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决战地球之巅

甘孜日报    2018年10月31日

       (上接10月11日第五版)

       所以马春林副县长坚定地说道:“眼前脱贫想办法能办到。但长远看,当扶贫资金断了后又怎么办?只有靠产业了!因此县委班子形成共识,‘决不搞数据脱贫,决不搞短暂脱贫,决不搞政策性脱贫,要扶真贫,脱真贫’。”

       也因为如此,白玉成立了“集体经济产业推进委员会”,并相应成立了林下资源与菌类、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和中藏药、民族文化与旅游等四个“推进工作小组”。借助三大平台,确保产业发展顺利,确保前段和后段均衡发展。

       譬如菌类生产,白玉在2016年之前就有菌类合作社六七家,但多以村为单位,小散乱差,不是公司操作,缺少竞争力,因此“政府要整合全县菌类合作社,扶持2-3家菌类加工销售企业,并拿到相关资格牌子,以统一白玉菌类品牌、生产标准。”为此,白玉县在此事破天荒地没有向对口援助的武侯区要钱,而是要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帮助与支持。并争取将“白玉特产”进入武侯区各大商业渠道销售,然后扩展到整个成都市场。

       去年,白玉县根据“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和“稳牛、限马、发展羊,强建专合”要求,按照30万元/村标准,为81个贫困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2430万元,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农产品种植和特色养殖产业,种植马铃薯6000亩、芫根700亩,投入近200万元新建蔬菜大棚788座,牦牛、藏香猪、藏鸡、黑山羊等特色农畜产品借助对口支援和招商引资平台相继销往内地。

      “养成好习惯”。白玉采取“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内外结合,祛除陈规陋习”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树立文明乡风为重点的“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和“四好村”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大力开展“九子一线”(即车子、渣子、摊子、桶子、牌子、杆子、树子、房子、旗子以及供电通讯线路)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城乡“九子一线”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规则,共同守护清净家园。

      “形成好风气”。白玉县以“法律七进”为抓手,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寺庙规范管理等工作“齐头并进”,围绕突出问题和重点地区,重拳出击,花大力气、花大财力,组建专门工作组开展盖玉片区土地违法违规专项整治和昌台片区综合整治,大力弘扬清风正气,严厉打击歪风邪气,效果十分显著。

      “根据州委工作格局,白玉县结合自身实际,集思广益确立了‘12384’发展思路,即突出脱贫攻坚1条主线,围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长治久安’2大目标,抓好‘发展、民生、稳定’3件大事,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脱贫攻坚、依法治县、工业强县、交通先行、产业富民、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等8大战略,努力把白玉建成全州生态经济示范县、美丽城乡示范县、全省生态保护示范县、民族团结示范县。”马春林副县长如是说。

      “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仍是‘最大沉疴’,”说起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困难,马春林副县长神情非常严肃,“一方面是贫困群众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严重;另一方面则是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主动思谋与创新意识严重不足,缺少致富门路。”

       也因为这些原因,白玉特别重视“就业扶贫”,仅2016年就大力发展“五员”(村道养护员、卫生保洁员、电力协管员、护林员、草场管护员)等公益类岗位707个,安置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707人,每人每年补助4000元;对接省旅游局、州中职学校、雅技能培训学校,对410名贫困群众开展缝纫、烹饪、汽修、旅游管理等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白玉县安孜乡门马二村贫困户日巴,年龄偏大,缺乏技能技术且家无牲畜,通过政府全力扶持以惠农惠民资金为支撑,解决其学习期间各项开支,帮助其参加藏装缝纫制作培训,通过半年学习掌握藏装制作方法,成立藏装制作小作坊,月收入达3000余元。(未完待续)

  • 上一篇:为群众守家园 为组织树形象
  • 下一篇:“教师夜校”点亮德格教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