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小飞
和川电的美丽邂逅其实不过一场机缘巧合。我的一个堂哥是成都公司的一名农电工,他劝说我报名参加省公司招聘,我就来报了,填报了甘孜公司,也参加了非电专业的统一考试,考完我就没有在意了,我执拗认同“少不入蜀、老不离川”。 2009年4月的某一天,我正在广州、温州两地奔波,为将来的职业生涯筹划的时候,我接到了省公司人董部处长的电话,告知我因为甘孜公司招聘考试第一名那哥们放弃了,作为第二名的我可以递补这个岗位,征求我的意见,当时我本能地拒绝了。跟家里人商量,他们都劝我再考虑考虑。于是有了当年“五一”,我和父亲的第一次康定之行。我们坐大巴到了康定,老爸刚下车看了看康定城,心理落差挺大,说:“我们马上买车票回成都算了哟”。我们第一次去了公司,那时还在香巴拉宾馆那个角落里的公司办公楼,公司值班人员热情招呼了我们,跟我们聊公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返回成都的路上,堵车一堵就是六七个小时,到成都已是凌晨四点。我笑言:第一次就是一个下马威加杀威棒呀。家庭会议,商讨去与留,最后结论是让我自己拿主意。虽然父母双亲嘴巴上说着你自己定呀,但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了留下的渴望,家里只有我一独子。思忖再三,我下定决心,那就回来吧,去甘孜公司上班。当我回复人董部那个处长时,他却每天与我通话,告知我那个地方条件艰苦,劝我考虑清楚。这时的我,那个懵懂少年,早已决绝,到甘孜公司的广阔舞台去挥洒青春。甘孜公司,我来了!
香巴拉宾馆的302房间,一个只有标间大小却挤了四个人的斗室,是我在甘电生涯开始的地方。办公室刘主任带着我们一帮小年轻,每天像拧了发条的时钟,不停地转,经常开会“头脑风暴”,每天晚上集体加班到九、十点钟是常事。
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波及邻近的石渠县。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抗震救灾准备工作。我自然担当起了宣传员。4月14日,公司组织的第一支抗灾抢险小分队从康定出发,连夜驱车赶往石渠县,进一步核实灾情,组织抗震救灾。16日上午,省公司调集优势力量组成第三批73人的抗震抢险救援队,救援队装备23辆救援车、10台发电机以及高低压电力抢险设备等物资,绝大部分人员均参与过“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抢险工作,具有丰富的地震抢险经验。我跟随时任公司主要领导一起出发,奔赴石渠。这次上高原、到石渠,是我到甘孜公司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出康定,第一次去就上了海拔四千五百米的扎溪卡大草原,而这一去,去多久、什么时候回来、有没有危险都不得而知,只知军令如山倒,毅然奔赴抗震前线。我们公司的抢险队员到石渠后,顾不上吃饭与休息,顾不上高原反应,立即赶赴石渠人民医院临时医疗救助点和灾民临时安置点,看望和慰问伤病员,制定供电保障方案,第一时间点亮了石渠县人民医院和灾民临时安置点。
4月的石渠,时而狂风大作、黄沙漫天,时而天降冰雹、气温降至零度以下。我白天到处了解抗灾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将前方情况拟成稿件发回公司,电话随时向公司应急办汇报,晚上整理工作开展情况,形成文字资料。到达石渠的前几天,因为房间紧张,我都和驾驶员一道睡在车里。
省公司抢险队奔赴玉树后,在石渠坚守的我也成了后勤补给的“勤务兵”。前方有需求,石渠有响应。那时石渠的菜市场我特别熟悉,跟菜老板订菜、到市场租车,安排运送至前线,这一套流程每天都在上演。在基本完成抗灾抢险保电任务后,前线将士就要凯旋,公司决定在康定举办一台“铁肩担道义、抗灾铸电魂”文艺演出。远在石渠的我又开始撰写反映抗震救灾的诗句、写台本、提编节目的点子,不眠不休、不知疲倦,到得康定,我拿着话筒上台主持了这台演出。
2012年3月,公司正式启用位于南郊的新办公楼,作为一名经历了“香巴拉”时期的老员工,别提有多高兴了,公司在康定终于有个窝了!同年,全州电力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组建,我们正式进入了“甘电公司”时代。 与公司新办公楼同时启动的,还有投资32.15亿元的“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于是乎,我们宣传部门也忙起来了,拟定宣传方案,印刷宣传画册和传单,制作宣传片并交付各县滚动播放。
这时,作为一名团干部,我总是在想,“新甘石”工程建成以后,除了留下铁塔、银线,除了通电,我们共青团组织还能做些什么呢?一个大胆的设想涌上心头:借鉴“川电留守学生之家”模式,在工程沿线建设“川电青少年活动中心”。我的想法,得到领导支持,与团州委对接,去沿线各县实地调研、看点,最终争取到资金80余万元,在“新甘石”联网工程沿线道孚、炉霍、甘孜等县建设3所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2012年6月,正是“新甘石”工程建设关键期,组织上决定调我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负责“新甘石”工程组织协调、会议及后勤保障等工作。我带领着团队又一次全身心扑到工作上,精心编制印发5000份《甘孜藏区宗教民俗及高原工作施工指南》,组织筹备工程开工仪式、中国广播艺术团慰问演出等大型活动、会议10余次,接待和服务各类视察调研慰问组3000余人次,妥善处理中国广播艺术团赴康演出期间发生的应急事件。每天从睁开眼开始,有大量的协调工作等着我们,每天要接听上百个电话,在车上,我们经常一边用车载充电器充电一边打着电话。在中国广播艺术团慰问“新甘石”工程建设者大型演出活动中,我们不仅要与州级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还要安排好各级领导和艺术家们的吃、住、行,从演员候场帐篷到贵宾休息室的准备,从夜晚舞台搭建所需的点乌灯到客人房间物品的准备,从康定新城上班族在演出当天如何通行到如何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一件件、一桩桩都需要我和我的团队来协调落实。我们白天奔波在各州级机关协调沟通,晚上回到办公室梳理、讨论,办公室里经常迷漫着方便面和烧烤的味道,那是我们加班加点的“美味佳肴”。满是血丝的眼睛,皴裂的嘴唇,黝黑的皮肤是我们团队彼时的真实写照。
2014年8月31日,我和公司同事李媛在康定完婚。就在写作此文的时候,我们的儿子杜允礴,这个“甘二代”已经快满两月了,每天咿咿呀呀,一天天长大起来。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见证了我的爱情、我的青春。
我是一个画面感超强的人。从2009年7月17日到公司报到以来,已过去了六年半的时间,这六年半的时间,2500多个日日夜夜,就如同电影般,一桢桢在我脑海浮现、反复播放。无论我还要在甘孜工作多久,无论我还会轮换多少工作岗位,这段岁月和时光都将是我人生中一段愉快而又难忘的经历,必将在我人生旅途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沉淀成为我生命中一笔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
启程美好正当时!我们的下一个十年、甘孜公司的下一个十年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