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援医“好门巴”

甘孜日报    2020年12月04日

援医医生罗文才(中)正在为患者做胃镜检查。

◎本网见习记者 周燕 文/图

有一种经历,叫援医;有一种人生,叫奉献。

援医医生,一个与生命健康相连的群体。在高原上的救死扶伤中,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在许多人看来,医生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殊不知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他们加班加点,舍小家为大家;是他们不辞辛劳地救死扶伤……

2016年9月,在都江堰市对口帮扶康定市的政策下,全面实施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康定市卫健系统工作,选最好的医院、建最好的团队、派最好的医生,4年来65名医疗专家先后赴康工作。

这些医生中,每个人的“援医故事”,都有刻骨铭心的难忘情节,不过,赴高原生活的他们,同时又乐观、有趣、热爱生活。

“2月份的康定又下起了大雪,夜空下的情歌城好美!走在空旷的大街上,我们都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太冷了!又是想吃火锅的一天……”2月3日,提前结束休假,赶回工作岗位的张晓琴在朋友圈中这样写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每天下班都是走回出租房,看遍了康定美美的雪夜。她笑着说:“来康定练就了一双铁腿功,每天朋友圈的步数我都是第一。”

因为高原缺氧失眠,刚到康定的吴燕几乎每晚都要在凌晨才能入睡。她还清晰地记得,在那些刚睡着、睡意正浓的深夜,多少个紧急电话把她从温暖的被窝中拉起,强打精神赶回医院。在急诊科上班,又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样是常态。她自嘲:到了康定学会了腾云驾雾。忙碌之余,她依然在医疗队租赁的房子里插上一束花,装饰自己在康定的家。

罗文才和妻子倪丹,面对年迈的父母,纵使心中充满了亏欠和千万个不舍,还是毅然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夫妻并肩奋战在雪域高原。“我们就当是小两口单独过来度蜜月了。”“病人越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越应该体现自己的价值。”

肿瘤科的医生杨远富,依旧是那个严谨干练的博士研究生。下班回到出租房,他系上围裙,同室友一起烹制几道菜,他说自己感觉比以前多了点烟火气息。疫情期间,没地方吃饭,就自己做;回康匆忙,买不到菜,就从家里带过来。他说,“当时的口罩紧缺,我们也是自己想办法买的。”“面对疫情,作为医护人员本就该奋战在一线,大不了少吃一顿饭、少睡一点觉、少一点对亲人的牵挂;多流一点汗、多肩负一点责任、多一点战胜疫情的决心。”他,没有记录任何高原工作的艰辛。他说,人生总需要一些刻骨铭心的勇敢。

“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家乐在其中。我们几个就是那段时间培养的革命友谊,大家一起携手度过了最想家、最孤独、最困难的时期。”罗文才告诉记者,“疫情过后,我们一起走遍了康定的山山水水,还去了稻城亚丁,那里天很蓝、云很白、景很美。”

采访中,提及家庭,他们都有各种各样对于家人的愧疚,但他们说的最多的是“职责所在”“总得有人干”。谈到工作,几乎每个医生都在工作中体会过高反的痛苦,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是“救人是本能”“顾不了那么多”。

他们常说,援医是职责,救死扶伤是本能,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他们将康定当做第二故乡,视藏族同胞为亲人。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诠释与践行。

他们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健康理念播洒在康巴高原,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群众倾情倾心服务,把医者博爱播洒在情歌故里的山山水水,被藏族群众誉为“好门巴”。





  • 上一篇: 我州举行2020届选调生岗前培训
  • 下一篇:州民族歌舞团作品《赛马》入选省文联......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6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