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09月08日
◎川观新闻记者 张莹 洛绒尼玛 杨孟双
“住宅结构封顶完成76户,结构砌筑完成76户,均完成总数的100%,外墙保温完成58户,完成总数的76%……”9月4日,记者来到泸定县德威镇地灾避险集中安置点,一幅项目建设进度表映入眼帘。工地上,塔吊林立、运输车辆来回穿梭,现场建设如火如荼。
2022年9月5日,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时隔一年,泸定县灾后重建工作按下“加速键”,在这片土地上, 一栋栋新建楼房拔地而起,公共配套及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泸定县以民生优先,将重建与提升相结合,加紧建设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项目。
自建群众一年搬新家
“最初大家都有顾虑,自建房一筹莫展。”9月3日,记者来到得妥镇天池山村统规自建点,天池山村支部副书记刘林华坦言。
“9·5”泸定地震发生后,天池山村一组受灾严重,需整组搬迁安置。
没有宅基地,房子怎么建?
好消息是,经过村两委协调,天池山村二组的农户自愿提供给一组受灾农户宅基地进行安置,该安置点占地8.8亩,目前已安置11户灾后重建户。
同时,按照“一户一策”等相关要求,得妥镇统一组织协调,为自建户提供用地规划、房屋设计、技术指导、工程监理及建房质量安全等全过程指导,为重建提供“一条龙”服务。
“目前,已完成11户主体封顶完工,其中已搬迁入住6户,正在实施内部装饰5户。下一步,将陆续对该点位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施工,包括小区路面黑化、供水、排水、供电设施等。”刘林华说到。
如今,走进得妥镇天池山村统规自建点,远远望去,一幢幢“别墅”式新楼拔地而起,村民们忙着内部装饰、粉刷等作业,大家正加紧建设属于自己的新家。
“灾害发生后,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再住进新家!”德威镇寨子村村民倪秋富望着新家感慨。
走进寨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崭新的“洋房”。
“这是新建的统规自建房,全镇共有647户自建户,目前已主体完工626户,装修完成162户,入住153户。”德威镇副镇长刘蔚说。
“新房质量过硬,很放心!”搬进新家的倪秋富表示,住得很安心。
“除了建立专门的台账、专卷,我们在前期开展了技术培训、宣传宣讲,告诉当地群众要选择有资质的公司,同时,我们凭请监理公司,定期巡察安全质量,并让相关技术人员,加入微信群,重建施工有问题的,随时在群里,或现场进行问答,让重建房屋质量得到保证。”刘蔚说。
年底受灾群众基本入住新居
伴随着“叮铃哐啷”声,近百名工人正在进行房屋室内室外装修及挡土墙作业,这是“9·5”地震德威镇地灾避险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忙碌的一隅。
“项目主要安置通风岩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76户群众,建筑面积9847平方米,分为ABC三种户型,共18栋单体建筑。”项目负责人王运港介绍,目前已完成住宅结构封顶76户,完成总数的100%,预计年底交付使用。
“我们在保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大人员机械投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工,让老百姓早日搬进新家。”王运港表示。
在得妥镇北头村安置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正在搬运物料,数百名工人正忙着搭钢管支架、铺设木方、焊接钢筋等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使用钢筋机械式链接,依靠套筒来把钢筋连接在一起,以达到间接传力的效果,保证原材料的强度。”得妥镇北头村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经理何柏柳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当地实际,安置点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均采用框剪结构,每平方米含钢量达70%以上,室内空间更大,抗震等级更高。
“项目配套建设三个村级活动室、118个机动车位,文化活动场所等,于2023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1月全面交付。”何柏柳说。
“泸定县共有两个统规统建安置点,13个统规自建聚居点。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每周对项目进行安全巡查、监督检查。”泸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管股股长万涛介绍,目前统规自建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全面铺开。
这意味着,到今年底,泸定县受灾群众将基本入住新居,无惧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