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12月02日
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发贵在南路片区指导工作。
法律宣传到草原。
悉心服务受赞誉。
◎州政法委 文/图
夜幕降临,华灯璀璨,一队队巡逻员在格萨尔王城穿行,吃夜宵的百姓谈笑风生。这让本已进入寒冬的人们感受到脉脉温暖。这是11月28日,记者在甘孜县城看到的景象。一斑窥豹,平静、安宁的生活,折射出群众对甘孜治安环境的放心与满意。
近年,我州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源头预防化解,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网格化治理为基础,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注入智治活力,巩固群众基础,在推进社会治理中积极探索构建平安建设新格局,推动州域治理现代化,实现全州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社会治理水平长效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位统筹 前端发力
突出创建聚人心、顺民心、鼓信心
“大家有事心不烦,评理说事敞开谈。村子有个‘说议断’,就地商量马上办。民情民‘说’表意愿,民事民‘议’法律援,民理民‘断’有乡贤,公开公正最关键。德治善治合民愿,法治自治美家园。”11月29日,康定县金汤乡先锋三村支部书记周易洪一首快板书道出了州域治理的成效。
历史与实践不断证明,我州对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从来都是闻令而动、听令而行,第一时间学习传达、贯彻落实,时时刻刻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市(州)域社会治理,是关乎地方经济发展、公共事业发展、基本民生、社会矛盾化解等领域的系统工程,其核心追求——幸福和平安,是群众永恒不变的内心期盼与现实追求。能纳入试点创建,是肯定、是鼓励,更是鞭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功获批全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试点创建后,我州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锣密鼓开展工作,奋力推进创建全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
强化顶层设计。省政协副主席、州委书记刘成鸣多次主持召开州委专题会议,把试点纳入州委总体工作谋划,建立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旅游示范区、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三创联动”格局,写入州委全会决议,形成统筹联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总体优势。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工作方案,州“四套班子”联系会议每月研究细化措施。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高规格建设领导小组,州县两级均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13个专项组和1个专班办公室。采取“地方财政保障一批、十四五规划纳入一批、积极向上争取一批、对口援建投入一批”方式强化保障,州县已到位资金4.2亿元。
强化部署推动。召开州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参加的高规格动员会,建立州委常委会、州委中心组学习会、州政府常务会每听汇报,依法治州例会每月重点部署,片区现场会定期推动机制,实行目标办每季查、督导组每月督、办公室每周通报制度。
强化管理指导。州委制定《关于创建全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全面深化平安甘孜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责任、项目、机制、难点、易忽视指标“五张清单”,“打包配送”到各牵头部门,确保工作推进无死角、任务目标无遗漏。组建3个片区指导组,每月定期分赴相关县市及部门开展业务指导,长效跟踪目标任务。
为了群众对平安和幸福的期盼和追求,近年来,我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全面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平安甘孜”建设风生水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驶入“快车道”。
先行先试 创新创优
实现群众路少跑、事能办、心气顺
“我们必须围绕群众最急、最怨、最烦的问题,从治乱强基发力,健全完善重点领域风险管控体系,开展‘治难题、治隐患、治乱点、治盲区’专项整治行动,从而赢得群众点赞。”刘成鸣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决心坚定、信心笃定,道出了州域社会治理的“根本”。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我州以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突出问题为主线,不断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为答好“州域社会治理”考卷赢得了最大的“得分项”。
“我想咨询一下关于社保的问题。”“如果发生了民事纠纷,该找哪个部门处理?”“惠民资金发放的标准是什么?找哪个部门了解?”……
旭日岭社区是甘孜县辖区商贸繁荣、流动人口多、治安防控难的重点区域。每天网格员都会接到社区群众打来求助电话,而群众的诉求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旭日岭社区按照“1+3+N”的模式充实网格,配备1名县级网格长,1名法律工作者、1名网格联系干部、5名专职网格员和24名信息员。充分发挥网格员的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先行先试,创新创优,该县在传统的巡逻方式上,配备无人机,加强“空中巡逻”,形成无人机巡查台账,共发现隐患问题26个;落实一日双巡隐患排查工作制度,通过手持终端上报隐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隐患,第一时间上报隐患”,发挥“一线哨兵”作用,上报线索隐患276条。
在坚持行之有效传统经验做法基础上,我州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建立新机制,分层分类打造了符合甘孜实际的科技支撑体系——
健全综治中心联网体系。按照州(县)正(副)科级事业机构2—6名编制,乡镇整合社治办1名专职人员方式,推动“三级”综治中心100%实体化。依托现有资源,把景区和重点寺庙综治中心设为管委会科室,推进网格党小组建设,全覆盖配备乡镇政法委员,强化阵地建设,有效打通市域治理“最后一公里”。
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结合乡镇村建制调整,以村民小组、牧民新居等为基础,细化调整网格2820个。创新采取“1+3+N”模式配备网格员5276名,落实4892名干部联系网格,做到每个网格有1名网格员、1名县乡领导、1名机关干部、1名政法干部、N名信息员。同时,建立县级领导“网格长”和价值信息“以奖代补”制度,有效激活了格员队伍活力。
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创新推广“网桥技术”,推动“雪亮工程”覆盖率达81%。采取“州搭台、县实施”方式统筹“天网工程”和卡口建设,实现重点区域和寺庙全覆盖。引入社会资源推进“地网和慧眼”工程建设,组建3.2万余人“红袖套”队伍,建全立体化防控网,刑事发案率较2016年下降30.6%、破案率上升23%。
50多年前,一块社会治理领域的金字招牌——“枫桥经验”诞生。多年来,其“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地解决问题”的基本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历久弥新。
走进新时代、面对新矛盾,“枫桥经验”在我州迸发新活力、焕发新生命力,探索并形成了“党建引领、矛盾联调、边界共治”的牧羊式管理办法,打造了“枫桥经验”甘孜升级版——
建立党建引领示范机制。采取党委领导、政法主抓方式加强阵地建设,建成协调中心346个、调解组织平台4300个,聘专兼职调解员1.3万余人,建边界地区联合党支部46个、流动党支部180个,依托帐篷夜校、马背法庭、调解服务点等平台,有效链接基层服务“最后一米”。
建立治理端口前移机制。建立虫草松茸采挖申报审批、持证采集、资源补偿、分类管理、全时服务、治理延伸“六项制度”,健全干部“上山”蹲点,循环梳理、排查、化解的“牧羊式”管理服务制度,近3年化解疑难纠纷33件。
建立和谐边界共治机制。健全情报共享、人员共控、风险共消、治安共创、利益共赢等制度,按照“依法依规、互惠互利、尊重历史、注重现实”原则,持续深化川滇青藏边界协作,州、县、乡和谐边界协议签订率达100%,边界地区治安环境得到逐步优化。
“路跑得少了、事情好办了、大家心中的气消了。”这是群众对州域社会治理的普遍认同。当好人民群众“大管家”“服务员”“知心人”,深入推动“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以先行先试、创新创优为抓手,激活了全州基层治理的 “一池春水”。
共建共享 效能融合
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投资1.7亿、占地720亩、住房面积2.9万平方米的色达县安康社区,是全州最大的易地搬迁点,涉及17个乡镇、134个行政村的400余户1800余人。这么多来自不同村的人、这么大的社区怎样管理?社会治理显身手。该社区通过扎实的社会治理工作,传播党的声音、传递党委政府温暖、讲好社区故事,广大群众更加明白“惠从何来、恩向谁报”, 切实让 “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深入人心,更加坚定“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还要自己加油干”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写照。如何巧用这根“针”,串起千条“线”?面对新时代新命题,我州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摆上突出位置来抓,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如今在我州,群众对这句话深有体会。集中配套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就业增收、产业发展,我州瞄准效能融合,实现共建共享——
把州域作为治理对象,把全州各级各部门作为治理主体,发挥市(州)域治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以城带乡的引擎作用、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不断提升我州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把创建全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作为目标,走具有时代特征、甘孜特点的社会治理之路;把提升维护政治安全能力作为推进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确保党在甘孜执政的政治安全、政权安全。
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作为推进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任务,让州域成为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的“终点站”;把提升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能力作为推进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点任务,筑牢基层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凝聚起‘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把提升维护公共安全能力作为推进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念,运用“构架式”系统思维,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享有的州域社会治理共同体。
“现在社会治安比以前好得多了,原来我们商铺也遇到吃霸王餐、无理取闹的人。现在这些现象没有了,我们一点也不用担心。作为经营者,我们也要诚信经营,维护甘孜形象,为社会治理尽分心出份力。”11月29日,在康定经商的梁唐斌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社会治安好了,商贸繁荣,群众安居乐业。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我州,州域社会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一台戏”,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年找差距补短板、两年强弱项完机制、三年达到国家标准,我州州域社会治理不断开创新局面。作为全省唯一成功申报全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的涉藏地区,我州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响、做亮“三区”维稳体系、“枫桥经验”甘孜实践、平安创建“甘孜模式”,完善“红袖套”巡逻防控常态长效制度,打造涉藏地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名片,连续两年实现“五个零发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我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助力“甘孜之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