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甘孜日报    2019年05月06日

记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单珍卓玛

了解护理情况。

虚心向杨康明请教。

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医疗报销流程。

    ◎本网记者 马建华 见习记者 唐睿 文/图

      包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因死亡率高被称为“虫癌”。州人民医院肝胆一科主管护师、护士长单珍卓玛跟随义务医疗队行程达5万公里筛查包虫病患者,让6000余名农牧民免于“虫癌”侵袭。单珍卓玛意识到看病送药治标不治本,重要的是杜绝患病的根源。于是,她以改变农牧民不良习惯,改变落后的就诊意识为己任,编制完成“双语”包虫病宣传手册和包虫病双语健康教育视频,惠及2万余人,在给予患者康复护理的同时,教会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减少了患者因护理不当而再次患病的机率。患者将她当作自己的亲人,称赞她是卓玛(度母,意为救苦救难的女神)的化身。2017年,单珍卓玛荣获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2018年被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青年联合会授予第21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

      往事记忆 看的是病 救的是心

     2011年7月,单珍卓玛在新龙县拉日马草原筛查包虫病患者时,乡亲们告诉她,有一名儿童疑似包虫病患者,单珍卓玛立即让乡亲们找到这名儿童。在少年爷爷的陪伴下,通过B超检查,单珍卓玛发现该名儿童是泡型包虫病(俗称虫癌)患者,必须立即做手术才有可能治愈。然而孩子的爷爷断然拒绝,孩子抱着爷爷的腿喊肚子痛,爷爷却勃然大怒:“你活蹦乱跳的,看到医生就说痛,不是给我找事吗?”

看到此情此景,单珍卓玛急得流泪。她找来接受包虫病手术的康复患者和村干部、亲戚等苦口婆心劝说。爷爷终于答应带孩子到州医院来接受包虫病手术。

      单珍卓玛下乡一个月回来,发现这名儿童因为爷爷固执,没有做手术就强行出院了,单珍卓玛辗转多方联系,这名孩子却杳无音讯。“他是包虫病晚期了,估计早就不在人世了。”

      德格县打滚乡一位70岁的老人带着28岁的女儿到医院就医,因包虫很大,可能无法根治。单珍卓玛希望患者立即接受手术治疗,老人请人打卦认为卦象不好,断然拒绝,把女儿带回了家。单珍卓玛并不灰心,托人多方联系到老人,但老人告知,女儿已经出嫁,与他无关了;男方也以卦象不好,拒绝送患者接受手术。两年后,患者被包虫病夺去了生命。

    “做不做手术、什么时候做手术患者身不由己,在牧区还存在看病先打卦,吃药不动刀的落后观念,因愚昧观念作祟,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从而失去了生命。”单珍卓玛忧伤地说,医务人员最大的悲哀就在于面对患者家属的愚昧和固执却无能为力。

      单珍卓玛的家乡在白玉县阿察镇,是一个典型的牧区,她的母亲也是一名医生。作为从牧区走出来的医生,单珍卓玛对牧民的愚昧无知感到特别无奈,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教育,健康意识更是一片空白。看到如此之多的牧民深受疾病的折磨,单珍卓玛想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改变。“我国在包虫病治疗上十分重视并给予了一定的补助,可是解决了费用,问题依然没有带来很大的改善。因此,要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包虫病的根源,改变农牧民患者不良习惯,改变‘看病先打卦,吃药不动刀’的就诊意识,从而让患者及时就医,解除病痛。”

     “我在川北医学院上学时,书本上只有短短几页介绍过包虫病基本知识,我分配到州医院肝胆科后,前来就诊的包虫病人特别多,让我感到非常震惊。作为护士,我们整天都要和包虫病人打交道。”单珍卓玛说,作为医治包虫病的权威部门,她必须要精通包虫病预防和护理知识,于是,她向肝胆科负责人杨康明和新疆过来援助的包虫病专家请教。

     “晚期包虫病人心里非常恐惧,患者的求生欲比较强,作为护士不仅要教会患者和家属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单珍卓玛摸索出的“话聊”深受患者和家属的好评。曾经有一位出现肠梗阻的病人,需要插入胃管减压,病人怕痛不配合,单珍卓玛就耐心开导他,带专家医疗团队与患者见面,告诉他有一个强大的专业团队在帮助他战胜病魔,帮助他客服了恐惧。

      大美医者 胸怀大爱解除病痛

     2016年冬,州医院肝胆一科接收了来自石渠县蒙宜乡牧区年仅22岁的拥章。从筛查到入院,单珍卓玛每天为拥章抽血、打针、发药、测体温……“双语”护士昂曲措带着拥章去泡温泉,主治医师陈颖许诺,待她康复后就送她德克士全家桶……科室23名医护人员几乎都教过拥章的丈夫日洛如何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包虫病。

      医护团队40多个日夜的激战,华西医院王文涛教授长达15个小时的手术,单珍卓玛都全程护理拥章。离院前,拥章紧紧拉住卓玛的手说:“你是真正的‘卓玛’,我们的‘度母’(救苦救难的女神)”。这是全国地市级医院肝泡性包虫病首例自体肝移植手术。

      2018年5月,白玉县纳塔乡的多吉降泽接受肝移植手术后康复出院,他特别感谢单珍卓玛和州医院的医疗团队给他捡回了一条命。

      多吉降泽的母亲因为患包虫病不幸离世,家境贫寒。5年前,他去马尔康医院检查,被告知即便他实施手术,治愈的可能性也不大。去年,他来到州医院,医生决定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经皮肝穿刺病灶引流术减轻黄疸和缩小病灶,病灶引流术居然引流出3000多毫升脓液和坏死组织。病痛缓解后,多吉降泽想私自拔掉引流管,单珍卓玛苦口婆心劝说,症状缓解后,医生将他的资料发给王文涛教授远程会诊,王文涛教授到州医院为他成功实施了肝移植手术。多吉降泽花费17万元,通过医疗保险和国家专项、红十字会等项目报销,自费2万元。去年底回访时,多吉降泽已经在牧场上放牧了。康复回家,多吉降泽又多了一份事情:带领包虫病患者到州医院来就诊。

      2011年5月,单珍卓玛回到家乡白玉县,出于职业敏感,她询问村里包虫病筛查情况,小学校长告诉她,学校有好几个包虫病学生。单珍卓玛眉头紧锁,孩子都还小,如果不及时救治,有可能会丧失美好的未来,甚至会失去生命。她让校长立即把这几名学生找来,发现其中一个竟然是自己的表妹,她立即将学生带到当地卫生院,通过B超筛查、确诊后,她要求家长带孩子到州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但大多数家长并不支持。她毫不犹豫地带表妹到州医院接受了手术,最终康复出院。“因为早期的包虫病人无明显的痛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所以很多患者不以为然。”

      2012年底,单珍卓玛咳嗽不止,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她被发现有鸡蛋般大小的病体,但未能确诊,专家建议切除病灶,病灶检查后确诊为肺包囊虫病。

      康复回来,单珍卓玛将自己的治病经历宣传给患者,包虫病可防可控不可怕。

     单珍卓玛从改变科室管理模式、规范护理质控方式着手,创建了州医院第一个品质管理圈——“雪域天使”,着手编写了包虫病护理常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了减轻牧民群众患包虫病的痛苦,单珍卓玛决心改变农牧民患者不良习惯,利用会藏汉双语的优势,编制完成了双语版肝包虫病宣传手册200余份。对于不识字的农牧民群众,采用编制包虫病健康教育双语手册、视频的方式,打通了包虫病健康宣讲的“最后一公里”。深入乡、村、学校讲解包虫病防治知识,患者康复护理常识,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减少病人痛苦,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因为重视预防工作,在部分牧区,包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惠及牧民群众达2万多人。与此同时,单珍卓玛和她的同事积极参与肝包虫病的基础性研究,建立了400余份肝包虫病人术后随访档案,这在甘孜州尚属首例。

      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单珍卓玛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志愿者服务,到福利院去当“爱心妈妈”、义诊,在“送温暖”“学雷锋促新风,促和谐立新功”等活动现场,人们也总能看到她不知疲倦的身影。



  • 上一篇:新时代独龙族奋斗者群像
  • 下一篇:生命禁区乐奉献 爱岗敬业传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