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父爱如山

甘孜日报    2019年06月17日

◎本网记者 宋志勇文/图

6月16日是父亲节,对于所有父亲来说,这是一个很寻常,但又不寻常的日子。

父亲在家庭中,是全家的依靠,为了让全家过上好日子,父亲常常干着最难的活,吃着最大的苦,挑着最重的担子。在子女的印象中,父亲就是脊梁,就是责任,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正如郭彪、张国民、黄华兴、陈友林所说,父亲在他们心中永远是教育儿女的榜样。

自古忠孝难两全

“父亲节来临之际,祝父亲早日康复!”在道孚县林业战线上工作的郭彪这样说。由于工作原因,几乎每年春节坚守岗位、不能回家的郭彪很内疚,特别是得知父亲生病后,他更加伤心。但父亲极力支持他的工作,没有多少言语,“我的病没什么,有你母亲照顾,回去要安心工作,尽好职责和义务。”听到父亲的叮嘱,郭彪深感愧疚,觉得自己没有尽儿子的职责,总觉得对不起父亲。

“70岁的父亲生病了?什么病?“”肺结核。”今年3月,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生病的消息,回忆起当时情景,坚强地郭彪再也忍不住,双眼噙满眼泪。他说,父亲很坚强,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是自己扛着,而如果有什么高兴的事,父亲总是在第一时间让全家分享。“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最自豪的事情。”这是父亲最爱说的一句话。“父亲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郭彪觉得,好好工作,让家人衣食无忧、幸福快乐,是对父亲最好的安慰,才能对得起父亲的教诲。

谈到儿子,50岁的郭彪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儿子的家长会,对此他深感愧疚,觉得没有尽到父亲的职责。但儿子很理解,支持他的工作。如今儿子已在重庆工作,郭彪的一件心头大事落地。他最大心愿是儿子好好工作,不辜负爷爷奶奶的期望。

节日当天,郭彪告诉记者,儿子给他发祝福微信了,上面写着“爸爸节日快乐!保重身体!”

坚实后盾助高飞

“从小父亲的严厉教育,既磨练了我的意志,又塑造了我敢创敢拼的性格。”50岁的张国民这样评价他的父亲,“没有父亲的严厉教导,哪有我今天的幸福日子。”

“过去由于家庭困难,父亲向亲戚借过钱。”张国民说,为了改变家里的困窘的经济状况,他离开了家乡,这一走就是27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国民干木工活儿,到处打工,挣的钱并不多。“过去走二郎山,来回都要走几天,想回家过年真不容易。”张国民回想起当年情景时说,当年不仅购票难,转车也麻烦,过年期间谁不想回家,可是条件不允许。回家之路的艰难曲折让张国民暗下定决心,没有自己的事业决不罢休。

如今,张国民做到了。他在康定市新都桥镇开了一家酒店,生意还不错,但他并没有摆出老板架子,每天与员工同吃、同干活,特别朴素。“做生意不仅要赚钱,还要关心员工们的辛勤付出,父亲也经常这样提醒我。”张国民说,酒店上下一心、团结和乐,生意反而越来越红火。

受张国民的影响,他的三个儿女很“给力”:老大已工作,读研究生的老二今年毕业,老幺读高中。儿女很争气,知道了读书才有机遇,知识才是财富,这让张国民感到很高兴。

对于父亲节这个节日,张国民表示并不关心。张国民的最大心愿是只要儿女们飞得更高、更远,作为父亲都会义不容辞地支持。

初为人父知担当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也是当了父亲,才知父亲的担当和职责。”90后的黄华兴说, 2013年7月30日这天儿子呱呱坠地,他的角色一下子从“孩子”变成了父亲,从那一天起,父亲的担子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之前,我和老婆的生活自由安逸,儿子一出世,时间都围着他打转,哪有时间出去逛。”29岁的黄华兴说,儿子的出生让自己倍感压力和责任。“我得拼命地赚奶粉钱,保证儿子的营养跟得上。”

尽管家庭的责任像大山一样压着,但黄华兴还是觉得儿子是上天赐给自己的最好礼物,累并快乐着。“尤其是累了回到家里,抱着儿子,逗着他玩,看着他笑,就感觉再苦再累也都值了,有了孩子就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记得2011年来到甘孜州三药王商店工作时,黄华兴的父亲告诉他说,一个人的一生前20年什么也不会,后20年什么也干不了,能折腾的也就中间30多年。“虽然只有短短7年工作经历,但现在想起来,父亲的话却意味深长,很有哲理。”黄华兴认为,当自己有了孩子,才体会到父母一些繁琐的唠叨用心良苦。

如今,黄华兴的儿子已满6岁,今年9月将步入小学。对于儿子如何学习,黄华兴有自己独特教育的方式:严是爱,松是害。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教育环境,是父亲应尽职责和义务,但绝不能溺爱孩子,尤其不能让孩子生长在“温室”中,缺乏抗击打能力,没有爱心与责任感。“孩子好耍是天性,既不能放纵,又不能打压孩子,好好教育和正确引导才是硬道理。”黄华兴很自信地说。

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知书达理,明辨是非,这就是黄华兴觉得最好的父亲节礼物。

父亲叮嘱记心间

“作为儿子,我16岁就离开家乡出来打工,当过学徒、干过裁缝,如今有的自己的事业——小卖部,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现年47岁的陈友林感慨地说,自从有了孩子,才知道“父亲”这一称呼在孩子们心里有多重要。

陈友林自从离家来到康定,很多时候都想回家。可父亲对他很严格,教育他“要出息就要奋斗,要过好日子就得吃苦”。就这样,陈友林在康定打拼了31个春夏秋冬。谈起自己的父亲,陈友林说:“感谢父亲的教导,不是父亲,没有我的今天,不是父亲,我也不会体会到作父亲的职责和担当。”

“老板,来一瓶矿泉水。”“好!”“老板,东西放一下,一会儿来取。”“好!”......一个“好”字,让所有顾客都感到放心。陈友林开小卖部已经12年了,和周围的人们都很熟络。“这些都与父亲一直教育我做人要本分、踏实有关。”陈友林自豪地说。如今,他的三个儿女都已长大了,平常不仅经常来电或视频表示关心,节日时还会寄礼物,这让陈友林深感欣慰。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做个顶天立地、扛得起责任的男子汉。”陈友林父亲经常这样告诫他,而陈友林也是这样做的,并用这话告诫自己的孩子。

“父亲节要到了,祝父亲节日快乐!”收到孩子们的祝福信息,陈友林开心地说:“作为父亲,就要勇挑重担,为儿女倾心付出,为家庭任劳任怨,这是我一生的目标。”

相关链接:

每年6月的第3个星期日是父亲节。

世界上第一个父亲节于1910年诞生在美国,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于1909年辞世。多德夫人受到母亲节的启发,给当地一个民间团体写信,建议设立父亲节。1910年6月19日,华盛顿州斯波坎小城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


  • 上一篇:创业三连败 一招妙富民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