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6月27日
田间讲科技。胡廷辉 摄
◎欧阳美书
(上接6月26日第五版)
首先,“三制度一体系”筑牢脱贫攻坚堡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从中央到地方甚至到一家一户的“政府行为”,要落实到位,要见到效果,首要的是订立规矩,建章立制。为此,州委州政府制定了脱贫攻坚的《指挥体系工作规则》《专项工作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的“两规则一细则”,细化了《专项督导方案》,健全了州脱贫攻坚办与各县(市)、州级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沟通联络、业务指导”的三大协调机制,落实了“五个一”责任主体的帮扶职责和管理考核制度,强化督查指导、周报月会和月通报等工作制度。建立了脱贫攻坚综合信息库和咨询评估督查制、上下衔接制、数据监测精准制、考核评价制、社会力量参与制、行业扶贫考核制的“1库6制”。
同时坚持会商制度,每月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例会,会商各地当月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及时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重要工作;严肃追究制度,制定《甘孜州脱贫攻坚工作十个严禁》,对违纪违规现象实现“零容忍”;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了全州脱贫攻坚指挥体系,构建起州、县、乡、村四级联动,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实行以各扶贫专项牵头部门为主体责任,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编制《甘孜州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及各专项扶贫规划、完善《甘孜州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意见》《扶贫开发实施办法》及《贫困对象退出实施细则》、出台《甘孜州“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管理办法,促进了机制体制建设等,从制度上保证了脱贫攻坚战役按计划实施前进。
其次,“三创新一落实”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创新工作思路:在省委明确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脱贫目标基础上,我们提出“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新台阶、五年全面脱贫”工作要求,确定了一个纲领、五大行动、六项工程、四重保障的“1564”工作思路,制定“全面发动,东路引领、南路赶超、北路突围”的工作方向,并推行3个示范县、50个示范村、800户示范户的“358”示范工程。
创新工作方法:以政策宣讲、综合报道、督查指导三大平台为载体,对户籍、交管、民政、残联、住建、财政、人社、工商部门数据进行“八个比对”为基础,注重关心老幼妇、贫困学生、重病患者、矫正人员四类特殊群体以及关注懒人、恶人、族人、昏人重点四类重点人群的“四关心四关注”,参照家庭成员爱国感恩、关心集体、扶贫助弱、人品贤良、送孩入学、家庭和睦、遵纪守法、脱贫能力“八项指数”,创造性开展精准识别工作,通过五次“回头看”,锁定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村1360个,贫困人口48433户、197464人,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帮扶97538人,实施移民搬迁安置49010人,低保政策兜底60359人,医疗救助扶持38394人,灾后重建帮扶3573人,搭建起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州有卷、省有库”“六有”数据基础信息平台。组织各县(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分别在发展产业、培育集体经济、易地扶贫搬迁等各专项扶贫工作成效较好的县(市)召开了4次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学习交流、对标找差,加快了脱贫攻坚工作进程。现场组织州级相关部门与18个县(市、 海管局),面对面开展年度脱贫攻坚的对接活动,落实建设项目、明确投入资金。严格落实领导驻村帮扶工作制度,州、县领导分别联系1-2个贫困村,每月深入联系点帮扶,认真指导各县(市)因村、因户因人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对接对口帮扶工作事宜,切实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督导重点工作推进。
创新培训方法,加大培训力度,2015年11月、2016年6月和10月,组织州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和行业专家,先后对全州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部分驻村“第一书记”、县乡扶贫专干和各县(市、海管局)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扶贫移民局局长(处长)(共1360人),分别进行了4-7天的脱贫攻坚专题集中培训。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创10年来州内干部培训之最。
落实工作职责:严格实行州、县、乡、村四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双组长” 责任体系,明确州抓协调、县为主体、乡镇落实、部门配合的工作职责;落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本辖区脱贫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负责人为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缴纳任务责任金,形成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的工作氛围;深化督导检查,去年内由州级领导带队开展了3次覆盖所有贫困村的蹲点督导,组织力量进行了7次进村入户的专项督查。今年1月,指导康定市接受了国扶办组织的省际交叉验收和第三方评估。
再次,“三加强一规范”攻克高寒牧区难点。
其一加强生产管理,找到牧区脱贫奔康的新路子。针对牧区贫困群众既缺生产资料、又缺劳动技能、还缺发展资金等现实问题,我们积极引导群众以资源、资产、资金入股,以组建家庭农场、专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方式,实现“抱团发展、利益共享”目标。去年,在贫困村共培育新兴经营主体751个。在牧区推广畜种改良、畜群结构调整、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原生态保护等措施,并实行“州组团、县包乡、村驻员”工作制度,着力强化科技转化应用,切实加强基础设施,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贫困群众增收效果明显。
其二加强生育管理,遏制牧区超生致贫返贫的新现象。针对高寒牧区生育失控、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等突出问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州级计生优质服务全覆盖,切实提升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遏制了人口无序增长导致超生致贫返贫现象。
其三加强疫病防治,阻断牧区因病致贫的新链条。针对高寒牧区包虫病、妇女病、结核病等疫病蔓延的具体问题,全面开展重大疾病普查防治工作。扎实开展了包虫病综合防治“六大”专项行动,建立了农村常见妇女病筛查长效工作机制,在色达、丹巴、道孚、泸定等大骨节病高发地区集中开展大骨节病人治疗工作,健全农牧区群众个人健康档案,成功研发手机APP应用软件,有效提升广大群众健康意识和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水平,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因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