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1月17日
甘孜州精准扶贫纪实
◎范河川
(上接1月15日第五版)
见到谭小琴是在炉霍县斯木乡若海村卫生室,当时正有三位病人看病,其中一位小孩在做雾化,忙碌的她没有时间招呼我们,我们说你忙你的,我们到处看看,于是和旁边的村民聊起天来,村民们讲:她出生在我们村里,从小懂事勤奋、聪明好学,2004年6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她放弃在内地发展的机遇,毅然选择回到家乡,2005年分配到斯木乡中心卫生院工作。由于业务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2009年被组织任命为院长。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她克服一切困难自学了内、外、妇、儿科等各类学科,并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砺和提升,使医务技能日臻精湛,为村民们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除本乡11个村2000多户农物民外,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也常常慕名来求医。她也从最初老百姓眼中“不放心的小门巴”到“最放心的好门巴”。2010年9月,年仅27岁的谭晓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罹患肺癌,当大家得知她身患癌症的消息后,十里八乡的群众自发转塔十万圈为她祈福平安。
查出肺癌后,谭医生辞去了院长职务,卫生局批准她请假安心治病休养,但她没有离开她所热爱的职业,在接受系统治疗病情稍微稳定后,谭晓琴主动请求回卫生院工作。如今,她依然坚持每天步行3公里,从家里到卫生院上班, “我们放心的好‘门巴’回来了”,村民们奔走相告,每天到卫生院找谭医生看病的络绎不绝,下班或节假日在家休息时间里,不少村民也找上门来看病。谭晓琴母亲放心不下,只好每天陪着到卫生院为她煎药做饭,成了晓琴的“贴身保镖”和“保姆”。
村民桑德拉姆说:她病情稍微好了点,就拖着还很虚弱的身子又到了宜木乡章达村,这里有一个19岁小伙子的病情让她放心不下。这是一名因驾驶拖拉机发生事故而伤了脊柱,导致高位截瘫,长期卧床在家的少年,由于护理条件不好,身上长褥疮、流脓水,痛苦不堪。家属到处找医生,因为治疗褥疮又脏又臭,而且没什么报酬,医生都不愿去。谭医生主动上门定期给病人清理疮口、换药,尽管戴着口罩,但浓烈的恶臭依然熏得她每次处理完都会到厕所呕吐。
看着她这样全然不顾自己身体、一心为病人着想,家里的父母实在坐不住了,他们把女儿叫回家,劝她休息休息再去忙。她呢却专门给父母做了一桌饭菜,吃饭的时候,她说“我明天还是得去上班,乡下的医院条件不好,脏的、臭的、危险的大家都会遇到,不只是我一个人。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容不得选择。”
陪同我们采访的县卫生局泽翁卓玛说:“谭医生虽然自己生了病,但她带头捐款建立了“爱心基金”,帮助前来就诊的贫困群众支付医疗费用;还经常为付不起医药费的贫困群众垫资付费。”
看着还在忙碌的谭医生,满脸的倦容,不知疲倦的工作状态,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精准扶贫工作她所做的虽然不是大规划、大手笔,但却代表了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群。
第二个故事讲谢飞的故事,一位与包虫病斗争的疾控专家。前两年几位援藏的外地干部,到石渠第二年体检就发现被包虫病感染,一时间外地干部到石渠几乎谈虫色变,喝水、吃饭都无比小心,宁愿饿着也不在外面吃。在海拔4000多米的石渠,凛冽的寒风肆无忌惮的肆虐草原,氧含量仅为内地40%,时时刻刻面临感染包虫病的惊恐,确实就会有不一样体验与感受,会彻彻底底洗涤你的灵魂,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谢飞同志作为一名内地来石渠的医务人员,这十九年来每天需要面对就是这样的环境
谢飞是石渠县疾控中心主任,石渠县唯一具有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质的医生。石渠县精准扶贫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战胜、遏制“虫癌”——包虫病。包虫病防治攻坚战启动后,他和22名疾控医生们在极为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常年在野外一线与“虫癌”打交道,因为长期在包虫病易发高风险地区,工作原因,谢飞免不了经常与野犬、鼠类接触,2015年,谢飞被诊断患上包虫病,他没有退却,毅然选择了坚守阵地,选择了一边治疗一边继续投入包虫病攻坚战役。
两年来,他和疾控中心的战友们踏遍石渠山山水水,包虫病综合防治宣传覆盖全县169个村,宣传覆盖率达99%;累计筛查84760人,目标人群筛查率达95.2%,确诊包虫病患者6451人,已实施手术560例。
记得有位上级领导到石渠说过这样一句话“能够坚守在这里就是最大的贡献”。谢飞他们何止是贡献,完全是对事业的忠诚,青春的奉献。我到石渠面对“包虫病”同样会有恐惧,在采访中跟随他们扑捉老鼠,收集狗粪等感染样品,看到他们无所畏惧的工作神态,我想每个人其实都有恐惧的时候,恐惧的人的本能,它是生活唯一真正的对手,因为只有恐惧才能打败生活。勇者不是感觉不到害怕的人,而是克服自身恐惧的人;如果想要战胜恐惧,就必须要成为勇敢者。谢飞和他的同事就是勇敢者们,用文字来表达,似乎显得苍白无力,我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最后一个故事讲一位坚守在德格县上燃姑乡40多年的最美乡村医生占玛泽仁。他没有房子,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给百姓买药草,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工资;他亲手磨制药材,为村民们免费治病,用心守护着藏民们的健康,尽心尽意。
上然姑乡距县城200公里,是德格县非常边远的乡之一,我们沿定柯沟行20多公里,一路崎岖云遮雾绕,山道尽头,一片空旷的草原,零星散落地住着几户人家,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在微风飘渺消散;划空而过的鸣叫声在旷野中回落,更显得寂静幽远,这里就是燃姑乡。夺巴、亚西、麻邛三个村落就分布在这个狭长的河谷地带。
见到占玛泽仁 非常高兴,老人精神矍铄,鹤发童颜,非常热情。他讲:“我是一位牧民的儿子,自幼家境贫寒,从未进过任何正规学校,在德格八邦藏医院参加了45天的培训,教我的叫黄平老师,结业后回到上燃姑就当了赤脚医生。成为医生后我认真学习医学知识,还拜了多位名医为师,80年代各地的合作医疗站都拆除了,上燃姑乡太偏僻,当时县上就说这个合作医疗站不撤就交到你的手上,要管理好,不能拆、不能垮,就这样我干了40多年,到现在接生了80多个孩子,我现在61岁了,救治过的病人也有72余万(人次),如果我能活到70岁,就能救治100万人(人次),那将是非常快乐的事,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县上陪同来的小张介绍说:“占玛泽仁医生他的钱全部补贴在患者身上、用在购买药材上。卫生院缺乏药品,占玛泽仁便上山采药,他的足迹踏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没有医用资料,他便四处收集,他的家中收藏了建院以来的全部资料。没有先进医疗设备,他便自己动手配制,如今他自己配制的院内藏药制剂已经达到数百种之多。同时以藏医药配合推拿、按摩、发汗、藏灸、热冷敷、放血、火罐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很受乡亲们欢迎。邻近的中扎科乡,远到阿坝州和青海省的病人都远道而来求医。除此之外,占玛泽仁还承担着全乡的公共医疗服务,精准扶贫等工作。为了让病人都看得起病,占玛泽仁免去了挂号费、诊治费等一切手续费,他还把自己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获得的5000元奖金都全部捐出来修建桥梁,极大地方便了病患者来往卫生院。”
讲完三个故事整车上的人大家都陷入沉思中,徐老师说甘孜州这样的故事比较多,在卫生、教育这些特定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医生、老师都会让人感动的。回到康定后我得到消息:由于占玛泽仁医德和老百姓的称赞,在2015年和2016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和“中国最美乡村医生”后,2017年8月17日,占玛泽仁荣幸地被评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此刻他讲的话还在我耳旁回响:许多地区邀请我去行医我都一一婉谢,因为我要守好这里,我答应过的,不能让它垮了,这里的乡亲更需要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这首诗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无题》,来形容他和表达我的心情简直是恰到好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