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闪耀在扶贫路上的电光

甘孜日报    2019年11月14日

     (上接11月12日)

     在下基层工作中,在康巴高原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常看见那些穿着工装的电力人走进贫困户实地探访现状,看望结对贫困户。党员服务队还为村民无偿检查室内用电线路。

     调研归来,根据实情编制甘孜州电力扶贫计划和农网改造规划。

     两年后,按照州政府2017年脱贫工作目标,确立脱贫攻坚是公司2017年的工作重点,要求各部门、县公司合理安排项目实施,完成366个贫困村、11776户贫困户电力普查,对不满足电力脱贫要求的实施电力改造。

     州县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电力助推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划分落实各县脱贫攻坚工作,摸清每个脱贫村基本情况、每户用电情况,对光伏户、零星搬迁户、吊脚户也要认真核查,确保项目实施切合甘孜州实际,投资精准、方案最优。

     甘电公司与各个县公司的电力助推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派出人员,经过一个半月的走村串户调查与核实,完成甘电公司供区305个贫困村电力供应情况普查工作。

     经过核查,251个贫困村已满足《甘孜州贫困对象退出实施细则》电力脱贫标准,54个贫困村不满足《甘孜州贫困对象退出实施细则》电力脱贫标准,需对电网进行逐步改造或通过光伏、业扩解决。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康巴高原,电力扶贫早出发,正行进在路上。于是电力人谱写的“电力扶贫之歌”在公司传唱:

     康巴风,藏区雪

   挺拔的大山,弯弯的月

    追寻幸福梦

    播洒一腔血

    迈出自己的步伐

    铭刻扶贫的岁月

    不仅是信仰

   更在于耕耘

   让和谐的春雨

   传播绵延不绝的共赢

    ……

    二、大山的呼唤

    电力扶贫,不仅是突出电力行业的自身优势,而是来自大山的呼唤和历史的洞穿。

    历史总是让人惦记。

    历史不能不让人惦记。

    历史是教科书。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进行创造。这样一来,谁对历史了解得更为深刻和透彻,谁就更可能成功。相反,如果仅仅把思想和眼光局限于现在,那他恐怕就连现在也把握不了。国家如此,单位如此,一个地方如此,个人亦然。实际上,伟大的时代必定具有历史感。

     虽然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虽然在90多年前,康巴地区因为康定基督教会医院的美籍医生安德烈在子耳坡引水发电,标志着康巴地区第一次有了电,虽然五星红星插上雪山草原后,一束束灯光如太阳给康巴带来了光明,但长期以来康巴地区严重缺电是不争的事实。在110多万康巴人口中就有20余万人无电可用。他们天天盼望夜明珠之光照亮家乡。

    炉霍供电公司职工曲登讲述的曾经经受过的无电之苦让人心里阵阵发紧:

    我家共有五口人,阿爸、阿妈和两个妹妹及我。我至今记得,在小时候,家里照明用煤油灯、点松光,由于经济条件差,无钱买煤油,阿爸经常叫我带着两个妹妹步行几公里到川藏公路旁的小镇捡废铁卖钱买煤油,捡的 废铁少,卖的钱根本不够买煤油,有时阿爸也会带我们去捡松树油、捡柴禾。松树林距我家有6、7公里远的山路,只能靠步行,来回要走一天,我们天不亮就起床,带着藏刀,带着糌粑,走向森林,渴了喝几口河水,饿了咽下几口糌粑,采松树油时用藏刀把凝固在树干上的松油剥下来,用皮口袋包好,带回家里,放入灯盏点燃后照明。记得有一次为了做作业,我和妹妹争油灯,自己一失手将滚烫的松油泼到了妹妹的手臂上,疼得她哇哇直叫,我慌了神,急忙对妹妹说,你不要哭了,是我不好,我再也不和你争油灯了……过后,每当我想起妹妹的哭声,我总会想到老师曾经给我讲的关于“夜明珠”的故事,我想要是家里有颗“夜明珠”或者我能成为“夜明珠”有多好啊!天黑了,“夜明珠”放出光芒,不仅把家里照得亮堂堂的,也照亮所有的藏家村寨。

    盼星星,盼月亮,就像当年我阿爷、阿婆盼望红军早点回来、盼望金珠玛米早点砸碎锁链的心情一样,我盼望家里真的能够长出“夜明珠”。

    炉霍县古称霍尔章谷,是藏族聚居县,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我的家乡离县城有20多公里,位于鲜水河畔。相传鲜水河是太阳河与月亮河汇聚而成。太阳河、月亮河,这是多么美好的名字啊,可美好的名字却没有带给我们美好的现实。由于炉霍的电站装机容量小,又没有形成大电网,沿河两岸人民长期无电可用。我家在农区,主食是糌粑,村里缺电,过去阿爸和我每年都要推着架架车把青稞拉到约有5公里远的磨房磨面,去磨房的路是山道,弯弯拐拐,推着架架车,累得大汗淋漓,腰酸背痛。在这时,我多么想家里能有电,买台电磨子,马达一响,电磨一转,青稞自然变成糌粑,我也不用这样辛苦。当然,去磨房磨面,是我们家乡多少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我岂能凭自己的幻想给予改变?

    俄罗斯诗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整个世界的幸福,也抵不上一个无辜孩子脸上的一滴泪。

    曲登的讲述虽然没有感动陀思妥耶夫斯基,但却感动了一位前来采风的电力作家,他当即命笔赋诗:

    历史的天空,记忆的门

    打开的心灵

    看见一个卷发孩子在哭泣

    脸上滚着晶莹的泪滴

    从贡嘎山雪峰

    滚落条条大河里

    幸好那颗泪滴

    让春风吹进蓊郁的树林

   枝头闪光的叶片

   迎接新的黎明

   悲凉的苦难

   淹没在太阳的光明里

   曲登的人生历程与电结缘,高中毕业后考入省电力职业学校学习,学成后回到家乡从事电力工作,现在是炉霍仁达供电所所长。

   曲登的人生经历和电的故事虽然只是个例,但窥斑见豹。

   而波密乡盼电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通电的紧迫和通电带来的变化。

    波密乡是巴塘县的贫困乡。巴塘是高原名城,按照我的话说是,近代康巴高原的历史大书,有半部是在这里写的。有一句流行在康巴多年的精辟之语是“上有巴塘,下有苏杭”。把巴塘和江南名城苏杭二州相提并论,可见巴塘的优美与份量。其实巴塘与苏杭二州相比,它的确不在一个层次,这当然是说它的风光与繁荣,但就文化含量而言,它在中国的史册中仍有可圈可点之处。(未完待续)

  • 上一篇:九龙县开展依法治县大督查
  • 下一篇:王翔: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