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灾后重建,我们感恩奋进

甘孜日报    2016年11月22日

    ■本网评论员  

    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1122成为我州各族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历经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那些曾经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如今正在旧貌换新颜,进而生动地展示出了一幅从废墟上站立、在灾难中重生、在重建中跨越的壮美图景。

    抢险救灾是应急战,灾后重建是持久战,后者任务更为艰巨。大灾大难,大爱无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的鼎力支持,全省各地和社会各界的紧急驰援,州、县(市)党委政府的抗震救灾与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和务实行动,更让受灾群众定心、暖心。各级党委、政府和灾区人民以绝地反击的勇气、绝处逢生的智慧,唱响了一曲自力更生、重建美好家园的奋进之歌。

    “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化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人们对康定“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客观评价。透过抽象的词汇,深入重建的现场,“更加”无疑是重建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词:住房要更加舒适、校园要更加坚固、设施要更加完善……这一个个“更加”的最终着眼点和落脚点,实际上就是“灾区会更加美,受灾群众生活会更加好。”如今,整整两年过去,这样的“更加”已逐步转化为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美丽图画:一座座幸福美丽新村在地震废墟上拔地而起,一所所精美的校园在重建之中迎来了书声琅琅,一条条受损道路的面目一新,一个个富民产业的落地生根……这一个个令人震撼的“更加”,不是建立在灾难之上,而是建立在理性正视灾难、勇敢应对灾难的人们心中。

    审视灾区变化,凝思重建历程,我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要是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兄弟市(州)的倾力援助,要是没有州、县(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怎么会有“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奇迹?要是没有灾区干部群众在擦干眼泪的同时挽起衣袖大干苦干协力干,怎么会有整洁房屋中升腾的袅袅炊烟、明亮教室里孩子们的清亮书声、宽敞道路上的汽车奔驰、村民活动广场上的载歌载舞和干部群众脸上的笑逐颜开?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变化并不仅仅是那些看得见的“更加”。经历了康定“11·22”地震的考验,经历了感天动地的生命大救援、灾难大抢险、人员大安置和秩序大恢复,经历了如火如荼的灾后恢复重建,我们不仅学会了坚强与坚守,而且更懂得了感恩与奋进。

    当然,灾区的凤凰涅槃,不仅是重建被地震损毁的学校、医院、房屋、道路、桥梁、水电,更是精神的重新振奋和人格的重新锻造。令人欣慰的是,重建中彰显出的自力更生、团结拼搏和勇于担当精神,已经让灾区干部群众在地震废墟生长起了一种顽强的斗志与不屈的力量。正是这种顽强的斗志与不屈的力量,点燃了灾区群众尽快“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激情与梦想。

    激情似火,熊熊燃烧;梦想升腾,蒸蒸日上。从“原地起立”到 “超越从前”,从灾后重建到脱贫奔康,这一系列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让灾区群众充满了深深的感恩之情。知恩感恩,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自强是最大的感恩,奋进就是最好的报答。值此康定“11·22”地震两周年之际,我们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说感恩之话、常做感恩之事,用最朴素却又最真挚的方式,感恩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感恩各兄弟市(州)、社会各界和广大建设者们。让我们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州委“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件大事、六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创造灾区日新月异的新面貌,用一颗奋进的心去酿造受灾群众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用一颗拼搏的心去书写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壮丽诗篇。


  • 上一篇:在“知”字上下功夫
  • 下一篇:织密党内监督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