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19日
甘孜州精准扶贫纪实
◎胡庆和
(上接12月11日)
洁白美丽的甘孜,地域辽阔。祖祖辈辈分散居住在达通玛大草原及西松隆、阿拉龙片区的游牧民,一直与酥油灯为伴,几百年来,这里一直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落后放牧生产方式。虽然曾经进行过光伏电力建设工程,但是受历史、地理、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没有电网供电,太阳一落山或者天气不好,这里就成为了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为了让这片连电杆都难以立足的草原上亮起璀璨的灯火,进一步改善偏远牧区藏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履行国网电力人的社会责任,负责投运工作的甘孜州、县电力公司员工来到达通玛,开启电力投运工作。
电力人谢攀等来到大草原,走进了一个低矮的藏式泥土房,眨眨眼才看清屋内景象:一个火塘,燃着牛粪火,火塘上架着醺得黑黑的茶壶,坐在火塘边的藏族汉子正向火塘里添加牛粪饼。他是这家的主人,叫扎西,是个中年牧民,眼神无光,只有辛劳烙下的皱纹和一张毫无表情的脸。
“想没有想过,如果还没有电,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谢攀问。
“没有想过,就这样过吧。还是烧牛粪,还是天黑就睡觉……”扎西说。
“想没有想过,马上有了电,你的日子怎么过?”
“哈哈哈,我当然想过,只要有了电,我马上去城里买电器产品,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这个场景和这段对话,深深烙印在谢攀的心中。他恨不得马上就给牧民供上电。
朝阳照耀着达通玛大草原。这里有肥沃的草场、盛开的鲜花和成群的牦牛,也有望而生畏的大量野狗和包虫病。草原上几间矮小的帐篷炊烟袅袅,成群的牛羊与野狗在草原上悠闲晃荡着,帐篷旁边围着的一群人,打破了清晨草原的宁静。电线杆上的电力工人正在娴熟地安装着电表,检查着即将投运的线路。
由于这里荒无人烟,住在达通玛的电力人因车辆有限,根本无法采购必需生活物资,他们喝水、吃饭、睡觉就成了生活的大问题。同时,达通玛片区的信号随着太阳的落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生活上,他们除了喝的水以外,大家格外珍惜每一滴水,不刷牙,不洗脸;每逢日落,就是漫长的夜晚,睡觉则是一批人挤在施工部打通铺,一批人睡在车上。在寒冷的4000多米海拔的大草原上,睡在木头房子里的电力人,在棉絮不够的情况下,大家挤挤也是无奈的选择。他们拥抱着就能取暖,依偎着就能生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