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12月12日
■拓兆兵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对贫困户复查复核和查漏补缺要有真动作,糊弄不得。既要做好解释动员,让基层干部卸下思想包袱,也要加强督查检查,让基层快速行动起来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做好这项重要的程序性工作
当前,一些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复查复核和查漏补缺工作已经展开,这是一项把精准扶贫做扎实的程序性工作。但笔者在西部调研时却发现,尽管动员会开了、工作方案制订印发了,一些地方却并不积极,行动迟缓甚至迟迟不动。这种消极态度不仅影响了精准扶贫的进程和效果,还在基层传播了懒政厌战的负面情绪,甚为有害,需要警惕。
自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中央反复要求精准识别并规定了严格的程序。一方面,这是因为贫困人口识别是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另一方面,因为脱贫是动态的,需要不断将新的贫困人口纳进来。为了确保精准,这些程序性工作必不可少。但有些地方将必不可少的工作变得可有可无,主要还是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出了问题。
一是怕麻烦。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各地对贫困户实行了精准识别并建档立卡,之后又对贫困户反复识别。因此,有些基层干部觉得信息已经很精准了,没有必要再复查复核、查漏补缺;有些基层干部怕增加工作负担,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认为节点时间一过自然就不用干了;有的基层干部对扶贫工作抱有畏难情绪和厌倦情绪,既想当干部,又不愿真扶贫,因此拖着不动弹。
二是怕否定成绩。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并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各级政府不仅精确掌握了贫困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还对贫困程度和贫困成因有了底,为精准施策提供了可靠依据。然而,正因为如此,一些基层干部背上了思想包袱,担心复查复核和查漏补缺会否定以前取得的成绩,怕被扣帽子、被追责。应该说,抱有这种顾虑的基层干部不在少数,导致很多人对复查复核和查漏补缺工作消极对待。
三是怕承担责任。受地域文化、利益牵绊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相当复杂,对贫困人口的复查复核和查漏补缺工作同样不简单。基层干部在从事这项工作时面临着很大压力,往往是增补一个真的贫困户可能有几户人来抢,查处一个假的贫困户可能有一个家族来闹,轻则上访告状,重则对基层干部人身攻击。如果引起群体性事件,基层干部就会承担很大责任,致使他们只想保持现状,不愿意得罪人。
然而,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对贫困户复查复核和查漏补缺要有真动作,糊弄不得。如果现在不下功夫准确统计、帮扶好真正的贫困人群,到2020年势必会有漏掉的贫困人口脱不了贫,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也会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因此,各地既要做好解释动员,让基层干部卸下思想包袱,也要加强督查检查,让基层快速行动起来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做好这项重要的程序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