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11月03日
深入基层调研。
婚姻流动登记便民。
应急演练提提升能力。
婚姻流动登记现场。
多方协作,提升治理能力。
◎甘孜州民政局 文/图
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是近年来我州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之一。
两项改革是一篇前后相续的“大文章”,“后半篇”涉及区域更大、领域更宽、时间更长、部门更多,涵盖党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
近年来,我州按照省委、省政府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部署,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将“后半篇”文章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基层治理等工作整体谋划、统一规划。
一组组详实数字,见证着民生事业的全面实施;一张张项目清单,映照着务实工作的为民情怀;一件件民生实事,提升着贫困群众的幸福获得……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共享两项改革的“红利”,推动改革成果转化为治理实效,凝聚起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优化资源配置
赋能发展生“活水”
一子动,满盘活。“卫生院原来用房很紧缺,后来整合了几个单位的‘闲置房’,一下解决了用房难问题。”10月29日,道孚县玉科中心卫生院负责人带着医务人员正在对医院用房进行再规划。
以往是捉襟见肘,现在是绰绰有余,重新规划可以放开“手脚”。在两项改革中,道孚县维它乡撤并,原维它乡政府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和派出所用房共1550平方米移交给县卫生局改作玉科中心卫生院,使玉科片区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增强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了当地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乡镇和建制村调整后,被调整的镇村很大一部分公有资产闲置出来了,如何盘活用好是个现实课题。
我州实行镇村闲置资产“台账化”管理模式,明确其权属、分布和使用状况等情况,通过充实办公用房、转换公益用房、闲置设备再利用、市场化处置开发等有效途径,全州乡镇房屋闲置盘活率83.57%,乡镇土地闲置盘活率100%,村级房屋闲置盘活率98.52%,村级其他资产闲置盘活率70.3%。
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和乡镇机构编制等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目的。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开展以来,我州着力把更多资源和服务事项、管理权力下沉到基层,实现“人、财、物”的高效整合,补充175名行政编制到乡镇,明确乡镇法定行政权力119项,属地事项责任114项,向乡镇赋权平均每个县(市)25项;畜牧兽医站和农机推广站共1618名事业编制已下沉到乡镇;全州52个涉改乡镇基本完成可研审批、落实选址用地等前期工作,已纳入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涉藏专项申报计划,切实把改革红利全面释放。
两项改革,有增有减,优化资源配置做“减法”,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做“加法”。我州聚焦资源下沉,激活优化配置的“一江春水”。
提升发展质量
加力建设补“短板”
历数载风雨、筑世界高坝、镶高原明珠、成大国重器。9月29日下午3时55分,一片欢呼声中,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迎来首批两台单机50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
两河口水电站,是国家和四川省重点工程、西部大开发优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战略工程,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西南六大水电基地投产的第一个龙头水电站、四川省内库容最大的水库电站。该水电站核准投资总额664.57亿元,于2014年10月开工,计划于2023年全部竣工。
说起两河口水电站的成功建设,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祁宁春表示,是甘孜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赢来了水电站的高质高效建设。水电站建成后,将“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拉动作用,将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接续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两河口水电站留给江河的是安澜,留给人民的是福祉,是我州提升发展质量的一个缩影。
色达县通过资金激励、加盟抱团、托养运营、保险护航“四项措施”护航高原牦牛养殖业发展,投资1.47亿元,建成3.15万亩的牦牛产业园区一期工程,引进6家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吸纳带动9537户牧户加盟,构建1家龙头企业带动N户牧户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的“1+N”的抱团发展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牦牛养殖。
两项改革成败与否,提升发展质效是关键。我州着眼提升发展质量,探索出一条有效提升镇村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州选取10个乡镇、5个村开展乡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已形成初步成果。撤并建制村直连道路完工65.2公里,产业路旅游路工程完工37公里,危桥改造工程完工1308延米/16座,完成2021年乡村客运“金通工程”试点全覆盖。设置水利巡管员957名,完成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1405个,全州63个水文(位)站点视频监测升级改造和18县(市)362个非工程措施监测点位提升改造工作。成功创建3镇为首批“天府旅游名镇”,成功创建2村为“天府旅游名村”,完成5个基层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全面建成“甘孜文旅能人库”。优化调整生活垃圾收转运路线164条,24个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42个乡镇已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999个行政村配备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已建成粮经主导产业基地4.28万亩,标准化养殖场2个,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2座,完成45个试点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和登记赋码,核实村级集体资产112.31亿元,累计量化资产41.59亿元……
详实的数据背后是生动的建设实践,补起建设短板,提升发展质量,为甘孜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增强服务能力
民生改善有“温度”
改善民生,是两项改革“后半篇”的重点工作,也是两项改革的题中之义。
民众所需是谋划改革的重要因素。缩短服务半径,才能打通服务我州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画好民心民愿“同心圆”。
德格县域地形狭长,从南到北段有200余公里,这为群众办事增添了难度。德格县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开展流动婚姻登记,一辆流动车,承载了婚姻登记的全部功能。
据了解,今年1月22日至1月27日,德格县副局长达拥带领婚姻登记工作人员,携婚姻登记设施设备到德格县阿须镇开展婚姻登记流动服务活动,共服务群众440人,办理婚姻登记手续215对,累计节约时间364小时,节约路程86000公里,节约费用20800元。7月20日至22日,由德格县民政局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到德格县温拖片区四个乡镇开展流动婚姻登记办理暨民政政策宣讲进基层活动。开展民政政策宣讲4场,共计238名农牧民群众参加宣讲活动,发放326份宣传手册,办理婚姻登记手续120对,累计节约时间1080小时,节约路程700公里,节约费用22000元。
同时,德格县创办服务阵地、创立网格机制、创新服务活动“三创举措”提升便民服务效能,为群众办实事100余件。
“一辆流动车,登记上家门;不用你跑路,服务暖人心。”一曲“顺口溜”道出了贴心服务带给群众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解决民生难题有“大动作”,增厚民生福祉有“大礼包”。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各项工作的推进中,我州在四川政务服务网、“天府通办”APP分站点藏汉双语版正式上线运行;一体化平台已办理川渝通办事项260项,配置省内通办事项547件,梳理就近办事项1529项;已完成87所校点撤并任务,实现210个建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藏医馆建设,完成率72.36%,“两病”诊断认定权全部下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泸桥镇、冷碛镇2个实践所和沙坝社区等3个实践站示范点,注册志愿者2万余人,德格县麦宿镇等5个乡镇荣获全省百名魅力乡镇。在全州建立2053个儿童之家,打造了20个儿童之家示范点。开展流动婚姻登记23场次,办理流动婚姻登记650对,5县(市)已落实婚姻登记片区试点的经费和场地。以“实”为要,让改革红利全方位、深层次、持续性释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通政务服务惠及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贴民心、顺民意、解民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桩桩实事,传递着党委政府的温暖,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句句感谢,传递着感党恩、思奋进的情愫,体现着人民大众对社会保障的充分肯定。
提高治理效能
能力提升“加速度”
10月25日,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半扇门镇,“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如火如荼。
建成“大一统”平台,整合自然资源、水利、林草、气象等监测预警资源,建成“大一统”综合应急平台,实现防汛、抗旱、防火等应急突发事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筹调配应急队伍、物资,做到预警高效、反应迅速、救援及时、保障有力;组建“专与兼”队伍,设置信息续报员48名,成立县级155人综合应急救援队、乡镇抢险队伍34支1250人,配备相应救援装备,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储备“多种类”物资,储备棉被、毛毯、帐篷等应急物资7378件,12个乡镇配齐微型消防车和扑灭火设备,20个重点村配备4G单兵图传设备;与辖区内重点企业、超市等签订《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保供协议》,建立应急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各类应急物资调得出、用得上,丹巴县“三举措”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我州原有建制乡镇(街道)325个,调整后减少36个;原有建制村2679个,撤并后减少498个。数量在减少,治理效能却在提高。我州高质量完成乡镇党委和村“两委”换届工作,选拔278名“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配强乡镇党委班子成员2239名、村干部15192名,安置离任村干部2362名,“一肩挑”比例达到96.2%。今年第一批省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完成10个,启动第二批省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11个,康定市榆林街道公主桥社区确定为今年度全省第二批社区治理试点,第一阶段试点任务已完成。配齐乡镇专职政法委员,常职村(社)维稳综治员2119个,整合1484名法律服务人员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创新采取“1+3+N”模式配备网格员5276名,建流动网格319个。组建完成289个乡镇(街道)292支8014人的应急队,2251个村(社区)25990人的应急分队;建成防火隔离带26公里、瞭望点31个;建成消防蓄水池97个;建成7个直升机野外停机坪。完成航空取水点建设14个;建成通林区林场和防灭火专用公路218公里;建成“数字林草”视频监控点位157个;将林牧区重要卡口161个点位视频监控接入公安天网系统;完成县级应急指挥场所建设10个,建成各类地震监测台站198个、避难场所270个;完成289个乡镇共计6200万元、22.29万件救灾物资采购和前置,完成240万元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前置到7个重点县市,州县两级自身储备救灾物资达27.75余万件。我州充分发挥镇村干部队伍、社会治理力量等作用,打造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基层干部队伍,以发挥其整体效益,避免人力和财力浪费。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近日,全州机构编制系统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暨业务工作培训会在泸定县召开。要求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加快进度上做文章,在取得实效上求突破,进一步健全配套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扩权赋能和服务重心下移,提升改革综合效应。
我州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各项任务,聚焦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点难点加强突破,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抓好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拓展“前半篇”文章“变好、向善、更优”发展,始终以群众获利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注重整体性、协同性和实践性,推动改革红利持久释放,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并使之成为推动我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