院学教学计划,引导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生态价值意识、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加强生态自愿服务队建设,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入手,推动建立以“善待自然、呵护环境,节约能源、珍惜资源,厚生爱物、促进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道德规范,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实践。
  (二)推广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倡导理性消费,引导绿色消费,自觉减少过度消费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污染。建立并完善激励购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推行绿色采购制度,推进绿色销售,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养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三)广泛开展生态创建。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建设一批地方特色突出的生态县、生态乡(镇),形成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生态州的生态示范建设体系,全面推进生态甘孜建设,最终实现美丽生态目标。
  (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广泛关注、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让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生态产业成为州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20年生态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到70%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17吨标煤/万元。
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10天以上,主要河流和水库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达功能区划标准,土壤达到清洁标准。
  生态保护成效明显。全州林草覆盖率达到85%以上,草地恢复治理率超过85%,生物多样性、各类自然生态保护区、湿地得到有效保护,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比重逐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城市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85%以上,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控制性发展目标内。
  生态文化体系健全。建设完善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体系,构建生态文明价值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基本形成,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形成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 上一篇:康巴雄鹰展翅飞 (上)
  • 下一篇:巾帼英才创佳绩 走近“三八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