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高原忆,最忆是甘孜

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30日

一位援藏干部的扶贫记忆

   ◎农门正

  前段时间,一条脱贫攻坚的消息刷爆了我的朋友圈!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批准叙永县等31个县(市)退出贫困县的通知》,批准叙永县等31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甘孜州甘孜县等12个县在此之列,这标志着甘孜州实现全域脱贫“摘帽”!甘孜县也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了。

  我的心头不由得一热——2008年、2016年两上高原的情景再次浮现在眼前,尤其是我能有幸亲身参与到藏区脱贫攻坚战之中,高原儿女、干部群众并肩战贫困、携手奔康路的画面又历历在目,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作为驻训官兵

  互帮互助 军民鱼水情意长

  我虽然是四川人,但2008年之前却对四川藏区知之甚少。两次上甘孜高原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至今使我受益良多。

  2008年6月初,我第一次到高原。那时我隶属于武警某部,我们部队是在完成“5·12”抗震救灾任务后到炉霍县驻训的,由于部队此前的驻地在江南,忽然间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很多官兵很不适应,手脚、嘴唇开裂是最常见的,不少官兵还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病。同时在生活上也遇到很多具体的困难,住宿问题、给养问题、燃料问题等等。关键时刻,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县医院为生病官兵开通绿色通道,县交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腾出办公场所解决部队住宿难题,县中学的藏文教师教战士们说藏语、唱藏歌、跳锅庄……

  驻训那一年多,我们在完成驻训任务的同时,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2008年7月的一天,炉霍县月亮湾(小地名)突遭暴雨、冰雹袭击,引发上方山体滑坡,滑落泥石阻断317国道,在此执勤的我部官兵迅速出动,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疏通了道路。2009年1月22日晚9时许,泥巴乡金达山突发山火,部队第一时间响应炉霍县委请求,出动100余名官兵参与灭火行动。当听闻洛秋乡二组牧民永珍因肿瘤手术费犯难时,我部官兵送上爱心捐款8000元……一年多的时间,我部官兵和炉霍县人民群众心手相连,心心相印。我部离开高原归建那天,当一辆辆军车驶过驻点、县城街道、乡村,道路两旁的群众不由自主地挥手为我们送行,每一名官兵都向欢送的人群行军礼,奔腾的鲜水河再次见证了这一幕幕军民鱼水情的感人场景。

  回到南方后,我又随部队先后去了新疆、广东等地方执行任务,2011年转业回到成都。没想到时隔七年后,我会以另一种方式与高原藏区再续前缘。

  作为援藏干部

  攻坚克难 筑起村民致富梦

  2016年初的一天,单位的一位领导找我谈话:“小唐,我们单位要选一名年轻干部去藏区扶贫,你可以去历练历练。”我忐忑着答道:“我在藏区待过一年,太远太苦了。”这是我的大实话。那时雅康高速还在建设中,从成都到炉霍县顺利的话需要两天,一路要翻越川藏线上的第一座大山二郎山,还有海拔4270米、誉为康巴第一关的折多山。藏区县域面积都比较大,但县城都很小,与成都郊县的一般乡镇差不多,半小时走遍全城,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

  后来得知,成都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正式启动对口支援甘孜县和定点扶贫拖坝乡拖坝村的工作。由于扶贫办设在我所在的单位——成都市农委,所以对口支援的具体工作由成都市农委负责牵头。

  那一夜,我辗转反侧久久未能入睡,满脑子想的是藏区。熬到第二天,我认真写下申请书,庄重地向委党组请战再上高原援藏扶贫。经过组织的严格考察,最终我如愿以偿。

  2016年3月20日清晨,带着对妻儿的不舍,更带着对藏区人民脱贫奔康事业的热忱,我踏上了进藏扶贫之路,21日下午顺利抵达甘孜县。

  万事开头难。3月的藏区是一年最难熬的时段。当我信心十足地来到这个“洁白美丽”之地后才发现,每天夜晚如何尽快地使自己早点“睡着”,竟是我要打的第一场“战斗”。初上高原,我的心率都在110次/分钟以上,喘不上气儿、憋得头晕脑胀,因为空气干燥导致鼻腔出血,伴随着气短胸闷和食欲不振,每个晚上难以入眠,体重骤减,人也“精干”多了。

  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催促我在强烈的高反中,加快走进乡村、走近农牧民群众。“晚上睡不着时,我总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来藏区为什么?在藏区干什么?离藏区时能留下什么?”

  在那段最难熬的日子里,我天天“泡”在拖坝村,白天到拖坝乡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了解掌握情况,进村入户逐一走访全村180户村民,积极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尤其是对拖坝村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重点关注,帮助分析致贫原因,与乡村干部一起制订每户贫困户的帮扶措施;与拖坝村22个重点对口帮扶项目所涉及县级有关部门反复研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办法,晚上回到办公室还要整理资料,高强度的工作使得我异常疲惫。慢慢地,我的身体逐渐适应了高原,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做好援藏工作,不是一句空话。随着援藏项目从规划到实施阶段,我和当地干部时常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比如,成都市帮助拖坝村招引农业企业实施青稞食品开发加工、脱毒马铃薯、草莓种植等项目,需要流转耕地规模种植,起初有的村民却不愿意流转。为发挥拖坝村处在国道边,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拖坝村老街规划建设为旅游步行街,路面将铺设石板,可村民生产生活要过拖拉机等车辆,村民对此不理解不支持。

  村民不愿意流转耕地,不接受住房改造设计,不支持老街建设方案。面对阻力,怎么办?

  带着这些堆问题,我顶着压力走进村民家中摆龙门阵,给村民讲成都搞乡村旅游的事,给他们“吹”湖州德清莫干山民宿的故事,好多村民一脸茫然,他们没见过这样的“新村”,不敢相信拖坝村会成为规划图上的旅游新村、产业富村。

  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让村民亲自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真正理解产业富民的好政策。于是,我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在成都市农委及有关县、市的支持下,我和拖坝乡干部一起,分两批组织全村户主代表、村组干部等150余人到蒲江县、邛崃市、崇州市、郫县等地参观学习美丽新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村民思想观念转变。

  组建团队

  成果丰硕 助乡村华丽蝶变

  孤军奋战两个月后,成都市又选派了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工程师徐勤怀、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王立、成都建工集团项目经理祁勇刚三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甘孜县,我们组成了一个工作小组。

  在甘孜县及拖坝乡干部群众的支持帮助下,我们工作小组四人凭着一股子执着劲儿,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甘孜州行政村第一个自来水厂在拖坝村建成投用,全州面积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玻璃智能温室在拖坝村建成使用,全长12.26公里的村道、灌面达3000亩的农田灌溉工程、400㎡的乡卫生院生活用房、403.5㎡村党团活动室、784.81㎡的拖坝乡小学业务用房及附属设施、173户C级危房加固改建、7户D级危房重建、13340㎡的公共广场、1000余亩的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孔萨农庄)等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工……三年扶贫任务提前完成,22个重点项目个个是优质工程。一个群众安居乐业、产业蓬勃发展、环境舒适宜人、功能完善配套、管理科学有序、独居高原特色的藏区新村展现在世人面前,看着拖坝村发生的华丽蜕变,当地干部群众一改最初不信任的眼光,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卡卓!卡卓!”

  虽然拖坝村许多村民听不懂我说的话,但他们能感受到党的温暖;虽然他们可能记不住我的名字,但他们将永远记得党员干部的本色。

如果说援藏是一幅画,辛苦只是底色,劳累只是浓墨,为藏区稳定发展尽力、为高原人民尽心服务才是最美丽的颜色。

  著名诗人普希金曾经说过:那些过去了的,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援藏两年多,我的身子瘦了、心脏肥大了,也有白头发了,可我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每当想起在拖坝广场上,村民跳着欢快的踢踏舞,老街上怒放的格桑花,还有那日夜奔腾不息的雅砻江,那绵延千里的卓达雪山,还有那藏族同胞和援藏干部最爱唱的“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女儿,他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这份亲人般的情谊,将超越时空限制,跨越万水千山,让成甘两地万里情牵、汉藏友谊日久弥坚……

  • 上一篇:男子借酒壮胆上高速执勤民警当场查获
  • 下一篇:驾考重启迎千人