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吉居旧貌换新颜

甘孜日报    2019年09月04日

◎蒋晓玲

从1992年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参加工作,不知不觉已经26年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有幸见证了康定市深度贫困乡吉居乡旧貌换新颜、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历程。

“新颜”指吉居乡通了柏油公路、建了乡卫生院、通了4G网、有了产业扶贫三千三农业有限公司……吉居乡老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幸福了。

回想起1992年刚刚到吉居乡工作的情景,一直在城市长大的自己,感觉当时生活回到了“原始社会”。那时候,吉居乡没有通乡公路,只有崎岖狭窄的人行路,生活用品全靠人背马驮;信息闭塞,全乡就靠一部电台每天定时进行工作衔接;没有电源,乡政府干部全靠蜡烛照明,老百姓最常用的照明是松油灯;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要在来回四、五公里远的雅砻江里挑上来;也没有卫生院,生病了只有靠土办法……

近30年来,特别是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帮扶单位、援藏干部倾情倾智倾力的帮助下,全乡群众团结奋进共脱贫,我有幸见证了吉居乡“旧貌”换“新颜”的过程。

吉居乡气候宜人,自然条件特别适合松茸的生长,松茸产量高、质量优,老百姓也勤劳。每年七、八月松茸出产的季节,老百姓家里的劳动力全都上山采集松茸,把握好大自然给当地人民带来挣钱机遇。可是因为吉居乡交通发展滞后,而松茸的保鲜期又短,村民们采摘的松茸只能加工成盐渍,价格仅有鲜松茸的一半左右。如今,国家投入2.6亿元资金建设了55公里白吉通乡油路;投入7000多万元建设了37公里的乡政府宋玉村至全乡最远的各坝村的通村硬化路 。路通了,老百姓可以及时运出鲜菌出售,收入也随之增加了。

说说医疗条件的改善。1993年我在吉居乡从事妇联工作时,全乡无卫生院,加之公路不通,一男孩儿突发高烧,却只能步行背到约50公里外的卫生院治疗,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眼睁睁的离开了。如今,吉居乡新建了标准卫生院1所、达标村卫生室4所,老百姓就近治疗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当年那种心酸无奈、令人扼腕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

再说说通信条件改善带来的变化。1995年,我参加工作都3年了,消息依旧是闭塞的。全乡仅一部电台,是全乡对外联系的唯一工具,这还是当时县林业局给不通通信的乡镇配备,用于护林防火工作联系的,要是县上有紧急事、乡上有紧要事都只能通过这部电台把信息传进传出。一次电台坏了,怎么也修不好,请的技术人员一时半会又不能赶到,我们整整与县上失去了半个月的联系,收到过期文件是常有的事情。老百姓也接受不到更多的种植技术,只能按照传统,种植洋芋、玉米、萝卜及少量的辣椒等较为单一的农产品。种植技术也较为落后,几乎算得上刀耕火种,农作物产量不高,大都用于解决村民生活所需,没有多余的用于出售,农业收入几乎为零。如今,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引进了康定市三千三农业有限公司,从种苗、施药、施肥等环节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吉居乡五个村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种植业:菜玉村建设木耳基地10亩;宋玉村、马蹄村建设花椒基地30亩;吉居村建设仙桃基地100亩;各坝村建设辣椒基地60亩;5个村共建设羊肚菌种植基地150余亩。2017年,上述五个村将部分产业周转金200万元入股康定市三千三农业有限公司,实现分红收益16万元。

随着电网、通信网的搭建以及公路网的贯通,老百姓可以通过手机直接与外地的商家联系,商家自己上门收购当地的农产品,老百姓钱袋鼓了、眼界开阔了,打架、赌博、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都忙着修房买车,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我这个曾经在吉居奋斗过的基层工作者,为吉居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欣慰。



  • 上一篇:雅江县探索野生动物危害试点补偿新模式
  • 下一篇:甘孜检察:三个书记一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