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不漏一户 不落一人

甘孜日报    2020年01月22日

社会各界暖心“兜住”甘孜困难群众幸福年

甘孜县赴边远牧区开展“走基层 送温暖”活动。

老人开心地接过志愿者发放的棉被。

道孚县法院干警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康定市医务工作者为麦崩乡高梧村村民义诊。

九龙县为困难群众发放暖冬物资。

    ◎本网记者 李娅妮

      数九隆冬时节,每撕一页日历,春节逼近一天,甘孜的天日渐冷。在这呵气成冰的年终岁末,特困供养人员、留守老弱病残、失独失孤家庭、重点优抚对象、临时救助群体等困难群众,可有棉衣厚裤傍身、可有喷香饭菜果腹、可有居宅暖屋庇护……他们如何过冬?又如何过年?

     连日来,本报记者通过各县(市)通讯员的镜头“锁定”了许多发生在川西北寒冬里的暖心画面,深入社区、走村串户、访贫问苦,采撷到社会各界心系困难群众,给予他们浓情善意,托举他们内心热望的感人瞬间。

     片段小小,见证着一份温润民心的情怀。滴滴点点,刻录着我州提升“民生温度”的孜孜追寻。不作他想,“暖”——已然成了这些个迫切“过大年”日子里可圈可点的企盼,带给受助者温馨,带给救助者肯定,带给你和我震撼。

     兜底线

    “衣服里子厚实得很”“经得住娃娃些折腾”“款式简洁颜色明亮”……1月2日下午,在民进成都市委会、望子成龙教育集团向我州白玉县部分困难小学生捐赠过冬物资的现场,老师和家长对这套凝聚“衣份爱心衣份暖意”的棉服如是评价。

      总价值达16万元的810件棉服被分发到该县金沙、沙马和麻邛3个乡的每一位贫困学子手上,“衣服穿着超暖和,胸前和背后还贴着反光条,傍晚走在回多来村的山路上,阿妈老远就能看到我,像个信号灯一样。”金沙乡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白玛正呷对衣服除了保暖性还兼顾安全性的设计深表感激。

     “每到腊月寒冬,总会有干部职工上门看望问候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一直以来牵挂着我们农牧民群众的党委政府。”石渠县东区长沙干马乡的困难党员土呷,曾因意外腿脚残疾,行动不便致贫。近些年,在国家精准扶贫施策下,土呷的小日子逐见起色。

      今年,土呷不仅于元旦前后在自家门口收到了来自州救助管理站的“温暖救助包”,里面棉衣棉被一应俱全,还一早听闻春节期间县领导将走访慰问全县的困难党员、“三老”干部及离退休干部。念及此处,土呷感怀颇多地对记者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虽然身残,但不能总依赖组织,还得一如既往的志坚,不遗余力地发挥余热。”

      甘孜冬日的温度,取决于覆盖城乡、托底保障“安全网”的“底线刻度”,不断织密扎牢这张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网络,努力让每一位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才能为他们兜住稳稳的幸福。

      州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全州各县(市)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上报自然灾害98起,受灾群众 7.9万余人,冬令春荒需救助人口11.8万余人。

      对此,州减灾委员会、州应急管理局把保障困难群众温暖安全过冬作为应急救援重点工作来抓,提前部署、周密安排、多措并举,扎实做好“不漏一人、不落一户”。

     自12月3日,全州受灾困难群众御寒物资启运开始,截至目前,共向18个县(市)、海螺沟景区管理局运送棉被13800床、棉大衣4950件、棉衣裤4000套,总价值达400余万元,且已全部发放至每户每人。

    孝孤老

     窗外寒冷刺骨,但对于康定市中心敬老院的41名老人来说,却是暖意十足。小年夜的团圆饭,是这间养老院沿袭多年的传统“项目”。粉蒸肉、炖猪蹄、脆皮鱼……当一道道喷香的饭菜摆上活动室的餐桌,老人们穿上新棉袄、新棉鞋,鱼贯而入,精神矍铄、喜气洋洋。

    “我们这些孤寡老人,可是赶上了好时代,能安享这么幸福的晚年。”62岁的杨有国老人心情激动,用颤巍巍的手端起保温杯,连饮三大口茶水,随即一边问着安康,一边道着祝福,说着热闹话把盏话新年,一室温情脉脉,夕阳几度红晕。

     早在1月6日至7日,康定市领导干部便“组团”走进了姑咱镇、金汤镇、孔玉乡等八个乡镇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给“三老”干部、特殊困难群众、贫困离任村干部、贫困党员、返乡农民工代表等82人送去了1850斤大米、370桶清油、37件棉衣、37床棉被、37床毛毯,总价值6万余元。

     此外,市民政局还向包括康定市中心敬老在内的集中供养城乡特困人员、分散供养城乡特困人员、散居孤儿等发放了过节物资及每人500元的春节慰问金,共计36万余元。

    “护理员这次也收到了慰问金,真是太好了!我们都上了年纪,有时卧病在床。每每这个时候,护理员总是任劳任怨地给大家送饭菜、洗衣服,还帮着洗澡,十分的体贴细心。”当77岁的央吉老人再次吃上了护理员送到床前热气腾腾的“团圆饭”时,数度哽咽,一口饭一口菜,反复咀嚼着这不一样的美好滋味。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年夜饭暖了老人们的胃,全家福照、亲切交谈、嘘寒问暖则着实暖了老人们的心。

     爱的温润细细甜甜,敬老尊老的善意,弥散。

     1月18日,四川祥天龙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同九龙县民政局负责人、社区职工、乃渠镇工作人员一道先后前往该县中心敬老院和疗养村等地开展“企业送温暖”行动,向特困孤寡老人送上清油、大米、猪肉、茶叶和糖果等慰问品,向8名残疾老人每人发放了1000元的慰问金。

    “感党恩、爱祖国、晒幸福”“安度晚年乐哈哈”“老年不孤独、人间晚辈尽儿孙”“敬爱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一幅幅对联、一行行弹幕、一张张照片定格着新年里老人们的“幸福时刻”:有人帮理发、有 人给洗脚、有人包饺子、有人挂灯笼,一年年,眼见着城乡特困集中供养院的软硬条件越来越完善,完全丧失、部分丧失和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象居于其间,可谓生活得越来越滋润。

     救急难

     生活的阴云对于色达县的贫困户康波来说正渐渐消散,特别是在岁末年初里。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上旬,家住年龙乡其哈玛村的康波在县委、县政府、县残联等多部门联合聚力帮助下,来到千里之外的成都市四川八一康复中心,接受假肢取形安装以及站立行走等适应性训练。

     康波多年的夙愿成真,家人的渴望终成现实。康波竟生出好些恍惚:“行动自如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感谢党委政府,给了我一条腿,让我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干活。我一定不辜负这份心意,不拖奔康的后腿,勤劳持家摘掉‘穷’帽。”

     命运之于康波,似乎有些残酷。7岁那年,因一场意外导致他右小腿被截肢,自此人生遭遇诸多不顺和困难。如今,这个家最为沉重的“壳”即将全面破除,征求意见、主动对接、特事特办、随行干部、床位供应、费用全免……此番,假肢安装非但不用自掏腰包,还有同伴贴身照顾,康波一家欣喜之外更多的是无法言说的感恩。

     “这是我这辈子过得最温暖的冬天。刚刚装上假肢,还需每天3到4个小时的训练,不出几个月,我不杵拐杖也一定能走、跑、跳。”康波说着,一脸憧憬。

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参与能力,无疑是康波孜孜以求的,此时此刻,都俨已触手可及,而这也恰好印证了社会救助体系与我州社会经济发展步调一致,日趋适应的进程。

      建立起贫困群体和特殊群体两大群体全覆盖,临时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等多项救助相衔接的体系,让困难群众平时可领取低保,患病时可获得医疗救助,遭遇特殊困难时还可申请临时救助……政策汩汩的暖流,能让每一个彻骨的寒冬“破冰”。

     在高城理塘,旧年新岁也涌动着慈善的温润暖意。2019年末,该县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残联、驻村工作队组成“学雷锋爱心联盟”志愿服务小分队走入高寒牧区村戈乡,开展“暖冬行·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

     8名志愿者来到该村搬迁户阿称的家中,61岁的他早年因车祸致下肢截肢,生活难以自理。洒扫除尘、整理杂物、布置庭院,阿称坐在藏床边上,看着志愿者们忙里忙外,连声道谢:“谢谢你们。年轻娃娃能不嫌脏不嫌累地这样关心我、护理我,太难得了!”

     当天,志愿者接连走访了7户残疾人家庭,逐一帮助打扫卫生,并送去毛毯、保暖衣和大米等总价值3500元的暖冬储备物资。来自县残联的志愿者达吉表示:“新一年,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给残疾困难家庭带去一丝温暖,正向鼓舞他们主动拥抱和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未来的可期。”

    “寒冬送温暖行动”“照亮久违回家路”“撑起一片艳阳天”“大爱甘孜情满救助”……在这个即将跨入农历新年的节点,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的物料在派送,一份份解民忧、聚民力的心意在抵达,“暖”之于全州各地困难群众的深层次意蕴在“解构”,只因覆盖城乡、救急解难、有效兜底、持续发展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密织”,救助主体多元化、救助内容综合化、救助方式法治化、制度建设体系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势头正猛——我们有理由相信冬日“送温暖”不日也将成为“四季歌”。(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库图)

     链接

     据州应急管理局统计,2019年机改后,全州进一步规范了冬令春荒、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等11种自然灾害补助资金申报、审核、发放制度,建立了困难群众台账,并以户为单位填报了此类人员冬春生活救助人口一览表。目前,已累计争取到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700万元、省级救灾物资18000件,冬令春荒救助资金1140万元,并得到了省级救灾物资前置棉被20000床、棉衣裤2000套、防潮垫2000床。2019年冬令春荒救助资金,预计在2020年春节前足额、一次性下发到2019年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登记在册的困难群众手上,坚决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 上一篇:我州春节期间物资储备充足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