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她,带着一家三口一同援藏

《甘孜日报》    2016年06月13日

 ——记成都援藏教师、丹巴县水子小学副校长裴丽娟

图为裴丽娟正在给学生上音乐课。
    ■记者 袁飞 邓安华 见习记者 刘小兵 /
    一个37岁的女教师,因为教育梦想,从平原来到高原,从条件优越的成都市双庆小学,到环境艰苦的藏区一所寄宿制学校,与她同行的,还有她的丈夫和她10岁的女儿。援藏两年来,“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教事业中,经受了考验,也得到了锤炼,更融入了当地,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七·一”前,她荣获“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夫妻双双还先后被评选为“成华榜样”、“成都榜样”,并荣获“四川省学雷锋岗位标兵”、成都市“三严三实·勤廉兼优”先进个人等荣誉。
    她——就是成都市援藏教师、丹巴县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副校长裴丽娟。
    用全新理念颠覆传统教育
    “老师好!”30多双小眼睛一起投来热情的目光,耳畔随即传来一阵清脆甜美的声音。
    “小朋,友们,好——”一句简单的问候语,裴丽娟将它拆分成了音乐中的节拍。在一问一答的有趣对话中,节奏、音高等音乐乐理知识被自然带出。孩子们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
    “同学们,我们再来练习一下好吗?”孩子们齐刷刷地随着音乐又唱又跳,《鹅》、《春眠》、《小雨沙沙地下》三首歌曲之后孩子们兴致高涨、喜笑颜开,裴老师一个暂停手势,教室立刻安静下来,紧接着就是密集的移动桌椅的声音,30多张书桌很快又被排放得整整齐齐,整个过程老师没说一句话,这群六七岁的孩子却仿佛久经训练的士兵反应迅速而有序。
    “这种互动在我们的课堂上太少见了,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这堂由裴丽娟示范的音乐课,让同事李丹娟耳目一新。
    李丹娟老师告诉记者,“裴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法,作为挂职副校长负责学校师生的德育工作,她自去年9月从城区小学调到水子小学,先后筹建了校合唱团、校广播电视台,组织实施了全校周三晚上看电影、评电影,每周一国旗下学生向大家推荐阅读书籍,校史、校风挖掘、学习等活动,还帮助成立校图书馆。”
    谈到开展这些活动的历程,裴丽娟坦言,“每一个活动之初都会受到一些老师的质疑,毕竟老师们都有自己的教育经验,尤其开展课外活动与部分老师‘抓紧每一分钟上课’的想法很冲突,但是现在每到周三就有学生问我今晚看什么电影,还主动和我谈论观影后的想法,经常也能听到老师们哼唱我们课间学习的歌曲。”
    德吉老师说:“裴丽娟老师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一样,给我传授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是她激发了我校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她组建了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是她给我们传授了很多新的理念。”
    “藏区教育最为缺乏的并不是物质,而是优秀师资和教育理念。而裴丽娟老师给我们学校和孩子们带来的,正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和学校发展理念,可以说她的全新理念颠覆了我们传统教育方法,让我们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再认识。”采访中,丹巴县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校长郑明刚感慨万端。
    用母爱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同是从成都来的援藏教师刘晓琴,谈起裴老师的好,如数家珍。“她对待学生就像一个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与女儿和丈夫去其他学校上课、还送去许多学习用品,一年多时间她们走遍了全县140多个村。去年我和她同时被检查出可能感染传染病,她顶着丈夫、女儿都可能被感染的心理压力还来安慰我。总之,她给了我很多陪伴和鼓励。”
    裴丽娟说自己很享受在这里的生活,“这里的人都很淳朴、热情,第一次下乡就有很多村民招呼我吃饭,寝室从来不用锁门,同事家的孩子就像大家的孩子。”
    去年12月的一天,学生泽翁的手不慎受伤,当她走进校园时恰好被裴丽娟看到,裴丽娟详细询问了她的情况后,像母亲一样为她清理伤口和包扎。后来得知泽翁是一个孤儿时,裴丽娟更是对她倍加关心,并把她认作了干女儿。“她既是我的老师,更像我的亲妈妈。”泽翁说起她与裴***事情,这位水子小学六年级学生眼里始终闪烁着泪花。
    “她就像我的亲妈一样,给我买衣服,教我唱歌,给我做饭,陪我聊天还带我去成都看电影、逛动物园、吃比萨,干爹教我骑自行车,妹妹送了我好多课外书,干奶奶还给了我压岁钱,他们全家都是很好的人……”谈到“裴妈妈”一家人,这个“十分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却是滔滔不绝。
    援藏,让情感之花更加灿烂
    裴丽娟是成都市双庆小学副校长,刘云洲是成都市成华区青龙街道办干部。2014年8月,刘云洲、裴丽娟夫妇主动请缨参加对口支援丹巴县工作,为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还作出了一个决定——把10岁的女儿也带到藏区接受教育。
    裴丽娟说,一年多来,女儿在丹巴县交到了很多朋友。每个周末,女儿都会和爸妈一起到偏远的村小支教,裴丽娟教音乐,刘云洲教体育,女儿则担任自然课“小老师”,一家三口深得藏区群众和孩子们的喜爱。
    说起为什么要带女儿一起援藏时,裴丽娟十分坦然地说道:“有家人在身边,减少了很多牵挂和负担,甚至折磨。每天下班,回到家却特别温暖。女儿在面前跳来跳去,跟丈夫说说话、聊聊天,心里特别踏实。”她说:“对一般家长来说,都希望把孩子送进好学校,而我选择把女儿带到教育条件相对较差的藏区,我给女儿的定位是,做一个懂得感受幸福的普通人,就像我一样。我没有考虑过会影响她的学业,我想她跟我在一起会很幸福。孩子成长路上需要一些波折,这次经历会是女儿一辈子的财富。”
    她的丈夫刘云洲告诉记者,“事实证明,女儿在丹巴很快乐。去年女儿被评上优秀少先队员,得到的书包和文具舍不得用,要在下乡送教的时候送给贫困的小朋友。她觉得帮助别人是幸福的事情。”
    几乎每个周六,刘云洲和裴丽娟都带着女儿在丹巴的各个村小里度过。他们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越是艰苦,越是开得灿烂。
     
    
  • 上一篇: 我的援藏人生
  • 下一篇:“我要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