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当好“四员”助脱贫

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27日

成都市郫都区援藏驻村队员帮扶工作侧记

高术明、曹继平帮助销售木耳。

黄波与村民共同研讨。

  ◎夏宗文 本网记者 张亚贤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根源在于意识落后、管理落后、技术落后、信息落后。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成都市郫都区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紧要关头,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好援藏干部的“传帮带”作用。在对口帮扶工作中,驻村队员竭力当好“四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帮助道孚县巩固脱贫摘帽成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智力保障。

  当好提振意识的“教导员”

  驻村队员通过走村入户,积极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等,将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改革成果向藏区干部群众进行全面宣传,振奋了干部群众的精神,激发了群众运用政策脱贫奔康的热情。

  刘界挂职仲尼乡党委副书记和折多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主动融入驻地,与当地干部团结一致、并肩作战、攻坚克难,对乡里的年轻干部进行“传帮带”。2019年,全乡业务工作取得不错成绩。彭学林是仲尼乡格孜村驻村队员,他与村上的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除了从生产生活上进行帮扶,还帮助建立健全村规民约,通过卫生评比、发放流动红旗等形式,把想法落实为行动。曾经在部队服役的彭学林和甲斯孔乡泽珠村驻村队员何强等队员,在平时工作中还担当起民兵连长角色,通过理论和思想教育、巡逻执勤等多种训练,加强基干民兵训练,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振奋了村民的精神,促进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陈建刚挂职下拖乡党委副书记时,全乡30%以上的村民不会说汉语,缺乏发展理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技能的学习和外出务工的热情,因此增收乏力。了解现状后,他注重从开放农牧民夜校入手,组织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驻村农技员利用晚上、农闲等时间,有针对性地灵活开展脱贫培训。为鼓励农牧民前来参训,他还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一部分资金购买洗衣粉、水壶等生活物资,专门奖励积极参加夜校的村民。后来大家发现从夜校学到的政策、技术、生活知识都非常有用,早早地就到夜校“抢占”有利位置,认真听课。通过讲政策、教技术,组织村民参加各类扶贫专场招聘会,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他还利用检察干警的职业优势,义务为村民举办“法治小讲堂”,引导村民树立法治理念。

  当好经济转型的“领航员”

  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将分散经营的农民联合起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加销一体化、科工贸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既需要了解本地传统,更需要钻研市场经济。驻村队员从田间地头到请教专家,从种什么、怎么种到销售、分红进行一条龙指导。

  荣须荣恩村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青稞、土豆,收入很低。驻乡队员陈建刚多次邀请甘肃当归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专家实地考察,确定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客观因素适宜当归种植。为打消村民顾虑,他会同村社干部广泛宣传动员,走访村民,耐心讲解当归种植的优势和效益;多方联系,为村民争取到预先发放土地流转经费的政策,解除其后顾之忧;号召村民投工投劳,联系中药材公司收购当归,除集体经济入账外,为前期投工投劳的村民发放务工报酬,兑现了分红款,每户增收3000余元。看着村民们认真数钱的笑脸,村支部书记贡目戈勒情不自禁回想起基地建设之初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带着大家学习种植、引水灌溉、除草施肥、驱赶闯入基地的牛群等一幕幕情景,他感慨地说:“基地建设过程真的好艰难,但有这么好的收成,这一年的辛苦还是没有白费啊!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建刚书记,卡卓、卡卓!”

  当好科学种植的“技术员”

  道孚是一个农牧大县,驻村队员利用自身工作经验和专业特长,为当地村民悉心开展农技指导,引导村民学好种植技术,增强了群众靠自身努力脱贫奔康的信心。

  孔色乡瓦依村驻村队员黄波,是来自郫都区农业战线上的“土专家”。他同驻村工作队同事一起,实地查看道路、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同当地群众面谈,详细了解村上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他利用村活动室大喇叭“硬核喊话”;利用农闲组织科学种植和施肥施药培训班,引导村民按市场规律调整种植结构,把优质品种推荐给村民。

  曹继平是甲斯孔乡文宫村驻村队员,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他是地地道道的“田秀才”。驻村期间,他发现爱心企业捐资建造的两亩标准化大棚长期闲置,甚是可惜。便与县人社局邀请的专家一起,组织村民开展为期10天的大棚种植培训。刚开始时,基本无人报名,他和第一书记便挨家挨户做工作,讲产业发展对脱贫和可持续增收的重要性,并由村三职党员干部带领全部贫困户到基地开展现场培训。蔬菜种植培训中,他发挥了专业特长,带头制作苗床、精心育苗,讲解大棚苗床前的选择准备和苗床浇水施肥等。培训完后,贫困户都想承包该基地,最后通过公平竞争,由贫困户普巴多吉承包了该蔬菜基地。从贫困户不明白、不愿意,到来参加、想参加,最后到抢着承包大棚基地,这一过程饱含着驻村队员多方努力、勤做思想工作的艰辛汗水。通过这样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

  当好农特产品的“推销员”

  为破解农特产品销售问题,驻村队员积极谋划,多方协调,希望早日让高原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大众餐桌,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每年6到9月是道孚县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木茹乡瓦达村驻村队员杨东看着老百姓上山辛苦采集的大脚菇、鹅蛋菌、牛肝菌等无法快速出售、烂在手里而犯了愁。平时这些菌子除了部分在县城农贸市场销售外,就只能切片晒干卖,但还是有很多库存不能变现。为此,他经常带着干菌子样品往返于郫都区,希望通过单位同事和爱心企业帮助销售。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甲斯孔和仲尼等乡种植的木耳。甲斯孔乡驻村队员高术明、马林、何强、夏宗文、曹继平通过参加“第三届四川省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国际社会生态农业高峰论坛暨第十届中国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2019(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第七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甘孜州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现场会”及成都市春熙路“云端上的农庄”等活动,将道孚县农特产品推向大众餐桌。木茹乡驻村队员杨东、李军和甲斯孔乡驻村队员夏宗文还多次联系郫都区安靖街道,与土地村、海霸王基地等共同商议解决支部结对共建、以销代帮及道孚优质农特产品“销售难”等问题。提出以党建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指定联系合作社,通过结对共建、培育道孚本地电商和人才的思路。目前郫都区已通过奥天网络、乙米米、康丽种养殖公司、雪域情合作社、京东众筹、京东云创、天虎云商、缤纷魔方无人超市、成都职工普惠APP等“线上+线下”平台,帮助道孚销售农特产品2000多万元。(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上一篇:色达县开展全民防艾宣教活动
  • 下一篇: 闪耀在扶贫路上的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