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步履铿锵奔小康——我州精准发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甘孜日报    2020年01月13日

炉霍新农村一景。 杨孝康 摄

理塘县萝卜销往粤港澳,深受当地市民欢迎。

甘孜县易地搬迁户领到新房钥匙。

贫困户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打工。

◎本网记者 张嗥

我州既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更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打赢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大战,今年以来,我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打赢脱贫攻坚战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集中优势兵力、汇集各方力量,打好攻坚战,织牢防返网,先后发起“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冲刺”,坚决打好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战,圆满完成年度脱贫摘帽目标任务。

时光如大河奔流,载着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119万康巴儿女,站在了2020年的大门前。

回望来路,甘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今年以来,全州累计实现7125户31478人贫困人口脱贫,占年初省下达任务的100.76%,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3%。

展望前路,甘孜信心百倍、不胜不还。2019年我州计划摘帽县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条件,有望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目标,脱贫攻坚完全可以定性为屡战屡胜。

关键词:政策兜底

新闻切片

挪穷窝、住新房、圆美梦。2019年5月初,在德格县竹庆镇更龙村集中安置点,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穿梭在一栋栋崭新的藏式民居间,家家户户房顶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独具藏式特色的文化广场上,一面由44户易地搬迁户笑脸照片拼凑而成的感恩墙十分壮观,墙上“善地扶贫、善始善终”几个大字非常显眼。

“政府帮我们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还教我们种地,今年再也不用担心吃住了。”更龙村贫困户根松邓吉告诉记者,今年初,德格县委、县政府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让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居住环境恶劣,不通电、不通路、没有安全饮用水的扎龙村,整体搬迁至更龙村。

“现在,我们不仅住上了好房子,建起了蔬菜大棚,而且自家院里也播撒了各种蔬菜种子,再过几个月,我们就可以吃上自己种的菜了。”阳光下,根松邓吉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色达县大则乡,2019年8月,贫困户贡波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搬进了新家。“一分钱没花就搬进了这样舒适的新房,全靠党委政府为我们贫困户兜了底。”说起现在的居住条件,贡波的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翻开贡波家的账本:2018年纳入医疗救助名单,享受一次性高海拔补助、草补、林补、公益林补助和粮补等惠民财政补贴,以及低保兜底和集体小额信用贷款分红……这些兜底政策收入,就超过一万元。

今年1月5日,新年的第一场雪让海拔4500米的理塘县曲登乡银装素裹,虽然寒气逼人,但村民五金单真的心却十分温暖。“14年前,我还住在帐篷里,牛羊走到哪里,乡政府和我们的家也跟着搬到哪里,我的风湿病就是在那时得上的。我们想都没想过有一天会住上楼房,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定居生活。”围坐在烧得旺旺的火炉边,一边喝着热腾腾的酥油茶,一边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五金单真感慨万分。

近年来,我州全面贯彻落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游牧在草原上的牧民,告别牛毛帐篷,住进新楼房,开始了新的生活。

和过去无助的生活相比,如今的曲登乡水、电、路、广电、通讯全通,村活动室、卫生室、幼稚园超市一应俱全,游牧民从“阴暗潮湿”的帐篷搬到了“亮敞温暖”的定居房,从晚上“数星星”到“看电视”,电动打茶机、洗衣机、冰箱也会用了,家里还有卫生间和厕所,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宏愿。“这日子简直跟城里人没有什么两样,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以后的日子,我们自己也要加油干,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五金单真说。

关键词:产业提档

新闻切片

拔穷根,根本还要靠致富产业。依靠产业就业扶贫,全州农牧民群众的小康梦想,正在照进现实。2019年以来,我州重点抓好专项扶贫工作。紧紧围绕产业就业这一稳定增收路径,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贫困村、贫困群众发展后劲。

2019年4月13日,当记者走进德格县中扎科现代农业园区时,只见一个个大棚整齐排列,犹如营帐,大有沙场点兵的豪迈气势。走进大棚,一行行整齐的番茄树已经开出小花,满园生机欢唱着春之歌。

“中扎科现代农业园区是沿雅砻江百公里种养结合万亩有机农业产业带三大园区之一。目前,我县已建成1425亩的中扎科农业园区、802亩的年古农业园区、936亩温拖农业园区,形成产业核心区3164亩,辐射面积近万亩,受益面积38000余亩。”德格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苏光奎为记者提供了一份亮眼数据。亮眼数据组构成广袤的“产业版图”,覆盖温拖片区4个乡30个村,受益群众2917户、13551人,其中建档贫困户705户、3283人。

“我们村上要想发展什么项目、能发展什么项目、怎样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乡党委、政府同全体村民一起调研、商讨决定。”2019年5月,记者在石渠县采访时,石渠县瓦须乡党委书记拉吉泽仁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建设观念深入人心,群众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我乡现有生态条件和资源禀赋适宜发展大黄种植产业,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富民增收。”

经过村民一致同意,该乡通过“企业+合作社+支部+农牧民”的产业方式,通过招商引资2800余万元,成立石渠县青藏固源农牧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大黄10000余亩,去年仅劳务收入一项村民便实现增收12.45万元,同时解决该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务就业的问题。

2019年4月16日,在色达县旭日乡江达村蔬菜大棚内,江达村村民叶美动作麻利地采摘黄瓜,熟练的采摘技术让她一天能挣100余元。“现在,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自家的土地流转后金实公司每亩地给她700元,14亩将近1万元;自己还在蔬菜基地打工,一年收入2.5万元;家人还在色达县城做蔬菜生意,一年收入6万元,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自成功脱贫后,叶美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延伸报道

春华秋实,脱贫攻坚战鼓声声,产业扶贫成效渐显。昔日的小树苗长成“摇钱树”,曾经的产业带变为“聚宝盆”,昔日的小山村成为“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靠产业鼓起腰包、甩掉“穷帽”、踏上小康路。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州新改建贫困村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1.84万亩,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2个;新改建旅游厕所40座,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117期12032人次;中藏药材种植8.92万亩,工业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230人;实施科技扶贫项目21个,建设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21个,示范带动贫困村47个。建成扶贫新村25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536.62公里,整治病危桥881.92延米,完成229个贫困村、207个非贫困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完成49个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和251个贫困村光纤建设。

关键词:创新升级

新闻切片

人间四月尽芳菲,踏青赏花正当时。2019年4月29日,在泸定县杵坭乡金鸡坝村和杵坭村的“幸福桃源”,桃花竞相绽放,一片片充满生机的台地俨然是一片花的海洋。趁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无数游人纷至踏来,让杵坭的乡村变得格外热闹。

1988年就开始种植桃子的刘代伦是杵坭乡的“桃王”,种植12亩桃园,亩产5000斤,年收入20余万元。“以往桃子品种单一,桃子要挑到县上卖,也卖不了好价钱。今年来,杵坭乡创新升级,桃子品种优化到7个品种。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桃子价格也起来了,家门口就把桃子销售一空了,这是以往做梦都想不到的。”

“幸福桃源”的幸福并不止于简单卖桃子,“衍生产业链”尤为丰富,农家乐更是乐了农家。2019年4月13日中午,杵坭乡板板桥农家乐门前,停着不少挂着川v、川T、川A牌照的车辆,门庭若市的胜景在这里上演。

这家创办于2011年的农家乐几经周折,迎来了今天的好日子。“万事开头难,说老实话,起步的时候是很难的,但经过7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泸定县委县政府带领我们创新升级农家乐,我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好。”2018年,板板桥家农家乐经营收入达60万元。“看这趋势,今年收入可能增加。” 邓安美信心十足。

2019年8月,记者走进甘孜县格萨尔王城,森珠达孜王宫、三十员大将寨子、格萨尔文化体验区等特色建筑美轮美奂,向世人展现着底蕴深厚的格萨尔文化。历经两年多建设,格萨尔王城于2019年9月与甘孜格萨尔机场同步投入运营。

项目总投资6.3亿元、总面积达1455亩的格萨尔王城,是甘孜县贫困村的“飞地”集体经济实体,贫困村以扶贫项目资金入股。建成后,甘孜牧区的群众就可将水淘糌粑等美食,氆鲁藏毯等手工艺品,以及松茸等高原“山珍”直接拿到王城来进行市场交易。

从2019年9月起,入股的贫困村每年将分得王城数万元的租金收入。“在格萨尔王城卖土特产,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实现就业,取得股金分红。”对于今后的致富路,甘孜县斯俄乡也哈村贫困村民洛绒充满信心。

延伸报道

格萨尔王城项目是我州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创新升级的一个缩影。要实现脱贫攻坚工作更多的创新升级,离不开内生动力的持续激发。为此,我州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润育工程”的实施中,推广脱贫典型、脱贫标兵、致富能手,调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积极性。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州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快闪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3000余场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进活动”9000余场次、“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主题活动2000余场次,举办“文化进万家”“脱贫奔康·文艺同行”“四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1900余场次,活动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群众参与度和认可度大幅提升。同时,依托2679所农民夜校,组织农牧民学汉语、学文化、学法律、学政策、学技能,已培训农牧民群众270.35万人次。

“当前,我州广大农牧民群众内生动力越来越强,我州城乡环境越来越优。”州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州建成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700余个,创成文明村镇等“文明细胞”280余个,评选“五星级文明户”3000余户,健全村规民约1700余个,经幡悬挂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房前屋后“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农牧区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全州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完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正在形成,广大农牧民群众们看在眼里,喜上心头。


  • 上一篇:2019年全州政法工作综述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