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雪域奇葩绽异彩——我州中藏医药产业发展纪实

甘孜日报    2020年06月23日

农牧民在德格藏医院就诊。龚自华 摄

◎本网记者 张亚贤

我州是南派藏医药发祥地,中藏医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民间拥有大量的藏医药典籍、民方、丹方等。早在2006年,“甘孜州南派藏药”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何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实现产业富民?近年来,我州将中藏医药产业作为全州“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药材种植、生产加工、藏医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促进了中藏医药产业发展。2019年全州中藏医药产值突破13亿元。

发展历史悠久

藏医学是全世界仍在应用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传统医学体系之一,据历史文献资料显示,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代藏医药人不断的传承创新,在漫漫发展进程中,藏医药日臻焕发出传承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实践经验丰富、学科门类齐全、诊疗特色鲜明、文化载体多样的显著特点,为广大藏族群众生存、繁衍生息和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藏医药则像一朵瑰丽的雪莲花在青藏高原盛开了数千年,凝聚了无数人智慧的结晶,守护着高原农牧民群众的健康。伴随着产业扶持政策落地、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根植于雪域高原的中藏医药产业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众所周知,甘孜是南派藏医药重要的发源地和传播地,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中药与藏药诸多相似之处,我州把中藏医药产业作为甘孜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独特的民族特色、完整的理论体系,加之独特的地理环境共同造就了独特的藏药资源和诊疗技术,中藏医药产业优势明显。汇聚藏医药千年古方智慧,发挥中藏医药产业龙头作用,对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天赋资源、妙手荟萃的甘孜州而言,是文化自信、是形势所趋、是使命所在。

2018年以来,全州中藏医药产业紧紧围绕州委总体工作格局,深入落实“产业富民”“健康中国”战略,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药材种植为前提,以医药结合为基础,根据“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建基地、建大基地,大建产业、建大产业,大引企业、引大企业,积极促进药材种植规模化、生产加工规范化、藏医服务特色化,推动药材种植、药材加工、藏医康养三大工程,促进中藏医药业融合、对接、提升发展,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呈现总量不断增加、企业不断增多、服务不断提升与规模不断扩大的态势,2019年全州中藏药总产值突破13亿元,中藏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全州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药材种植规模化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有着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雪原,出产冬虫夏草、川贝母、天麻、红景天、藏木香、羌活……据统计,我州药用植物159科2158种;药用真菌类22科77种;药用动物61科143种,占全省药用动植物种类的40%以上,是四川最大的药材主产区和药材基因库。神奇植物本草,犹如遗世奇葩,为甘孜发展药材种植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丹巴县半扇门乡腊月山村村民牟正华是村里公认的种植药材能手,他家一共种植了6亩大黄、羌活两种名贵中药材。“大黄和羌活一般为3至4年的生长期,据估算,在正常品种、产量和市场价格前提下,年均亩产值为3500-6000元,年均亩纯收入为2500元——5000元。”牟正华一边在基地忙活,一边乐呵呵地算着收入账。照此计算,腊月山村56户人家,届时将户均增收2至3万元。发展药材种植产业已经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昔日的小山村变成了农民的“聚宝盆”。

据了解,2019年,全州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合作社)主体、农户参与”的模式统筹推进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加大科技指导力度,药材种植取得新突破。以川西獐芽菜、黄芪、板蓝根等品种为主的乡城县中藏药生态循环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炉霍俄色茶基地达1万亩。丹巴羌活种源种苗基地、乡城獐芽菜示范基地列入全省“三个一批”药材基地。全州全年药材种植累计达到8.7万亩,同比增长18.53%。今年,我州进一步优化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区域布局,抓好中药材种植育苗技术研究、药材技术培训和推广,督促康定三祥、泸定裕农等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做好田间管理,完成春耕备耕生产,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建设特色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和高原药材原产地,培育地产药材大品种,努力打造川西北地产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截至5月底,全州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9.41万亩。

生产加工规范化

宗萨藏医药大健康产业中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落户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德格县宗萨藏医院获得全省首个民营医院《制剂配制生产证》和208个备案号,实现规模化规范化配制;乡城藏青兰公司取得中药饮片生产GMP认证,通过知识产权贯标体系认证,板蓝根、三七、夏天无、黄芪、丹参5个品种的中药饮片产品正式投产;格县宗萨藏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产值超2000万,成为藏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我州中藏医药产业的发展拓展了一条新路子,对我州中藏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州深入落实“产业富民”和“健康甘孜”战略,按照区域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要求,坚持“政府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医药并举”的思路,积极培育壮大制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全面推动院内制剂提档升级,努力打造康巴地区藏药生产加工基地。基本形成了“东部优先,南部、北部并重”的中藏药产业区域体系。特色中藏医药作为“六大支柱”产业,特别是藏医药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不断突破高地,书写文化延续。2019年,全州中药材加工量达到254吨,中藏医药总产值突破13亿元。到今年5月,全州中药材加工量完成91吨,中藏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5.74亿元。

藏医服务特色化

2019年9月,州藏医院武侯医院成立,进一步搭建起了南派藏医药走出甘孜走向全国的平台。家住成都的刘强(化名)患有增生性关节炎,他走访了各大医院,病症都没有得到缓解,只能靠吃止痛药来缓解病痛。后来经朋友介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州藏医院武侯医院就诊。经过两个疗程治疗,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藏医药效果确实好,现在我不用再吃止痛药了。”他说。

从深居川西高原到广医内地沿海患者,我州中藏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州基本形成州有藏医院、县(市)有中藏医院(民族医院)、乡镇有中医或藏医科室、村有中藏医药服务的四级服务体系。全州所有中藏医院达到“二级”民族医院标准,“二级甲等”民族医院达到14所,“二级乙等”达到5所。此外,州藏医院武侯医院、双流藏医门诊部相继开业运营、反响良好;州藏医院与炉霍县藏医院组建医联体,打造藏药浴体验馆;宗萨藏医院与州人民医院组建医联体,填补我州乃至我省藏药临床研究基地的空白;宗萨藏医药大健康产业中心入驻海南博鳌……藏医外延服务得到进一步拓展。

助力疫情防控

己亥庚子冬春之交,新冠肺炎来势汹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州藏医药不缺位、施拳脚、显作为,在新冠战“疫”中一展从亘古走向现代的特色优势和生命活力,也为藏医药守正创新追求更大发展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道孚疫情发生后,甘孜藏医心急如焚,立刻行动。州藏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藏医药核心专家组,通过藏医药专家组筛选论证,推荐出了预防、救治及恢复期3组藏药组方,准备了藏药预防病毒香囊。藏药组方把仁青芒觉、达斯玛布、郎波各觉、七珍汤等经典藏药确定为主要抗疫药物。州藏医院、德格县藏医院、德格县宗萨藏医院等藏医院的医务人员和职工昼夜坚守制剂岗位、加班加点保障生产。临床经验丰富的藏医组成小分队火速驰援道孚,为道孚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者以及两千余名隔离点值守人员、环卫工人、敬老院老人等免费发放了价值百余万元的藏药制剂、藏香、中药汤剂,实现了道孚“五乡一镇”疫区中藏药全覆盖,为抗击疫情贡献藏医药智慧和力量。



  • 上一篇:姐弟俩同患“先心病”成都医生千里“救心”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