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背景:
近日,甘孜微生活有一则消息:熊孩子的寒假去哪儿了?罗列了寒假里中小学生可能的几种寒假生活方式:在家冬眠?去唱歌?去开黑?去约饭?或去培训?处理成堆的寒假作业?(甘孜微生活1月1日)
■欧阳美书
寒假来临,大多数中小学生欢天喜地,终于没人管啦,终于可以睡懒觉啦。但对于家长来说,却又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上学期间,学业、作业以及孩子的各类活动,都有老师管着,家长最多在学生放学后问一问,敲敲边鼓,或周末带孩子去郊游、好吃好喝地过两天,多是休闲与亲情的内容,真正有关教育的内容是很少的。但是,寒假就不一样了,孩子三五十天呆在家里,家长的责任一下子就凸显出来。
大多数家长可能都没认真思考过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渡过一个寒假,或者思考过的最终也只能随大流,先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去上上什么培训班,或在节庆大假期间带着孩子去旅游几天。但是笔者以为,以这样的方式渡过寒假其实有失假期的本意。
学校为什么要放寒暑假?网上最常见的观点认为这是老师和学生应该享受的权利,只是,这个观点同样没有摸准寒暑假真正的缘由。学校放寒暑假,只能从教育与学习的一般规律上去寻找原因。
老师上了一学期课,学生学习了一学期知识,需要一个“停顿”,这个停顿不是身体的或生理的需要,因为平时学生与老师也是享受了作业之外正常的休息时间的。这个“停顿”是教育规律的需要。打个比方,譬如牛吃了一肚子的草,需要“反刍”。老师一学期将教材教了一遍,需要一定时间“反刍”、总结,并结合进修等方式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同样需要一定时间去“反刍”、消化已经学到的知识,以期融会贯通。
最重要的是,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这个成长,并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以及知识的积累,还包括社会生活的体验以及人生的感悟,而学生的这一成长需要,只能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才能实现。此外,天气最热与最冷的时候,教学与学习的效果均会打折扣,或许也是学校需要放寒暑假的一个原因。
话题至此,那么,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暑假或寒假呢?笔者认为,核心在于一个“补”字。这个“补”,首先肯定不是补文化,因为文化知识学校已经教得够多了,这个“补”,是《道德经》的“补不足”三字。
补不足,是指补学校教育缺少的部分。只有将学校教育缺少的部队补充、弥补起来,学生才能称得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那么,学校教育缺少什么呢?这个缺失或缺少的部分就多了。从大的层面说,学生的生活技能,学校一般是不会教的,譬如洗衣、做饭;学生独立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学校一般也不会专门教的,譬如,今天家里来客,如何接待客人,以前往往是家长说了算,现在,能否让孩子作一次主?譬如,让孩子学会花钱,甚至学会砍价?让孩子自己计划如何过好每一天(家长最后把关)?让孩子决定一次旅游计划?甚至,让孩子当一个假期的家长?
韩国有一位叫金惠星的母亲,她的六个孩子都是哈佛、耶鲁博士毕业,有两人还是奥巴马内阁成员,其成功秘诀的关键就在于父母从不办孩子的事情,而且父母也不会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大多数中国家长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