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02月06日
◎本网记者 李娅妮 实习记者 黄天威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十三五”期,我州全面实施扶贫攻坚战略,脱贫任务全面完成,18个贫困县(市)、1360个贫困村、2255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兑现了向全州人民的庄严承诺。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市(州),取得了我州减贫史上最好成绩。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围绕“成渝后花园·康养加休闲”定位,建成“两江一河”流域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253个、幸福美丽新村1305个、宜居乡村达标村737个、扶贫新村1360个。
多年来,“脱贫攻坚”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而今年“乡村振兴”一词却频频出现。连日来,记者跑州两会发现,镜头里总少不了出席州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热议“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话题的身影。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关键在于乡村产业兴旺。”州政协委员、雅江县农牧科技局农技站站长邓军说,今年带来的提案之一就是关于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提速乡村振兴的建议。如何加快乡村产业发展,邓军认为,最需关注的落脚点即是人才和产业发展,特别是要重视网络人才、电商人才的引进和本土培养,以期助推农村电商发展,带动诸如“雅江松茸”等农特产品“跨越山海”的销售;同时,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拓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领域的配套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不断增强乡村产业的“造血”功能,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乡村振兴于我州而言,已不仅仅是促民生稳就业的重要发力点,而将成为我州“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施政方向。新发展阶段,如何传递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成了摆在全州人民面前的新课题。
有出题,就有作答。
从“脱贫攻坚”迈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工作重心是不是意味着脱贫攻坚工作结束了?在州政协副主席、州扶贫开发局局长杨庆华看来,显然不是,要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发扬扶贫铁军精神,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不撤摊子、不甩包袱、不换频道,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通过一套方案‘引’、两大基础‘稳’、三类机制‘固’、四块政策‘接’、五项工作‘推’的‘12345’工作思路,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看似一个阶段任务完成了,但这绝不是终点。”州政协委员、州农技站站长李良同样认为,这种衔接不是原有扶贫政策在时间跨度上的重复和延续,而是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作为一名农业界别的委员,要潜心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开发,只有激发创新活力,才能服务乡村振兴。”
李良建议,要以“高质量发展生态农牧产业”为引领,筑起乡村振兴新高地,筑牢“三意识”。一是片区意识。目前,全州已启动六大片区现代农业产业带发展前期调研、规划,即:大渡河沿河片区、力邱河沿线片区、鲜水河沿线片区、色曲河沿线片区、金沙江沿线片区、雅砻江沿线片区,立足资源优势聚集,成带成片发展。二是园区意识。选定县域内突出的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好中选好”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现代经营形式组织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州现已建成省级5星园区1个、3星园区2个、州级园区15个。三是产区意识。一个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生产与产区的自然特点密不可分。目前,按产区特色、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10+2”产业布局已出炉,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之举,是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反复研读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乡村振兴’给我以启示,要做强农业产业链增强农业企业抗风险能力。我的养殖场经历过无情的洪水、灭顶的鸡瘟,在‘6·17’泥石流中也遭受了重创。我打算今年转型调整,建一个加工厂,让养殖场更扛得起风雨和摔打。”州政协委员、丹巴县梅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凤相信,只要对照目标任务脚踏实地地走,肯定能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平稳拿过接力棒,跑好接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