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1月30日
■州档案局党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档案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对档案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创新全州档案利用方式,开辟全州档案文化建设新途径,创新开发全州档案文化产品,实现多元化跨领域合作,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更多档案文化需求。
一、厘清思路,明确全州档案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要紧扣十九大精神,围绕档案工作进行科学规划,推出涉及多领域的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档案特征的档案文化建设权重项目。要研究调整《甘孜州档案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实际规划推出民主改革纪实,社会主义改造,丹巴云母矿开发前后,“天保工程”概况,“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在康巴,康定民贸公司发展历程,甘孜州知名商标集萃,甘孜州中藏医药发展纪实,“教育十年行动计划记述”“脱贫攻坚甘孜记忆”“依法治州甘孜篇” “产业富民甘孜回眸”“甘孜交通新格局”“城乡提升甘孜变迁”“生态文明甘孜揽胜”,改革开放40年,海螺沟景区、稻城亚丁景区筹备与建设,甘孜州水电开发纪实,德格印经院综述,甘孜州民风民俗综述,寺庙概述等全州各个历史时期全局性、标志性、典型性、代表性事物、事件专题编研成果。大力开展“德格印经院印版档案”世界记忆名录申报工作,争创甘孜州世界级档案文化品牌,助力我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全力宣传优秀民族文化。
二、树立“大档案”意识,拓展范围丰富档案馆藏
积极提供档案文化建设成果,直接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有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决策。目前,全州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文书档案约占馆藏总量的70%左右,档案门类还较为单一,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大力拓展档案接收征集范围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档案工作既要立足馆藏,又要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要通过摄像、照相、录音、采访等方法挖掘整理城市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影视作品、民间音乐、绘画艺术、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等方面的档案。
近年来,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州档案馆创新启动了“两新组织”档案,民营企业、破产企业、外来投资企业档案,名人档案工作,在接收动物标本、矿物质标本等方面已取得积极成效,丰富了馆藏,为档案文化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三、创新方式,积极拓展档案文化宣传新途径
要继续在《甘孜日报》周末版开设“甘孜州档案名录”栏目,持续宣传康巴档案珍品,并利用甘孜州档案局局域网、《甘孜档案》杂志创办甘孜州档案文化建设精品展。积极和州级相关单位合作制发甘孜州珍贵档案、甘孜州城镇建筑文化概览、甘孜州重要景区发展纪实、甘孜州知名商标荟萃等档案文化建设成果电视宣传精品,助力甘孜州各项事业发展。要利用全州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革命历史教育等主题展览,开发电子展览产品,到全州各地举办主题流动展。要围绕服务发展、民生、稳定工作,深入全州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网络等公共场所,到乡村举办“档案在你身边”“档案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与档案”“文化与档案”“档案与民生”“档案法治在线”等主题鲜明的档案文化讲座,宣传档案文化,提升档案文化影响力,切实增强和提升广大群众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要把《甘孜档案》办成全州档案系统的一张“名片”,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开设富有特色的宣传专栏。州、县(市)档案馆与地方党校、图书馆、文化馆等单位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共同宣传行业文化。
同时,要以档案文化建设课题形式,积极争取实现多领域多渠道跨行业合作。
四、固化机制,培养档案文化建设“带头人”
一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稿酬和奖励、项目责任人等制度,培养“带头人”和创新工作团队,有计划造就一支守档敬业、宗旨意识强、专业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综合能力强的档案文化建设团队。二是建立档案文化建设成果绩效评估机制。从成果的史料诚信价值、社会价值、工作参考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宣传教育作用等方面,和党史部门、地方志部门、文化部门、社科联、统战宗教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及时开展绩效评估,主动收集整理各方面意见,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措施,在一定范围内详细通报评估情况,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三是建立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和问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