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12月30日
四川今年空气质量将创 “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刘佩佩
12月23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大气污染防治冬季攻坚进展情况。据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乐晨介绍,冬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区域性污染天气发生的风险较大。
近年来,我省每年实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今年,我省更是提前谋划,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治污减排,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将降至35微克每立方米以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有望全面消除。
看成绩雪山刷屏气质佳
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
“成都中心城区遥望雪山从2016年的35次增加到2020年的75次。”发布会上,这样一组数据,是市民生态获得感的一个写照。曾经,“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好体验离大家很远,如今,它隔一段时间就会刷屏成都人的朋友圈。
据赵乐晨介绍,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蓝天变多了,气质变优了,污染减少了。
截至12月16日,全省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2.9微克每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3.4%;全省累计收获优良天数322.8天,优良率达到92%,提前15天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目标。
从全省来看,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大幅增加。由2015年的攀枝花、广元、甘孜、阿坝、凉山5个市(州)增加至2019年的攀枝花、广元、甘孜、阿坝、凉山和遂宁、雅安、资阳、内江、广安、巴中11个市(州)。预计到今年底,全省还将增加2—3个达标城市,达标城市比例将达到60%以上,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达标城市比例超50%的奋斗目标任务。
从全国来看,我省城市空气质量全国排名进步明显。1—11月,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排第13位,多个城市进入全国168个城市空气质量月榜排名前20位,尤其9月份有雅安、内江、遂宁、资阳、绵阳、德阳、乐山、南充、广安9个市;10月份有雅安、遂宁、内江、资阳、绵阳、广安、泸州、南充、乐山、德阳10个市进入前20。
“今年全省空气质量将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赵乐晨介绍,预计到今年底,全省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将降至35微克每立方米以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有望全面消除。
看举措多部门组团攻坚
全力抢抓每一个“蓝天”
“冬季是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时期。”赵乐晨提到,针对冬季气象条件不利、污染天气易发的特点,我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行业,实施精准治气、科学治气、依法治气,削峰值、降浓度,多部门联合发力,全力攻坚,抢抓每一个“蓝天”。
蓝天保卫战任务艰巨,部门间的有效合作将推动防治效果。我省从省级层面统一部署,把冬季攻坚目标任务纳入考核,扎实推进冬季攻坚。
省住建、交通、气象等部门加强行业指导,强化“散乱污”清理整治、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开展“工地蓝天行动”,加强移动源抽查抽测,积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生态环境厅强化督察手段,把冬季攻坚作为省级督察重要内容,组织5个工作组强化现场检查。
在具体措施方面,我省强化科技治气。加大装备投入,开展多种走航和大气颗粒物组分分析,为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治污提供科技支撑。持续推进“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与集成示范”重大科技专项,建立精细化动态源清单,建成四川省空气质量调控综合决策系统,边科研、边产出、边应用,开展冬季区域污染成因和来源分析,加快推动大气污染减排科学调控。
积极应对污染天气。开展重点企业环保绩效分级,按照“高排多限、低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则,分A、B、C、D四级确定应急减排比例,实施差异化减排,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既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又使A、B级标杆企业享受政策红利。今年以来,针对冬季不利气象条件,我省启动2次区域黄色预警,加大减排和错峰生产力度,有效减缓污染物累积,全省未出现重度污染天气。
强化标本兼治,全省聚焦源头减排,加快调整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以工业源、移动源、城市面源为重点,全力削减污染排放总量,减缓冬季污染物累积。
赵乐晨表示,蓝天保卫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我省将继续按照冬季攻坚部署,持续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美丽四川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