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6月20日
◎汪玉琼
近阶段,巴塘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省委和州委重要决策部署精神,围绕“一带一枢纽两基地三高地”总体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举全县之力,集多方之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建设小康开放法治绿色幸福巴塘。
一、综合施策,全力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坚持“全面小康不落下一户一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要求,坚持作战图上墙、施工图下地、进度图见报,促推脱贫攻坚整体质效。
推动基础设施从“旧”到“新”。专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基础提前启动、项目提前实施、群众提前享受”,2017年提前实施2018年、2019年项目,2018年提前实施2019年项目,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成贫困村通乡硬化路198公里,通村硬化路969.9公里,解决6000余人安全饮水困难问题,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实现5000余人受益,通讯网络贫困村覆盖率达98%,4G网络改造提升稳步推进。
推动产业发展从“0”到“1”。专注贫困村级集体经济,选准富民强村渠道,推动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规划带动。建立“乡镇初报、部门指导、领导审核、领导小组审定”四级规划模式,科学培育布局贫困村支柱产业。资金驱动。设立产业扶持基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投向基层。典型拉动。发挥松多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318零山泉水和夏邛镇蛟龙港游乐园等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推动群众生活从“苦”到“甜”。专注改善贫困群众生活,下足绣花功夫,加快群众脱贫奔康步伐。看“收入”,占比提高。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精准识别时的2000元提高到2017年底的3600元,同比增长80%。看“增收”,渠道变多。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看“政策”,保障到位。全面实施教育医疗惠民政策,全县贫困群众县域内就医费用支出控制在2%以内,2018年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就学保障达100%,2492个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覆盖低保兜底。
推动思想意识从“低”到“高”。专注转变贫困群众思想,强化宣传引导,不断提高群众思想认识。针对贫困群众存在“不想脱贫、不愿脱贫”思想和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加大惠民政策落实、基础设施提升,实施“改习惯、除陋习、树新风”和“五洗一清扫”行动,不断增强“想脱贫、盼脱贫”的愿望。
推动制度机制从“缺”到“全”。专注制度建设,主动思考、积极作为,着力健全三大机制。创建监督机制,建立县委书记、县长抽查,5个常委督查、包乡领导按月督查、5个片区工委交叉检查的工作体系,确保蹲点督导全覆盖、明察暗访全天候、整改落实全到位。明确考核机制,完善《乡镇脱贫攻坚考核办法》《专项部门考核实施细则》,明确考核标准,确定问责机制,与干部“票子”捆绑、“面子”挂钩。强化奖惩机制,根据考核情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二、强化共识,齐力助推脱贫攻坚持续发力
紧盯现行标准和任务,不层层加码,不急于求成,努力在脱贫攻坚中不断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在攻破难关中提升能力水平,确保脱贫任务全面落地。
坚持干部“苦干”+“实干”+“巧干”发力。充分认识扶贫干部是脱贫攻坚战场的主力军,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再战再捷。“苦干”,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全县干部长期以“白加黑”“5+2”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实干”,为加快脱贫奔康步伐,全县干部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贫困村一线谋划脱贫思路、解决困难诉求,真正赢得群众好评。“巧干”,在脱贫攻坚战中,善于找方法技巧,摸清贫困现状、找准贫困“穷根”,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扶持什么,帮助科学谋划脱贫路子。
坚持产业“点”+“线”+“面”结合。充分认识产业是加快脱贫奔康的生命力,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在“点”上树品牌,以“五彩藏乡”为总体形象定位,大力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巴塘核桃油、高原蜂蜜、318零山泉水”等特色农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在“线”上抓延伸,着眼产业发展“小、弱、散”现状,打造莫竹百里农业产业带,以点带面,推动发展成片成带特色林果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在“面”上优结构,调整优化“北旅中农南水”产业发展思路,优先推进旅游发展,壮大特色农牧产业,有序开发清洁能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富民优势。
坚持项目“当前”+“长远”+“快速”谋划。充分认识项目建设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突出重点,立足当前。巴塘县高度重视贫困村项目建设,全覆盖深入计划退出贫困村,摸清基本情况、了解项目需求、敲定项目清单、实施项目建设,全力做到早谋划早建设。聚焦目标,着眼长远。聚焦2019年县摘帽目标,加快推进所有贫困村路、水、电、通讯和“三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监督,加快进度。对照脱贫目标任务,完善“每周会商、每月研判、每日推进”工作机制,动态研究解决问题,借助脱贫攻坚微信平台,主动晒工作情况,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坚持责任“上”+“中”+“下”落实。充分认识责任落实是脱贫攻坚任务落地的重要保障,坚持“县负总责、部门联动、乡镇主体”领导体制和“村为重点、工作到组、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县级领导带头包乡、包点、包任务,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科学指导推进工作。帮扶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完善帮扶机制,发挥联动作用,定期驻村开展卫生整治、产业指导、纠纷调解等工作。乡镇党政严格贯彻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安排,摸清贫困底子、选准扶贫对象,谋划脱贫路子,监督项目建设,整理扶贫内业,全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坚持督查“全覆盖”+“严要求”+“重实效”。充分认识督查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标尺,强化督查整改不留死角。全覆盖督查。建立县级包乡领导按月全覆盖督查脱贫攻坚机制,全面督促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严要求督查。建立县级领导外业指导和内业归档必查、乡镇干部政策熟悉度必查、帮扶单位帮扶政策熟悉度和帮扶痕迹必查、村“两委”干部政策熟悉程度及资金使用必查、贫困户对自身收入和惠民政策知晓情况必查的“六个必查”制度,做到以查促效。重实效督查。建立脱贫攻坚督查定期通报机制,按月梳理问题,限时整改销号,确保立行立改、真抓实改。
(作者系巴塘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