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为山货插上“云翅膀”——甘孜州藏地莲花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电商精准扶贫纪实

甘孜日报    2020年12月04日

产业培训促增收。 薛鹏 摄

电商进村助扶贫。 薛鹏 摄

◎本网见习记者 周燕

“近两年,我州电商企业按照‘全域统筹·整体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工作思路,建设全州电商服务体系,现已建成州、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网络,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全覆盖、行政村电商服务全辐射、国省干道旅游综合服务区和加油站电商服务全覆盖,电商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一批本土电商企业在县乡村电商服务网络构架中承担起了‘主力军’的作用。”甘孜州藏地莲花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冯晓红在全州优秀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表彰大会上慷慨陈词。

根植肥沃土壤,孕育优强企业。今年10月19日,州委、州政府对州十大酒店(民宿)类企业、州十大商贸物流企业、州十大金融(通讯)类企业、州十大特色餐饮名店和州十大电商类企业的50家优秀企业进行表彰,甘孜州藏地莲花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在电商企业中榜上有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司于2015年开发“康巴商城”“深游甘孜”电商平台,农旅结合帮助贫困村农产品销售,公司立足我州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不断吸收学习先进的理念,发展至今,在全州传媒电商行业中独树一帜。

培训加扶持 村民成“网红”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冯晓红收到一个叫拉宗的女孩子发来的微信:“我的微店卖出第一单产品啦,今天我和小伙伴正在物流站发货呢。”看到拉宗字里行间透着喜悦,冯晓红也开心地笑了。

优良的生态禀赋赐予我州众多的名特优农副产品,但由于环境制约,大量农特产品走不出高原。而农村电商则成了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一根网线,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把买家和卖家连在了一起,开启农村电商的魅力之旅。

然而,电商进农村,在我州首先面临基层电商扫盲。在我州农牧区,大部分老百姓仍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贸易方式。2019年,藏地莲花团队走进巴塘,首先走村入户普及电商知识,为了使老百姓能听懂,他们请藏文老师将电商普及知识翻译成浅显易懂的藏文版并录制音视频发到每个村级活动室播放,尽可能让村民们都了解电商。

“让边远的涉藏地区群众切实感受到电商就在身边,还是今年年初保供给乡村老百姓带去便捷那段日子。”团队小伙伴感触颇深的是疫情期间电商防疫。

疫情期间,巴塘县全面启动“线上订购、及时配送”电商保供服务模式,专区订单配送1000余单,线上金额12余万元,其中地巫乡、中咱镇村民集中下单订购米面油蔬菜等,客单价超3万元。巴塘防疫保供惠民电商书写了一幅幅“逆风而行”的记录,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广大市民即使呆在家里也能保障生活的正常运行,让巴塘人民切实地感受到电商的高效便捷,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农牧区除了必要的资金扶持,人才培育同样非常关键,而扩大农村电商主体更是推动农村电商建设的核心因素。”冯晓红说,“为此,我们在巴塘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和县经信商务合作局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广泛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和集聚孵化,引导青年网上创业。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班次、不同类别的电商培训。”

截止目前,藏地莲花团队在巴塘开展普及培训、实操培训、增值培训超过5000余人次,其中培训电商创业青年、乡村电商物流服务站站长2000余人次,团队老师们手把手教他们开网店,新增孵化创业网店165个,首期为6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设网点二维码专区上架农产品。

扶贫举措实 雪菊成“明星”

在我州不少偏远乡村,因为山高路远,农特产品常常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卖不上好价钱。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州各县(市)大力扶持发展农村电商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加速提效。

2019年,藏地莲花文化传媒承担了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巴塘县的建设任务。在项目建设初期,团队走村入户深入调研。在党巴乡,团队走进贫困户洛绒志玛家,这是一位单亲母亲,抚养着三个儿子。9月的巴塘正值高原雪菊盛放的时节。两年前在团省委的帮扶下,洛绒志玛成为首批种植雪菊的农户并获得不错的收益,这也带动了更多贫困户的积极性,高原雪菊成为当地的扶贫花。

“带着高原雪菊,我在第二届深圳经济特区扶贫实践与探索暨扶贫合作交流研讨会上抓住时机向与会的嘉宾、媒体和采购商推介。”冯晓红说,“回来后,便对党巴乡和莫多乡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实地调研,将其纳入巴塘电子商务进农村产品开发和供应链中的扶贫产品进行全链条帮扶打造。”

据了解,藏地莲花团队到莫多乡郎翁村收购了当年的雪菊,开展了第一阶段产品打造,从提升产品包装、设计制作产品电商详情页、农产品手册,到营销推广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积极对接目标市场,倒推产品孵化,帮助合作社和贫困户找到了市场。

看着一罐罐、一袋袋的雪菊不断卖出去,摸着鼓起的钱袋子,贫困户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不仅如此,藏地莲花文化传媒与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不仅帮助贫困户销售产品,同时也帮助他们“触电”创业,格绒志玛的大儿子洛绒丁真也参加了电商培训,成为当地首批电商创业带头人。“去年我家种的雪菊、核桃、苹果,公司帮忙在网上销售,收成还不错,往年烂在地里的果子也卖了出去。”

电子商务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带动更多村民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今年4月,得知党巴乡和莫多乡的合作社、个体种植户在雪菊播种之际种子一直没有着落时,冯晓红立即对接州农牧局和州种子站的专家,经过几番调研,在州农牧局专家的推荐下,选择了一家拥有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园艺供货商,同时联系两乡统计所需雪菊种子的数量,从企业自筹款中拨付资金购买了96公斤雪菊种子,免费为两乡的合作社提供了雪菊种子。

“种子买到了,但等物流邮寄到巴塘县,时间又得耽误一周。为了不影响下种的时节,我们联系种子供货商,让他们用顺丰到付的方式尽快发货。”冯晓红说。

“以前,我们大多坐等商贩上门收购,过剩的只能积压或低价抛售。现在有了电商,不仅给我们免费发放种子,还直接采购我们种植的雪菊,今年我们全村种植雪菊的收入是去年的两倍以上。”莫多乡郎翁村二组组长泽仁邓珠告诉记者。

据介绍,下一步,公司计划帮助当地建设雪菊初加工厂房,制定雪菊生产、包装标准化流程,保证供应链的货源,并同步开展前端市场的对接,打开销路,使高原雪菊这款明星扶贫产品切实落地。

电商搭平台 山货成“俏货”

“叮咚”随着一声微信收账提醒,洛绒益西家的核桃又售出几袋,还干着农活的他拿出手机开心地笑了。

洛绒益西是巴塘县莫多乡朗翁村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只有夫妻二人,平常除了地里的农活,主要经济来源就靠种植核桃和在家制作荞面,但因销路狭窄,收入微薄,家庭境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遇到农忙季节,还只能暂停荞面、核桃的销售。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为因地制宜来帮助百姓增加收入,巴塘县电商走出了切实的扶贫模式。今年3月,该县启动“一村一店,一户一码”电商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类似洛绒益西家这样贫困户面临增收难的问题。随着一笔笔成交记录和收入不断提升,贫困户自立更生、劳动致富的信念更加坚定。

“一村一店,一户一码”是藏地莲花团队在基层开展电商和产品孵化时摸索出的电商扶贫模式,团队前期指派5名电商工作人员对77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一对一”指导开网店事宜,同时为每户贫困户分别生成一个农产品销售专属二维码,采购商、经销商和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了解该户基本户情、农特产品产量、价格和库存等信息,进入网店后直接下单购买,有效拓宽贫困户农特产品销售渠道,解决特产品销售难问题。

该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广泛推介“一村一店,一户一码”,截止目前,建成19个乡镇电商物流服务站,58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完成77个电商物流服务站点站长网店开设,为600余户贫困户定制专属二维码,上架核桃、荞面、雪菊、醋海椒、蜂蜜等农特产品20余种,已为贫困户卖出20余万元的苹果、核桃、荞面、藏香猪等初级农产品,并签订了100万元的销售订单。在今年10月17日,在广东中山的扶贫日农产品展销会上,藏地莲花团队带去的巴塘特色产品成了抢手货,其中王大龙村的纸皮核桃在两个小时内一抢而空。

截止今年9月,全州网商总数已达21762家,两年之内网商总数增长接近2倍;1至9月,全州网络交易额实现31.89亿元,逆势增长4.94%,较四川高出7.07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强劲。




  • 上一篇:我州出台办法加强州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
  • 下一篇:瑞雪靓炉城 赏雪正当时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6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