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铁血忠诚一老兵

甘孜日报    2020年10月27日

经历铁血生涯,荣立赫赫战功,94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陈忠生活趋于平淡,当号声响起、当记忆复苏,他仍是——

康定市人武部部长为陈忠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本网记者 谢臣仁 刘小兵 文/图

“上午我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志愿军。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国家强大了,我高兴!”。戴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举手敬礼,双目闪光——94岁的陈忠,军魂犹在,铁血依旧。

23日下午,康定市炉城镇西巷子一民房内,一杯清茶氤氲升腾,峥嵘岁月在片片茶叶中泡开,在满脸纹路中舒展开来……

“要为自己做主”,壮丁成了解放军

一杯热茶泡开了往事,将陈忠的思绪拉回从前。

陈忠,汉族,四川遂宁人,1926年出生在贫苦家庭,半岁没了母亲,7岁父亲去世,跟着哥哥,又遭嫌弃,11岁离家乞讨,17岁开始给人当长工。他说:“那时的生活,比黄连还苦。”

1948年4月,是陈忠人生的一个节点——他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他回忆说:“国民党为了阻止解放,到处抓壮丁,大家都不愿意去,但没有办法,也跑不掉,我们被送到了黄百韬兵团。”

“那时国民党的部队污得很。”陈忠被迫当兵不久,就被倒卖部队鸡蛋的班长逼着去销赃,可鸡蛋又被别的兵抢走了。“钱蛋两空”,陈忠怕遭班长报复,趁着部队转移时偷偷溜走,可不久又被国民党的另一支部队抓获,当了担架兵。

1948年10月,陈忠迎来命运的转折点——他所在的部队被解放军打败,投诚了。“过去后,先上了3天思想课,解放军的干部讲‘我们知道,你们大多都是贫苦群众,是被迫当兵的。给国民党当兵,是给反动势力撑腰。解放军是为贫苦群众撑腰的,是为自己做主的’。后来,让我们选择回家或者加入解放军,回家还发路费。我选择了加入解放军,苦了20多年,我要自己做回主。”陈忠说。

刚加入解放军,陈忠担心被歧视,但第一天部队就给他发了一套新军装,解放军的“老兵”也不像国民党的兵那样“欺生”,反而十分照顾他,他一下就被感动了。“穿上新军装,像是脱胎换骨了。”

加入解放军后,陈忠被编入第三野战军第四纵队72师714团3营8连,当了一名炊事员。

喝了一口茶,陈忠小心翼翼地从铁盒里拿出一枚“淮海战役纪念章”、一枚“渡江胜利纪念章”和记着军功的复原证,骄傲地告诉记者:“我参加了淮海战役第二、第三阶段,参加了横渡长江,参加了解放山东长山岛。做饭、送饭是迎着炮火,人家不敢去的地方,我就要去,受了伤也不下火线……”

被“拉夫”当壮丁,是迫不得已;加入解放军,是英勇向前。经历众多战役,陈忠立了一个二等功、一个三等功。

“不怕帝国主义”,伙夫当了机枪手

“几千人聚在大坝子上,警戒线都拉了几层。要保证首长讲话不被偷听,当时我就晓得有大事情。”时隔70年,陈忠对1950年10月,部队在浙江开展抗美援朝动员的情景记忆犹新。

当时陈忠所在的24军,只抽调一个师的兵力入朝作战。“参加抗美援朝,是有条件的,最少要上过两次战场,要党员,起码是团员,怕死的不要。还要写申请,大家用自己的血盖手印,决心很大,一个连只抽十几个人。我不怕帝国主义,按了血手印。”

喝口茶,让记忆在茶水的滋润中复苏。陈忠又从铁盒里拿出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说:“我申请当志愿军也有点私心——我不想做炊事兵了,想扛枪打仗,觉得那样才贡献大。后来,连长问我‘哪个兵可以只打仗,不吃饭?’,我才醒悟,做了炊事班长。”

1951年1月,陈忠所在部队正式入朝,此前部队集中进行宣传动员,讲清了前线的困难;行动很保密,出发前,不准上街、不准请假、不准写信回家。

陈忠回忆,他们到了朝鲜,先在后方准备,朝鲜群众很热情,虽然语言不通,但大家很友好地在一起做事。轮到他所在的部队上战场时,供给很紧张,大家都说“优先运子弹、炮弹,吃不饱饭,也能打胜仗。”炒面用完了,就去找群众买粮、借粮,但决不准抢当地老百姓的东西。

“二两炒面,一碗水;五斤黄豆,一个连……”陈忠讲起当时的顺口溜,热泪盈眶。缺粮时,他就带着人挖野菜、剥树皮,“为了让战士吃饱,有力气杀敌,我们想尽所有办法,那时真的很艰苦,但士气都很足——你想美国兵都武装到了牙齿,我们凭啥能打赢,就是士气,不怕死的士气。”

筹粮难,送饭也难。他说,炊事班一般离阵地10公里,送饭就是迎着炮火上,经常摸黑行动,关键要会“听炮弹”。一次,他去送饭,一颗炮弹落到身后,他的腿被弹片划破;一次,往阵地送饭,一个士兵被炮弹吓得趴着不敢动,他刚把这个士兵一脚踹开,炮弹就落在原地……

他所在的营第二次上前线,打得惨烈。除了做饭,他还自制担架,上阵地抬伤员。他所在的连第三次上战场,打得只剩下十多个人,合到了其他连;他自己要求到战斗班,被安排做了机枪手。“当时,就想为战友报仇!”

成了机枪手,陈忠苦练杀敌本领,蒙着眼,十分钟就能把机枪拆了还原。不久后,他随部队第四次上战场,连续呆了几个月。有次打阻击,他硬是凭一挺重机枪,挡住了几十个敌人。

在抗美援朝战场,陈忠立了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被问到战场杀敌的经历,他沉思着说:“没人天生敢杀人,保家卫国,别无选择,也不后悔。”

“不占国家便宜”,老兵扎根在康定

1952年9月,陈忠所在部队奉命回国休整,直到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朝鲜停战后,陈忠被编入海军陆战队,驻防山东,并被选入军事教导团学习,后来当了机枪班班长。

1956年2月,陈忠复员回到遂宁,自谋职业,并和比自己小10岁的武秀清结了婚。陈忠有了家庭,也没向政府要待遇,而是外出谋出路,他沿着川藏线,一直走到昌都,最终在1959年落户康定。

刚到康定,陈忠没有向相关部门表明身份,寻求照顾,而是打柴度日。“有啥说的,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这几十年都是赚的。”说起当年的“隐姓埋名”,老人毫不后悔。

为了供养4个子女,陈忠没少吃苦。“我这身老毛病,就是以前累出来的。”佝偻在按摩椅上的武秀清刚说一句,就被陈忠制止了。陈忠说:“复原前,我们就下了决心,不占国家便宜。”

英雄不会被遗忘。后来,陈忠的身份被康定市相关部门知晓。2001年,陈忠开始享受抗美援朝老兵政策待遇。其中,定额生活补助从每月70元涨到现在的1445元;他的新农合医保由政府全额代缴,还有外出疗养待遇,相关部门每年都要上门看望慰问几次。

现在,陈忠一家四代同堂,共有30多口人。他的大儿子都已年过六旬,从康定某单位退休。他的孙子辈,大都上了大学,有很多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一大半都在甘孜州,一部分在内地。

94岁的陈忠和84岁的老伴身体硬朗。他每天都会看新闻,有时拾掇一下院里的花草,天气好就四处转转。谈到老年生活,陈忠说:“活到现在,我是赚了,又还舍不得离开,现在生活好哦!最高兴的是,我能亲眼看到祖国发展壮大。”“我当年选择来康定,就是觉得这里是个民族交融、团结发展的好地方,对我们老兵也好。”摸着刚收到的慰问金,陈忠很欣慰。

被问到当天在电视上观看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的感受,老人正了正帽子说:“我们中国人不惹事,也不怕事,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保卫和平,赢就赢在不怕牺牲、团结奋斗。我告诉后代,做人一定要爱国——我有5个曾孙,以后国家需要的话,上战场都是半个班!”武秀清补充说:“他把徽章都锁在柜子里,说要一代代传下去。”

结束采访,已是下午4时,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老人脸上,灿烂无比、熠熠生辉。

  • 上一篇:绘就城乡发展新画卷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