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最美宣讲格桑花——记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刘美翁姆

甘孜日报    2020年11月18日

刘美翁姆向农牧民宣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知识。

◎本网记者 李娅妮 文/图

【人物名片】

刘美翁姆,女,现年33岁,藏族,中共党员,德格县司法局副局长,懂政策、知法律、通藏语、能译文、擅宣讲,十年如一日坚守农牧区宣讲工作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宣讲青年干部的初心和使命,让党中央的治藏方略、理论精神、惠民政策、法律法规……“飞入”农牧区“寻常百姓家”,被中宣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高原劲放的格桑花”:双语讲译显初心

11月,川西高原彩林斑斓、风光旖旎;“善地德格”百村千寨、安宁祥和。时值甘孜州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11月16日中午,趁着午休农闲,德格县龚垭乡雨托新村村级活动室,刘美翁姆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保护生态、政策扶持、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发展等角度对全会精神进行精准解读,给全村117户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理论宣讲课。

在德格县的机关单位、街镇社区、农村牧区,名字有着“甘露仙女”之意的刘美翁姆名气不小。11年来,她扎根高原、进村入寨、跋雪山涉牧场,游走于每一个讲台,用藏汉双语的“心里话”、深入浅出的“大白话”、风趣幽默的“俏皮话”,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架起了党委政府理论政策直抵雪域高原百姓心间的桥梁,被农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最美宣讲格桑花”和“最飒宣讲女骑兵”。

“相亲相爱,犹如茶和盐巴”“大家的事大家管,大家的事大家议”“家禽家畜要圈养,死牛死羊要深埋”“六洗一扫一整理,房前屋后变干净”……每月总有一周时间,刘美翁姆要赶早前往县理论宣讲团小分队签到,随即开启一天的上山下乡“双语讲译”工作。

自2009年考入德格县司法局以来,近4000个日夜,刘美翁姆走遍了德格县26个乡镇的全部村组,足迹踏遍了1.19万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身影访遍了数以万计的农户人家。

一套工作服、一个公文包、一张工作证、一本笔记本,可以说,这是宣讲团每位成员的标配,但刘美翁姆不囿于此,她除了一心要做最走心的基层宣讲员外,她还想致力当好群众的信息员、服务员、协管员。

为此,一匹小走马,直达乡野牧原;一个日志薄,写满心得体会;一口藏乡音,巧解晦涩难懂,这些都是刘美翁姆试图以“拙诚”赢“百巧”的几件“法宝”。她常自我调侃:“宣讲工作可不是件只动动嘴皮子的容易事!要摸准民情、真材实料、因材施教、忌讳说教,老百姓有所求更要有所应。”

“说白了,顺风耳、流动哨、和事佬,指的就是我们宣讲员。”刘美翁姆一言以蔽,不论是进机关部门、街道社区,还是入学校寺庙、企事业单位,“为党政传声、为群众解难”,是其对自己这份职业所承担的职能职责的清晰认知——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作为一名道地的德格人,刘美翁姆不仅会说标准的康巴藏语普通话,还习得了一手漂亮的藏文字书法,藏语文书面用语也能熟练自如地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求学生涯中,她没有落下汉语文的同步学习和提升,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并义无反顾地选择回乡工作,只因儿时有个“法律人干明白事”的愿望和“帮助乡里乡亲”的梦想。

毫无疑问,怀揣梦想、充满激情、年轻热血,有着过硬的藏汉双语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计算机运用技术,以及一定的理论政策素养的刘美翁姆,到岗位伊始,便被予以重任,担负起“基层宣讲员”一职,尽力补齐县宣讲团人员“青黄不接”的短板。

“走马上任”后,在开展日常司法行政工作的同时,刘美翁姆全情投入基层宣讲,紧密联系德格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基层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记不清多少次到社区院坝广场、农村田间地头、高海拔流动牧场,分对象分层次分专题前期调研、随后宣讲,面对面了解诉求、解读理论、讲解政策、传达精神。

每年4至7月,是雪域高原的虫草采挖期,群众称其为“淘金季”。 每到此时,在云端“天界牧场”,便活跃着一支“马背宣讲队”,刘美翁姆俨然在列。这支由县司法、纪检、公安、卫健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特殊队伍,不是紧跟着牧民迁徙的脚步就是捕捉着群众“淘金”的足迹。同是宣讲团成员的达玛镇派出所所长扎西四郎颇有些自豪地介绍说:“会藏汉双语、懂党纪法规、擅长群众工作等条件是遴选队员的‘硬杠杠’,我们可不是简单地‘队员讲、群众听,群众问、队员答’哦!我们既要护航草山牧场的和谐安全,还要传递党中央的‘好声音’和利民惠民的‘红包雨’,更要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增收致富出谋划策。”

“农牧区话随意切换、藏族谚语信手拈来、方针政策逐条吃透。此外,态度亲切、解说详尽、体力还特别好。大家听过后才晓得理论讲座还能像讲故事、唠家常一样,上年龄的、文化低的甚至是年龄小的群众听一遍就懂喽。”这样的评价对刘美翁姆来说并不意外,在德格县乃至甘孜州北路其他6县基层党员群众口中,她既是上得了讲堂的“段子手老师”,更是疾风更劲放的“高原格桑花”。

曾慕名前去“农民夜校”听刘美翁姆宣讲的错阿镇错通村民尼玛措说,原本以为理论政策会让人昏昏欲睡,但两个多小时眨眼过去,她在一阵阵笑声当中度过,并从中有所悟、有所得,“以前,一到挖虫草季节,我们就托儿带仔上山,想到多个人就多挖点,但自从听了翁姆老师‘最好的虫草在学校’的宣讲后,我和大多数家长都开始主动送孩子去读书,再不敢耽误他们学习了,不能让娃娃和自己一样吃没文化的亏。”

从《宪法》《民法典》到《草原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各类法律法规,从思想教育、精准扶贫到控辍保学、文教卫生,从社保医疗、民生兜底到大政方针、绿色发展,从护林防火、城乡整治到村规民约、祛除陋习……“谁说小事情不能讲大道理,大白话不能说深理论?”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让刘美翁姆“炼成”讲大主题从小切口进入,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把普通话转化成农牧区藏话,理论连着案例,故事融合体会的宣讲风格。

“再接地气的宣讲方式,不送到百姓身边也毫无意义。”在刘美翁姆有“料”也有“魂”的宣讲期间,她累计参与“法律七进”、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法制宣传、夜校技能培训等各类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在全县上下掀起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新热潮。

她的理论宣讲课在“善地德格”大受欢迎,她也因此被广大干部群众昵称为“宣讲小达人”“政策小能手”。在群众的不断认可过程中,刘美翁姆也得到了各方面的锤炼,迅速成长为局里一名踏实肯干、业务精湛的优秀青年骨干人才。从2010年起,她先后编译了《四川省人民调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农牧民法律知识问答》《枪支管理法》等12本近10万字的完整法律法规文本,其中部分资料还由她朗读并制成语音光盘宣传资料。

“农牧民的贴心布姆”:服务调处暖人心

在甘孜,民族团结就像藏族人民每天必吃糌粑一样,已经“捏成团、聚成团、抱成团”。但在基层一线,邻里相处、亲朋社交时,难免会生摩擦、闹矛盾、起纠纷。因此,对于刘美翁姆这样的司法从业者而言,不仅得做好党政的“宣讲师”、百姓的“翻译官”,还得当好“调解员”。

11个年头,精明细致的刘美翁姆却早已记不清参与了多少次县域矛盾纠纷调处,又成功实现了多少起群众间的“化干戈为玉帛”。

如今,看上去瘦瘦小小,聊起天大大咧咧,笑起来爽爽朗朗,办起事风风火火的刘美翁姆,谈及是什么让她成长为一把调解好手的?不作他想,她掷地有声地回答:是人心。刘美翁姆回忆,别说是矛盾纠纷的调处了,就算一开始上山下乡宣讲时,作为进入农牧民藏房和牧民帐篷的“不速之客”,最让她担心的就是群众能否接受自己“不请自来”登门宣讲的方式:大家伙会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打扰?如果被人家拒绝了,那该有多尴尬啊!

这种顾虑很快就被农牧民的淳朴和热情打消了。“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我,在地里、山上、牧场宣讲,隔着老远就能被大家认出来,亲切地喊我为‘布姆’(藏语中‘女儿’的意思)。在路上遇见的每个人都会三番五次邀请我当晚住到他们家。”刘美翁姆的笑里满是被认同着、喜爱着的幸福。

最让她感喟的是干部群众发自内心地把她当成了“布姆”,那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这让她觉得这些年的坚持和付出都无比值得。

前些年,通往乡镇的山路仍旧磕磕绊绊,有些村寨甚至无路可走。大多数路段“山路十八弯”,仅能容一辆车通行,安全隐患若隐若现。尤其是当漫长的寒冬“造访”,气温往往在零下十几度徘徊,呵气成冰。这样的处境,即便是身体强壮的康巴汉子也不见得吃得消,但刘美翁姆却始终如一咬紧牙关,不论雨雪高寒,依然保持激昂斗志,认真对待每一次宣讲和调处工作。

以心贴心,刘美翁姆认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要发挥最大能量“忧群众之困、解群众之难”,真正配得上“农牧民的贴心布姆”这个称呼。

2015年春节前,德格县境内最大的物流公司格萨尔物流公司与德格县可口可乐代理商因运输协议履行问题,产生矛盾纠纷,并影响到春节、元旦“两节”期间市场生活物资的正常供应。

1月30日,县司法局指派刘美翁姆组织相关部门同时前往现场调解。刘美翁姆就当事人所提供的协议中表述不清、内容粗糙、权责不明等内容进行分析,随后通过现行法律法规向双方一一解释说明,使当事人双方合理认识问题冲突。最终,仅用5小时促成双方达成和解,确保“两节”期间全县近半乡镇农牧民群众的生活物资用品得到保障。

十年转瞬,当初那个青春、稚嫩、灵秀、温柔的藏族姑娘刘美翁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褪去青涩、沉稳干练、果敢气质的“农牧民的贴心布姆”。

这一丝丝悄然发生的变化,某种程度意味着刘美翁姆正润物无声地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感受群众,她依然在用另一种方式宣讲——真诚地服务群众。

平日里,脱下工装的她还坚持帮助困难群众,为大家答疑解惑,一举预警了不少基层“两委”干部因群众政策知晓度不高而钻空子的事情发生,受到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尊敬。

脱贫攻坚进行时,刘美翁姆有一户结对“亲戚”。无论工作再忙,即便不能登门,她每周都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了解“亲戚”的近况和动态。2014年初,当她前往中扎科乡上卡村看望结对认亲户根措时,了解到夫妻二人双双患病,妻子患上包虫病、丈夫得了肺结核,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且家中还有3名未成年孩子正在上学,整个家庭非常困难和拮据时,刘美翁姆果断掏出积蓄施以援手,还多方奔走,帮助“亲戚”夫妇联系医院就医手术,并为一家人争取到了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同时,当她得知“亲戚”所居住的上卡村,仍有20多户群众未处于安全饮水工程供水覆盖范围而饮水困难时,她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局班子汇报,争取局里资金支持,及时为20多户80多名村民彻底解决了安全饮水之忧。

11年间,她连续五年于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先后荣获了“全州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州“爱国守法感恩”优秀群众宣讲员、全州“妇女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四川省司法厅二等功、四川省委宣传部藏汉双语优秀宣讲员、全州共产党员示范岗、全州“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优秀中端人才、全州“我推荐 我评议 身边好人”优秀个人、“甘孜州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对于刘美翁姆来说,宣讲经验积累了多少、调处事件累计了多少、服务群众达到了多少、各项荣誉增加了多少,肩头责任就重了多少。

当下,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宣讲,她有自己的一番理论:面对机关干部要当好党的创新理论“传道者”,牢牢占领理论宣讲“主战场”;面对农牧民,要把“书面语”说成“知心话”,讲老百姓所关心的、听得懂的、能接受的话,这样党和政府的声音就能“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刘美翁姆表示:“这些年,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全州全县农牧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牛羊可以撒欢,但是人的思想不能放飞。多数牧民比农民住得更偏远,那宣讲员就是把党的好声音和好政策带给他们的幸福使者,引导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所以,宣讲这条路,我会矢志不渝地走下去。”



  • 上一篇:省检察院实地调研指导道孚县检察院“两房”建设工作
  • 下一篇:四川民族学院研讨农旅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66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