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用实干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甘孜日报    2018年05月31日

    ◎倪洋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把握民生脉动,解决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施政所向。今年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各级各地循着“民生为本”的路径,以务实的安排、庄严的承诺,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标注新方位、打造新亮点。一大批民生实事、民生工程“菜单”、“礼包”纷纷出炉,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躬身为民”的诚意。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中央到地方,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作出的一系列制度性、政策性、兜底性安排,彰显了“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念之再三、铭之肺腑”的施政理念和民生情怀。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更是干出来的。再美的蓝图、再好的制度设计、再美好的愿景、再多含金量的“民生礼包”,不以务实的作风、实干的作为,加以一项一项的落实,一切都可能沦为泡影。为了真正让“十件实事”、“二十件实事”等民生项目落地见效,释放出红利,呈现出温度,需要我们各级各地各有关方面扑下身子,全力以赴全面抓好落实,将工作做细做实,抓到点子上、抓在关键处,坚持问题导向,进行靶向治疗,确保人民群众真正获得“稳稳的幸福”。

    总体上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逐年提升的。但是,安不忘危,兴不忘忧。当前在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一些干部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担当精神不够、实干作为不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如此等等的问题要求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不畏艰难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尽心竭力做好工作,着力化解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人民政府不负人民重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要坚决反对“四风”问题,深入开展“为官不为、为官慢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实干者得实惠成为常态,坚决克服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以及占着位子不干事等现象,以扎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团结凝聚力量,实干创造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求真务实,干字当头,万众一心,合力共为,至微至显、善作善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用“稳稳的幸福”支撑起人民的美好未来!


  • 上一篇:党员干部的“爱恨情愁”
  • 下一篇:大数据让脱贫攻坚有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